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波動正導致全球經濟增長面臨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摩根大通對具有代表性的全球及亞洲公司所做的一項調查,外匯波動可能在未來18個月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巨大影響。參與該調查的公司總市值達1.6萬億美元。
對於外匯波動將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及近期亞洲波動的擔憂直接導致了25%的財務主管確認將增加對沖活動,而50%的財務主管表示他們已經采取積極的對沖規則。沒有任何被調查人計劃減少對沖。
而調查中38%的財務主管表示未來的12個月中,外匯將是他們在風險管理方面的首要擔憂,24%的被調查人表示利率風險是在風險管理方面的首要擔憂。目前美國和歐洲利率保持歷史低點,但預計美國將在近期提高利率,這可能會帶來商業挑戰。
摩根大通亞太區資金服務主管dianne challenor表示,“美國方面對於美元利率的持續不確定性,以及美元的升值,給擁有大量亞洲貨幣敞口的企業帶來了阻力。利潤率正在受到壓縮、對沖規則的正確實施面臨挑戰,為風險管理的籌劃增加了復雜性。”
challenor繼續表示,“開展業務時,對固有外部風險的知悉可以使公司制定出強有力的戰略計劃,並幫助其在外匯、流動性、交易對手信用和利率風險管理方面做出更好的準備。”
很多被調查人預計美元利率將會上升,27%的財務主管希望在任何預期的利率上升前與銀行和融資機構安排長期額度,從而鎖定長期資金。與此同時,超過47%的財務主管認為,隨著監管環境的不斷發展,未來銀行提供資金的能力將有所下降。僅20%的被調查人認為未來資金狀況將有所改善。
“企業應該為利率上升做好準備,並積極應對由於銀行流動性收緊而引發的融資成本上升。深刻了解供應鏈及流動資金的動態和背后的力量對於短期及長期資金管理而言至關重要。財務主管應將具有充足財務靈活性的資金結構作為目標,這種靈活性應該既可以為企業的長期增長提供資金,又可以保證長期增長的可持續性。”摩根大通亞太區資金服務解決方案及咨詢服務主管gourang shah認為。
中國依然是眾多財務主管的工作重心,13%的財務主管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將在近期對全球增長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但是, 34%的企業仍希望大中華區可以在未來五年推動公司發展。在談及中國時,近90%的被調查人確認他們已在中國開展業務,1/3的被調查人表示中國金融體系的監管改革將鼓勵他們的公司未來在中國開展更多業務。
2015年第1季度,中國經濟實現7.0%的增長,與摩根大通經濟學家的預期一致。摩根大通預計中國2015年全年經濟增長將從2014年的7.4%下降到7.0%。穩增長是中國經濟政策制定者2015年的首要任務;通過傳統和非傳統貨幣工具,如準備金率等,來進行的貨幣政策寬鬆為這一目標提供支撐。
challenor稱,“盡管經濟活動有所放緩,我們的客戶仍表示了他們開展中國業務並尋求未來增長機遇的承諾。這表明人們對於中國中長期機會仍將具有潛力的看法堅定不移。”
摩根大通亞太區企業銀行主管muhammad aurangzeb表示,“自金融危機以來,企業財務主管的角色已顯著擴大。今天,最終目標是通過優化資金使用,以及在本地、區域和全球層面緩解由外部因素帶來的風險,而創造股東價值。這也是全球性銀行能夠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來協助他們的領域所在。”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