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從Binance新儲存鏈BNB Greenfield,看它的野心與挑戰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2023-02-06 19:3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律動財經圖片

Binance上周發布了儲存鏈 Greenfield 白皮書:github.com/bnb-chain/gree…但是沒有看到掀起行業很大熱點也並未反應在幣價上,對於儲存領域研究的不多,主要是這個賽道玩家太少以 Arweave、Filecoin 為主,但是儲存絕對是區塊鏈領域最重要的賽道。

我會先幫大家梳理整個儲存體系的輪廓和歷史才便於接下來的了解,之前簡單聊過,大家經常會將去中心化儲存和上鏈混淆,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賬本,其本身也具備數據儲存能力,但是我們目前廣義所說的不論 NFT 還是 Mirror 這些內容的上鏈並不是存在區塊鏈上。


因為為保證數據不可篡改每個全節點都需要進行備份,有 1 萬個礦工時,即使為了儲存 1MB 的資訊也會全網消耗掉 10GB,這非常的不劃算,於是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將數據儲存在鏈下,然後將鏈下儲存地址放到區塊鏈中進行索引,以 NFT 為例,可以看到 metadata 是索引到了一個 ipfs 的鏈接,打開後則是一個文件夾。

這裡就要給大家擴展一下 IPFS,它是一種內容尋址的點對點分布式儲存系統,與內容尋址相對的就是地址尋址,比如我們將照片存在雲盤中,在下載時則電腦需要知道該照片的 IP 地址和域名,從而才能在對應的地方找到數據,但是若該複製不存在或服務器關閉則文件也丟失了。

但是也許有人之前下載過這張照片存在電腦里,不過你的電腦卻不知道對方是有這個照片的,所以解決去中心化儲存的問題就需要解決掉通過內容檢索而不是地址檢索,這樣你不需要告訴電腦從哪裡獲得照片,而是就告訴電腦你需要的照片長啥樣,然後電腦就到處問誰手裡有這個樣子的照片呀,有的話發我一下,但內容又可能非常大,直接暴力檢索非常耗時,於是將文件內容進行 hash 運算後再將 hash 值作為文件名儲存,這樣就可以非常快速的僅檢索與該照片 hash 值一樣的其他 hash 值,找到後再讓對方把他的照片發我一份,這樣效率就會很快,以上就是 IPFS 的大概原理,儲存經歷了中心化、多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三個階段。

所以 IPFS 雖然思想上和區塊鏈很像,但本身和區塊鏈沒有直接關係,但若想穩定運行則需要很多用戶貢獻他們的儲存空間和網路成為節點,於是後面的 Filecoin 受到比特幣的啟發,是架在 IPFS 之上的一個激勵層,來為儲存數據的節點進行激勵,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的是不論什麼方式的儲存最終還是存在物理硬盤,去中心化儲存是一種共享經濟,擁有空閒硬盤資源的人可以將其貢獻出來。

其實昨天和大家聊區塊鏈+AI 的時候也有人提到算力共享,這個在很早玩客雲、極路由也已經玩過了不過一地雞毛,以後有空再和大家展開講講算力共享這事。

但 Filecoin 畢竟是 IPFS 出現後再架上去的一層用於激勵儲存服務商,但是 Arweave 則將儲存和鏈融合的更加徹底,它專門開發了 blockweave,相比於傳統的 blockchain 一前一後的鏈式結構,每個塊都鏈接到下一個塊和上兩個塊:一個前面的塊和一個歷史的召回塊,節點在出塊時必須進行訪問證明。

這和 pow 計算證明不一樣,通過可以訪問 blockweave 歷史中較舊的隨機塊,從而可以挖掘新塊獲得獎勵,這樣儲存着稀有區塊的礦工就可以在長期獲得更大回報,通過這一套機制從而儘可能讓節點多儲存歷史數據,也不會像 POW 那樣消耗大量資源,所以 Arweave 的原生性和永久性要高於 Filecoin。

