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危機之年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有錢就有安全感?富人的生活中,其實潛藏著各種不為人知的風險。過去一年,他們遭遇了種種流年不順,從孫宏斌與宋衛平般的同行業神仙對掐,到李兆會般的家族企業破產重整,以及威華股份(002240,股吧)李建華般的被警示。重拳反腐的背景下,被帶走或“失聯”者不在少數,失陷於政商關係成為富人最要命的傷口,營建政商關係新生態也成為企業界的重要命題。而面對危機,有的富人選擇轉移資產以自保,債權人、中小股東等相關利益方因此可能受到二次傷害,如何規避風險、加強監管也是新的課題。
有錢了不一定就會開心。今年上榜的500名富人過去一年就遭遇了各種不順心,或被投資者起訴、監管機構處罰,或被帶走協助調查乃至身陷囹圄,還有的遭遇同行互斥,驚現各種神仙對掐。
去年新財富就已總結出,富人之所以危險,在於身處危險的關係、危險的行業、危險的模式、危險的地區之中,2015年,危險指數再次攀升。
富人遭遇各種不開心
新財富盤點了在過去一年上榜富人遭遇的各種流年不順。
名下有上市公司的富人中,至少有6人遭到監管等機構的調查或處罰。比如,東風股份(601515,股吧)實際控制人黃炳文因涉嫌內幕交易,於2015年2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威華股份李建華、李曉奇父女因減持7.44%股權時違規,被監管部門警示。曾經的首富榮智健,甚至依然要為2008年的中信杠桿式外匯合約投資項目的巨虧付出代價。2014年9月11日,香港證監會對中信及榮智健等5名前執行董事展開法律程式和研訊程式,指控其在巨虧后仍披露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財務資料。
此外,納斯達克上市的僑興環球資源前董事長吳瑞林因涉嫌轉移資金,被該公司審計委員會啟動內部調查,他也在美國被提起集體訴訟。由此可見,民營企業的公司治理依然在路上。
也有一眾富人遇到各種商業問題、糾紛乃至困境。曾大擺筵席高調迎娶明星車曉的富二代李兆會,將曾經的納稅第一民企海鑫鋼鐵帶入了破產重整的境地。美錦能源(000723,股吧)的姚俊良家族,則因為這位同處山西的鋼鐵少帥提供擔保,自身所持的美錦能源股權被凍結。
而在冰島買地、租地均不成功卻備受關注的中坤集團黃怒波,2014年不僅被最高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還與中誠信托發生借款糾紛,並被徽商銀行黃山分行、安徽黟縣農村商業銀行申請凍結部分財產。黃怒波1997年就通過旗下黃山京黟旅遊開發總公司,在安徽黟縣開發經營宏村、南屏、關麓等三個古村落,如今其被質疑遭遇資金困局。因改變貸款用途,他還曾被黃山銀監分局調查。
還有一類富人則遭遇了同行業挖坑,從而上演了一幕幕神仙對掐的戲碼。如在陌陌上市前夕,其創始人唐岩突然遭到老東家、網易董事長兼ceo丁磊的炮轟,指責其在網易任職期間進行利益輸送等。少年得志的聚美優品陳歐,不僅被前新加坡合伙人指創業履歷造假,今年又被“前員工”爆料“假貨被查、倉庫被封”,還在美國遭遇集體訴訟,被指涉嫌誤導投資者。
此外,融創中國孫宏斌與綠城中國宋衛平之間也因一場未能完成的收購結了梁子,其結局雖然遺憾,但好歹算是未失風度;相比之下,政泉控股郭文貴與方正集團李友間的大戰,真可謂跌宕起伏。
與此同時,過去一年也不乏因商獲罪的富人。2014年6月,已被羈押1000多天的華美集團董事長張克強,所涉的青海鹽湖集團項目投資案一審宣判,他因“單位行賄罪”獲刑4年。當年7月,不服判決的張克強正式提起上訴。此前,已有多位上榜富人與警方有過親密接觸,如仍在服刑的物美集團張文中,曾有“即將出獄”傳聞的國美電器黃光裕,因串謀盜竊及詐騙被判監禁6年、已獲自由的創維集團黃宏生,因行賄潛逃國外至今未歸的加多寶陳鴻道。
這或是頂級富人的真實生態:全中國最富有的500人,入榜身家最低40億元起,但與“有錢才有安全感”的平民意識正好相反,他們的事業與生活中,潛藏著各種不為人知的壓力與風險。對於他們,刀光劍影是具體的存在,安全感是個遙遠的名詞。
