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雙十限定”曝漏洞:基金買光流通股竟也合規

鉅亨網新聞中心


昨日(5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刊發的四篇報道——《小票暴漲背後:20%流通股被一家基金控盤》、《基金集中持股=坐莊?多視角對比新舊控盤模式》以及《同系基金“團炒” 創業板直面兩重風險》深度還原了今年一季度各大基金公司紮堆控盤小盤股的瘋狂舉動,其中包括了諸如彙添富等基金買入單一創業板股票占流通盤比例超過20%的情況。該組報道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和激烈討論,而備受質疑的彙添富基金則回應其操作合法合規。事實果真如此嗎?

記者注意到,之所以基金表示操作並無違規,主要是其投資並未違反基金投資規定中最重要的“雙十限定”。記者根據“雙十限定”的要求,對A股百家上市公司進行測算發現: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基金公司對小盤股可以完成輕易控盤,甚至買完一隻小盤股流通盤都不違規。不少業內專家指出,目前衆多小票的連續瘋狂飆漲是不正常現象,其中對大型機構的行爲約束過於寬鬆也是一方面原因,如果“雙十限定”一直沿用,那麽會對A股造成多重不利影響。


“100%控盤”也不違規

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被俗稱爲“雙十限定”的條款有兩條:第一,一隻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其市值不能超過基金資産淨值的10%;第二,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所持有的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能超過該證券的10%。

那麽,這樣的規定,到底有多強的風險約束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度資料分析,得出的結論令人詫異。

記者統計了所有2696只A股的總股本,以及每一隻個股流通股本占總股本比例,注意到在2696只個股中,有272只個股流通股本占總股本比例小於30%;有8只個股流通股本占總股本比例低於10%,分別是石化油服、建設銀行、信威集團、浙江世寶、浙能電力、印記傳媒、華數傳媒以及海天味業。

先以流通股本占總股本比例低於10%的個股爲例,如浙江世寶,截至昨日收盤總股本爲3.16億股,但其流通股本僅爲1500萬股,流通股本占總股本比例僅爲4.75%。根據“雙十限定”,一家基金公司可以買入浙江世寶3160萬股,那麽,如果將1500萬股流通股本全部買入也是合規的,即可以100%控制流通股本。

再從“雙十限定”的另一條約束,單只基金持有一隻股票市值不能超過該基金淨資産10%來看,若要全部買入1500萬股浙江世寶股份,以該股昨日(5月13日)收盤價37.90元計算,需5.69億元,那麽對應單一基金産品買入的受限淨資産額度僅爲56.9億元,考慮一家基金公司可以用30~50只基金産品實施買入,平均計算,單一基金淨資産只要達到1.2億元~2億元的規模,就能輕鬆完成對浙江世寶的100%流通盤控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流通股本占總股本比例爲10%~20%的個股裏,選擇了目前總市值近千億,可媲美海螺水泥、中國一重等大盤股的藍思科技(300433)進行測算。

資料顯示,藍思科技總股本爲6.73億股,流通股本爲6736萬股,流通股本占總股本比例爲10%。根據“雙十限定”,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可持有不超過6736萬股的藍思科技股份,因此,買入6700萬股,占藍思科技流通股本99%的行爲完全合規。

以藍思科技昨日收盤價138.25元計算,6700萬股對應市值92.63億元,按照“雙十限定”,買入藍思科技的單一基金産品對應基金淨資産爲920.63億元,若一家基金旗下有50個産品,那麽單只基金只需18.5億元淨資産就能實現完全控盤。對於華夏基金、天弘基金等體量較大的基金公司而言,控盤這樣一隻“大盤股”,如今來看,並非難事。

最後,從新股發行規則來看,新股發行的流通股本一般而言占總股本的25%。記者從這類個股中隨機選擇了紅相電力進行測算。

2015年2月17日上市的紅相電力,總股本8867萬股,流通股本2217萬股,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爲25%。根據“雙十限定”,基金公司可以買入紅相電力886.7萬股流通股份,可占流通股本的40%。886.7萬股對應紅相電力市值爲5.6億元,只要基金公司規模在56億元以上,就能實現對紅相電力的頂格買入,控制該股40%的流通盤。

通過以上案例,分析人士認爲,作爲基金投資最重要的規則,“雙十限定”如今對基金風控的約束力亟待提高。

漏洞:不應以總股本設上限

從上述測算可知,“雙十限定”對現在的基金買股約束力有待提高,那麽,核心問題出現在哪里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分析人士認爲,能讓基金大肆買入個股的直接原因就是“雙十限定”規定了基金可以買入的股份是占個股總股本的10%,而並非對股價造成直接影響的流通股本。只要個股流通股本占總股本比例較低,該股就有被基金抱團控盤的風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截至2014年末,基金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有多達13家基金公司,其中天弘基金以5898億元居首,華夏、嘉實、易方達以及南方等知名大基金規模也都在2000億元以上。隨著今年基金持續快速發行,易方達旗下僅主動偏股基金規模4月底就已達千億級別。

相比之下,今年發行的A股,80%以上公司的總市值都低於100億元,僅有藍思科技、誠益通、昆侖萬維以及暴風科技等漲幅巨大的個股市值才突破百億元大關。

因此,分析人士認爲,高規模基金想控股小盤股,雖有“雙十限定”約束,但只要個股流通股占比股本比例較小,基金公司甚至能輕而易舉持有小盤股50%以上的流通盤。

值得注意的是,率先曝光此事件的是微信公衆號“每經投資寶”,該微信號不僅披露了彙添富、富國等基金公司集中“團炒”中小板、創業板小票的情況,還列舉了最新最全的65家被基金集中持股的小票名單。想一覽究竟的投資者可關注該公衆號。

券商:公募基金散戶化

那麽,針對新情況與基金“雙十限定“的矛盾,業內人士又提出了怎樣的擔憂呢?

一位券商投行部負責人指出,儘管基金公司的相關行爲並未違反“雙十限定”,但一隻基金對一隻小盤股流通盤的高比例持有,讓一些小盤股連續無量漲停,體現出一些公募基金越來越散戶化,很想賺快錢,影響到了理性投資的貫徹。當前這種基金對部分個股流通盤高度控盤的情況,儘管與現行規定不違背,但其中風險很大,可能導致散戶在高位接最後一棒。”

律師:或影響交易公正性

上海傑賽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基金公司可以高度控制小盤股流通盤的情況持續下去,沒有得到有效監管,在二級市場上將産生的影響是:某一些個股的流通量少,別的投資者想買卻買不到,而基金高度控盤,自己的任何買賣都可能造成個股大幅波動,從而影響市場競價機制,影響交易價格的公正性。另一個問題就是存在操縱股價可能,儘管基金公司主觀上沒有操縱股價的意識,但客觀上存在了這樣的現象,最終傷害的將是市場弱勢群體,比如中小投資者。在監管規則出臺過程中,監管層對基金公司例行檢查或許是當前應對上述風險的最好措施。

學者:應早日“堵漏”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爲,如果相關監管條款沒有及時出臺,而公募基金現在又是創業板,中小板市場主角,這些市場的容量遠遠滿足足不了他們的需要,那就很可能存在事實性擾亂市場的行爲,比如操縱股價等。所以,監管層要重視相關的問題,爭取早日堵上監管漏洞。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