剛才說過區塊鏈本身也是具備資訊儲存能力的,也有人稱區塊鏈為去中心化數據庫,但是實際上區塊鏈最重要的職責是承擔記錄交易的去中心化賬本而不是數據庫,儲存大量數據在職責分工上不是區塊鏈的核心。

如果將區塊鏈比作電腦,雖然也有內存可以儲存少量數據,但是更需要有外接硬盤來儲存大量數據,而不是全部一股腦塞到內存中,所以去中心化儲存就承擔着外接硬盤的職責,只要保證存的東西可以和電腦與內存交互且不變即可,如 etherscan 中可以看到以太坊的每筆交易中的 Input Data 就是被寫入區塊鏈中的資訊,但是也只能是簡單 key value 類型的字段數據,所以還是需要接一個外面的「硬盤」去補充。

以上就是對整個儲存體系和 Filecoin 與 Arweave 這兩個去存龍頭的原理講解,這麼說完大家應該非常深刻的意識到去存在區塊鏈中的重要與互補性,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 Binance 要成為入局者的原因之一,如此之大的賽道且競爭頭部效應如此集中,Binance 這種體量進入理應會掀起軒然大波,但是卻幾乎沒啥動靜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   

1. 儲存是離用戶很遠的下面一層,用戶很難感知和理解到,而且目前儲存也都是 toB 再 toC,如 Mirror 接入了 Arweave,我們在 mirror 寫文章,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存在了 Arweave         

2.Greenfield 白皮書宣發那天恰好撞上了 Nostr 這個大熱點,和汪峰一樣挺不趕巧         

3. 儲存賽道,尚未爆發

儲存的前提是要有內容,但現在 web3 應用層匱乏沒內容生產源呀,比如最大的賽道 defi 這壓根和內容沒一毛錢關,NFT 賽道和內容沾點邊但也沒多大,就是一個小圖片要存,思來想去要像 web2 一樣有大量「內容儲存」場景的應用在 web3 還真沒出來多少,所以儲存賽道離用戶遠且少。

但是隨著 web3 的應用層爆發,產生大量具有 C 端互動性的 UGC 產品,則自然會湧現出大量內容儲存的需求,所以終局我們是能看到的,但是問題就在於到達終局過程的里程碑我暫時看不到,這裡分享一下我的投資邏輯。

如我在此之前對於 LSD 賽道進行分析後(可看之前關於 Lido 和 SSV 的文章),進行推演,隨著以太坊切至 POS,首先如 Lido 等這些低門檻質押服務商會湧現,從而出現大量驗證節點,但是營運商中心化則會極大的損害以太坊網路安全性,所以終局是一定要解決營運商中心化問題,終局看到後,我再找到 3 個裡程碑,20 的信標鏈上線,22 的 POS 合併,23 的上海升級,找里程碑的目的是讓你對終局到達的時刻有心理預期,以及找到合適入場的機會,否則埋伏太早會苦等幾年,2023 上海升級提款後極大的激發質押熱情,從而營運商中心化問題暴露,所以上海升級前半年是入場好時機,否則 2020 第一個里程碑入場這兩年就乾等着。

去存的終局可以看到,但中間的里程碑我還看不透,不過隨著基建完善,以及我也看到了今年 socialfi 等應用層開始卷,我認為這個終局來的不會太晚,也許可以嘗試少量布局去存的相關資產,不代表投資建議,大家 DYOR。

好了回到 Greenfield,如開頭所說它的生態是圍繞用戶的三位一體架構:BSC 鏈、Greenfield 和 dapps。Binance 有交易鏈,再來儲存鏈,開發者基於這兩個所開發出的 dapp 則自成體系,並且 Greenfield 是一條側鏈,有一條和 BSC 原生的跨鏈橋,均使用 BNB 作為 Token,這一套組合拳打出去 Binance 生態就完整了。

所以一方面儲存賽道足夠大到引起 Binance 親自下場做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補足 Binance 生態的重要一環

