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肺癌化療新趨勢 持續治療穩定病情治療更輕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15 15:1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近20年列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的肺癌,早期可透過手術搭配化療及放射線治療提高治癒機會;晚期肺癌患者,由於癌細胞大範圍擴散,能進行手術切除的患者比例極少,因此大部分患者會採取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一般而言,無疾病期平均一年,存活期平均已延長超過一年半,較以往傳統治療有更大幅度的進展。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曹世明醫師,以臨床上一位70歲罹患肺癌的老先生為例,期間經過手術切除腫瘤、局部電療、標靶藥物治療及新一代化療藥物治療,且持續治療穩定控制腫瘤細胞,至今已滿5年。治療期間的病況控制穩定,也保有良好的體力,甚至在周末假期還能上山耕種老先生最愛的金針花。

曹世明醫師指出,晚期標靶藥物主要針對具有EGFR基因突變患者,若無EGFR基因突變或使用標靶藥物後產生抗藥性的患者,可考慮轉為使用化學治療藥物,目前肺癌新一代化療藥物治療已有相當成熟技術,可利用兩種化療藥物合併治療,腫瘤整體的反應率可達70%,能有效抑制癌細胞蔓延,獲取更多生命時間。

曹世明醫師說明,以往晚期肺癌患者在第一線約4至6個化療療程完成後,會有一段治療空窗期,讓患者休養恢復日後體力,若腫瘤復發時才會接續給予第二線的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而現在使用新一代化療藥物治療,初期先搭配白金類藥物合併使用,若腫瘤控制得宜,則鼓勵繼續接受治療。而副作用較小的新一代化療藥物,每三周注射一次,持續抑制腫瘤生長,可以使第一線治療可以有效的延長。

過去肺癌患者對於化學治療的接受度低,因台灣早期傳統化療藥物會有掉髮、噁心、嘔吐的副作用,且白血球下降導致身體的抵抗力差、感染風險高。曹世明醫師解釋,新一代化療藥物顛覆了以往患者對化療的既有觀念,新一代化療藥物除了副作用較傳統化療藥物少之外,於治療時間掌控上也較彈性,傳統藥物注射時間長需住院施打,新一代化療藥物門診施打即可,腫瘤控制良好即可定期回診追蹤,亦保有正常生活步調及人生規劃。

曹世明醫師也提醒,接受化療之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清潔、忌用生食,提升身體各器官的免疫功能,並且以飲食照護的方式提高體能,如化療前應攝取均衡的營養,而化療期間若食慾受到影響,則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讓患者面對肺癌時,身體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創造更長的整體存活期。若民眾想了解更多關於肺癌的資訊,可上「肺癌衛教網」查詢相關資訊。

 

更多新聞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