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零售商在中國處境艱難
鉅亨網新聞中心
英國《金融時報》 帕提沃德米爾 上海, 吉密歐 北京報導
從方便食品到智能手機,從奢侈品到日品雜貨,中國的店鋪模式以及大陸消費者想買的東西都在快速變化。零售業分析師表示,外國超市和特大型超市連鎖企業很難跟上形勢的變化,即使是在他們調整經營模式並在線上銷售更多商品的情況下。
周三,沃爾瑪(Walmart)公佈了一份旨在扭轉中國銷售下滑勢頭的方案,途徑是將門店數量增加25%以上,改造現有門店和引入一款新的在購物app。
這家美國連鎖企業在中國受到了多起食品安全醜聞的打擊,同時其所面對的來自其他特大型超市連鎖店以及新的在零售商的競爭也在快速加劇。
零售業的困境不僅限於外資品牌。一份由OC&C諮詢公司的戰略顧問撰寫的最新報告發現,“自2010年以來,中國几乎所有的大賣場型零售商……都出現了近乎連續的負增長。”OC&C表示,同期增長几乎完全是通過新開門店實現的。
零售業分析師表示,沃爾瑪、家樂福(Carrefour)和歐尚(Auchan)的母公司高鑫零售(SunArt Retail)等實體零售連鎖企業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就是來自在零售商的競爭。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品味變化比許多成熟市場要快,在過去一兩年裏,在零售商的銷售額出現了爆發性增長。
OC&C表示,2014年在零售業的同比增長幅度接近50%,而超市和特大型超市(包含新開門店)的增長僅為6.7%。零售業分析師表示,許多消費者也開始轉到便利店去購物,促使沃爾瑪和家樂福等廠家開始在大城市嘗試新的小型門店。
沃爾瑪通過持有熱門在零售商一號店(Yihaodian)51%的股權,在中國市場的電商規模已名列前茅。
特易購(Tesco)正在上海試點在零售業務,其數字化技能正是吸引華潤(CRE)與其成立合資企業的因素之一。但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合作重點是將特易購和華潤的在華零售業務整合到一起。
周三,沃爾瑪全球首席執行官董明倫(Doug McMillon)在北京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公司計劃同時發展線上和下業務。
英敏特(Mintel)中國零售業分析師馬修克拉布(Matthew Crabbe)表示,冷鏈物流是線上食品零售商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中國大陸領先的電商企業京東商城(JD.com)已達成一份協議,將通過便利店配送冷鮮食品——便利店或者代為保存等客戶自取,或者送到客戶家裏。(FT中文網)
安德烈亞費爾斯特德(Andrea Felsted)倫敦、Jackie Cai上海補充報導
譯者/邢嵬
- 川普關稅新政引波動 用主動式投資度過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