通過閱讀白皮書可以看到 Greenfield 的核心是一條儲存鏈和儲存節點網路,其實和 Arweave 很像

儲存鏈有自己的治理邏輯和激勵體系,裡面儲存元數據、區塊狀態數據、帳戶資訊和權限、計費等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元數據存在鏈上,有單獨的一個對象儲存系統將對象數據存在鏈下,還是以 NFT 為例,元數據 metadata 是放在鏈上的而不是 IPFS,但是 metadata 里最占空間的圖片本身還是在鏈下放着,這樣設計可能是 Binance 考慮到性能和成本吧,用數據的時候再通過鏈上元數據所引到鏈下對象數據。

BNB 作為儲存鏈的原生 Token 用於治理和繳納 GAS,可以在 BSC 和 Greenfield 之間流動,所以這個角度算是給 BNB 又找了一個價值賦能,但是我個人不覺得 BNB 的價格會為此吃到很多儲存賽道的紅利,因為 BNB 價格是一個複合體,儲存賦能只是影響價格的一個因素,如果你們想投資儲存賽道,BNB 我認為不是一個好標的,還不如直接去投專門做儲存的 token,因為這些 token 的賦能是 100% 來自於儲存紅利,當然一切 DYOR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Greenfield 格式是全面兼容以太坊 EVM 的,所以也便於現有的產品進行接入 還比較有趣的是對權限組的管理比較細緻,可以控制每個帳戶對於增刪改查等數據操作的權限,這個挺實用的。

數據完整性上引入了挑戰證明,類似於 OP 那種,可以給節點提交挑戰交易,Greenfield 也會隨機發器挑戰事件類似於抽樣檢查,如果接受到了挑戰則驗證者對於被挑戰的節點將會進行檢查,挑戰成功則發起者獲得獎勵,節點受到懲罰,挑戰失敗的話則該數據會有一個冷凍期不會再被發起挑戰,從而避免資源浪費。

有趣的是它不僅用於數據儲存,還支持基於數據的經濟價值創造,比如剛才說到的數據權限也是可以跨鏈到 BSC,成為 BSC 的數字資產,這就有意思了,我的數據是值錢的,對我數據對操作也是可以值錢的。

整個 Greenfield 生態系統的參與者如下,BSC 承擔了 dapp 部署、數據資源鏡像、跨鏈和共識 Greenfield 則承擔支付、數據資源、跨鏈和共識,注意剛說過 Greenfield 也是有自己的治理機制等,所以也有自己的共識然後 SP 節點與 Greenfield 進行數據互動 右圖是網路結構,和 OP 那一套很像有選舉的驗證器等。

    

在 Greenfield 中的帳戶體系是獨立的,格式上和 BSC 與以太坊兼容,所以也具備錢包以後支持 Greenfield 的條件 有趣的是 Greenfield 作為一條鏈是基於 Cosmos 開發的,Cosmos 作為 Layer0 老大哥的位置好像越做越穩了,最近很火的 Canto 也是基於 Cosmos 出來的,不過我個人覺得 Canto 那一套有點 luna 的影子,DYOR。

Binance 麻煩的地方在於 BSC 是 fork 以太坊的,不像 aptos、solona 沒有自己的獨立技術體系,從而很難培養自己的開發者群體,這個問題也是很多 EVM 鏈遇到的問題,Greenfield 作為一個面向開發者的儲存鏈,怎麼建立開發者忠誠度是需要下功夫琢磨的,所以 Binance 需要先讓存量 dapp 切換至 Greenfield,再吸引增量 dapp 去接入。

花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給大家基於 Binance Greenfield 縷了一遍去存賽道的情況,我個人對於儲存賽道還是比較看好,期待更多真正具有可用性的應用層產品爆發吧,基建上不論智能錢包和帳戶抽象來降低用戶進入門檻,還是 aptos 和 layer 這些提高性能的鏈,對於應用層爆發的基建已經打好了,就等築巢引鳳了,內容也許存在主觀和偏頗,如有錯誤還望見諒,歡迎交流探討。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推特 @jason_chen998」了解最新最全資訊,並與我進行探討交流。

原文連結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