有些富人不堪壓力而選擇棄世。2014年9月,55歲的閏土股份(002440,股吧)控制人阮加根跳樓身亡。最新的一起悲劇是,2015年4月18日,云南中炬董事長朱景圖在香港意外墜樓身亡。當地媒體指,其旗下項目“南亞之門”由曾經的明星官員、如今被帶走調查的原云南省委副書記仇和命名。
政商關係需要新生態
過去一年中,失陷於政商關係才是富人最要命的傷口。隨著反腐的深入,十八大后已有22個省份出現省級官員被查,僅2014年就有28位省部級高官被拿下,其中山西成為重災區,共有7人落馬。人民網(603000,股吧)統計的部分省市紀委監察廳通過發布會或公報形式曬出的2014反腐成績單,顯示地方處分人數更多。中紀委周一打老虎,周五拍蒼蠅,“拔出蘿卜帶出泥”的,是和貪官腐吏構建起權力、金錢互換畸形朋友圈的部分富豪。
過去一年,諸多富豪陷入被帶走協助調查或“失聯”的輿論漩渦,包括浙江廣廈(600052,股吧)的樓忠福、重慶協信控股的吳旭等。此外,還有2015年3月底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雨潤祝義才、因涉嫌行賄被批捕后取保候審的金螳螂朱興良等。
昔日張揚的富人,如豪擲7000萬元給女兒擺婚宴,請上諸多明星捧場的山西煤老板邢利斌,如今出逃,企業瀕臨破產;2010年開著直升機抓賊的東莞富人劉伯權,再次被輿論關注卻是因為涉嫌行賄在廣州受審。顯赫時的鋪張氣派,更襯托出落幕時的狼狽與蕭瑟。正應了《紅樓夢》所言,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身家不菲的富人們,何以紛紛卷入不當的政商關係中?國家發改委前副主任劉鐵男一案所曝光的恒逸集團邱建林行賄情況,或可提供參照。2014年12月10日,劉鐵男一審以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法院認定,2002-2012年間,劉鐵男曾利用職務便利,為恒逸集團等公司謀取利益,直接或通過其子劉德成收受財物3558.3592萬元。其中,恒逸集團行賄額被認定為1649.4627萬元。
判決書顯示,為了掩人耳目,先是劉鐵男提出讓邱建林帶兒子劉德成做生意,於是邱建林出資100萬元替其注冊了一個皮包公司峰德公司,通過低買高賣的虛假貿易方式,獲得所謂差價825萬元。隨后,邱建林將峰德公司的900萬元投入股市,再安排恒逸集團員工炒股,將其市值炒到1500萬元,然后用此公司賬戶分別支付了172.1244萬元、1377.1421萬元,為劉德成購買了一輛保時捷及北京御湯山的一棟別墅,此外還花費100萬元為劉鐵男裝修房屋。
從注冊公司到虛構貿易,到股權投資到獲利洗白,邱建林和恒逸集團以貌似“市場”的方式,一手將劉德成包裝成了盈利千萬的商界高手。當然,這1600萬元行賄款換來的,是劉鐵男對恒逸集團數個石化項目的推動與支援。
自2003年以來,邱建林一直穩居富人榜上。其起家於生產襪子的小針織廠,1994年組建恒逸集團,主營pta、聚酯紡絲、化纖加彈,是世界最大的pta廠商之一。從他歷年的財富值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不少富人都深受打擊,他卻獲得了逆勢增長,2006到2008年財富翻了兩倍。
2006年,正是邱建林結識劉鐵男,並成立利益輸送用的峰德公司之時。劉鐵男一審判決書顯示,2007年4月及2011年2月,逸盛公司的pta改擴建工程項目及三期工程項目先后通過了發改委核准;2011年8月,經劉鐵男幫助,海南逸盛公司年產210萬噸pta項目獲準開展前期工作。而就是在2011年,持有此項目權益的恒逸石化(000703,股吧)成功借殼上市,邱建林的財富值較之5年前翻了16倍,劇增到160億元,當年排名第36名。
在不少富人的發家史中,與權力的勾兌是無數謎團中一個共同的影子。如雨潤祝義才,於事業發展初期,在江蘇、安徽、四川、河北等地以零對價或低價收購兼並了多家國企,以此為基礎發展壯大。此外,在2005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4年半時間中,雨潤食品累計獲得超過5億港元的政府補貼,而同期,銷售額為雨潤近兩倍的雙匯發展(000895,股吧),所獲政府補貼僅為3500萬元。
正如龍永圖等專家所指,在中國,“政府手上有大量的資源,如果企業家不找政府,問題解決不了”。而在拉動gdp增長、解決就業、國企脫困等大旗下,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常常難以清晰界定。但是,與權力結合太深,就難免有失去財富根基的一天。
佳兆業旗下數千套房源被鎖定后,幾乎一夜之間,這家地方品牌房企就因現金流緊張陷入幾近破產的困境中。而一份“深圳房企預警名單”的流傳,更是讓諸多公司的股價應聲下落。投資者怕的是什么?正是地產業內一直遭人詬病的政商關係。土地的非市場化環境使其成為官員尋租的“重災區”,尤其在土地出讓、房屋拆遷等環節,有統計顯示,近幾年因貪污受賄被查的官員中,超過三成涉及土地問題。
對財富的向往本是社會進步最原始的動力,財富也本應該成為一個較為公正的標尺,來度量個體對社會及他人的貢獻。然而,許多財富卻帶著原罪。政府重拳反腐,將那些陰影之下的遊戲暴曬於陽光之下,犯禁的富人,身陷囹圄者有之,被帶走協助調查者有之。經歷最令人警醒的莫過於四川商人劉漢。2008年他曾因捐建過汶川地震中震不倒的教學樓收獲善名,最終卻因身負數條人命等罪伏法受誅。
那么,商人又該如何處理政商關係?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政商關係成為熱議的話題。營建政商關係新生態,令“君子之交,相忘於江湖”,成為各方共識。對此,商界大佬們也有金句,比如馬云說,“要和政府談戀愛,但不能結婚”,而王健林則認為,商人需謹記八個字“親近政府,遠離政治”。
危機中的對沖措施
無論商業風險還是政商危局,對於具體的個人或企業而言,一旦控制人遭遇危機,又當如何應對?
一般來說,由於上市公司存在較為完善的治理架構,即使董事長等高管突然“失聯”,其股價短期可能遭遇沖擊,但依然能夠照常運轉。如雅居樂地產董事會主席陳卓林,在2014年9月30日被昆明市檢察院指定居所居住兩個半月后,於12月15日復職。受到影響,雅居樂原來28億港元的供股融資計劃被取消,此后又重啟16億港元的供股計劃。2014年9月,閏土股份原董事長阮加根從26層高的閏土大廈上縱身一躍,公司的控制權也平穩過渡到其女兒阮靜波手中,經營上則由其弟弟阮加春負責,公司運轉並未受到突發事件沖擊。國美電器在其大股東黃光裕服刑期間,雖戰斗力不如往昔,但也仍在既有軌道上運行。
不過,當實際控制人涉案,而企業又有可能破產之時,值得債權人和中小股東注意的是,大股東有轉移資產的本能。將有價值的資產從行將破產的企業中置換出來,放入看似無關聯的第三方手中,留下日后可能東山再起的資本,已在不少案例中留下痕跡。
如海鑫鋼鐵在破產重整前,將原由海鑫實業持股89%的海博鑫惠,迅速做大並從母集團中剝離,轉移為李兆會妹妹李海霞等自然人持有。公開數據顯示,海鑫鋼鐵集團目前負債及對外擔保數字為104.59億元,而整個集團的賬面資產僅為100.68億元,已是資不抵債;與此同時,海博鑫惠2012年末總資產已經達94.93億元,接近海鑫實業2009年末的總資產水平。而且,其2012年度的現金流凈增加額達到了12.6億元,並有意拿出數十億元真金白銀參與遼寧成大(600739,股吧)定增。
佳兆業在瀕臨破產之時,債權人財產保護和大股東財富轉移也在賽跑。根據《界面》的調查,全國范圍內,存在不少打著佳兆業旗號卻游離於上市公司外的房地產項目,佳兆業為這些項目提供擔保以獲取融資。這些項目與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此前不為人知,佳兆業大股東郭英成家族似乎有借助關聯平臺套取上市公司信用和資金之嫌。而在金融機構紛紛申請對佳兆業凍結資產之時,數十間與佳兆業關係緊密的關聯公司,加速清算退出。
在這類危機中,中小股東如若遭遇“不良股東”,由於資訊不對稱可能遭遇到兩次傷害—企業本身股價下跌的風險,以及大股東趁機轉移資產或違規套現的風險。如威華股份在2014年9月已可能意識到對贛州稀土的重組失敗,但一直沒有披露,而其大股東李建華父女在此前后卻開始大規模減持3650萬股,累計套現達到8.31億元,且在減持完畢后才commit通知。2015年1月12日,證監會對其違規減持出具了警示函,並限制李建華賣出威華股份。
如何在富人發生危機之后,保護債權人、中小股東等相關方利益不受侵害,或許是值得相關機構進一步深思與跟蹤的命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