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生創業路: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理財周刊 2022-10-13 15:31
文.林怡妏
2015 年,鄭伊伶憑著一兩年工作資歷,在二十五歲創辦家用清潔劑品牌「淨毒五郎」,產品從滯銷,到年營業額突破五千萬,讓她初嘗成功創業的滋味。這一次,與鄭伊伶對談,在她身上感受能量與熱情,談創業的酸與甜。
* 設好停損點就前進 別花時間徬徨!
鄭伊伶職涯前十年的故事,像場冒險。二十五歲,多數人初入職場,堪稱職場菜鳥的年紀,還在摸索,還在躊躇不前,而她毅然辭去工作,邁向創業之路。我問她,勇氣從何而來,她毫無猶疑脫口說,「就是一股衝動」。
鄭伊伶堅定的口吻,霎時可以感受到,她所謂的「衝動」並非全憑初生之犢的爛漫與勇氣,其實背後有所盤算。
「我先算了算我的機會成本,最壞的狀況就是賠掉投入的資金與時間,但當時在化妝品行銷公司擔任行銷,薪資並不高,年資也很低,損失也不會太大,就算失敗也還能重新來過。」
她思索了一會接著說,「愈年輕,賭注愈小,機會成本也就愈低。面對未知,我們都會感到害怕,但與其把時間拿來徬徨、猶豫,不如勇敢邁出步伐,但前提是,必須先做好最壞的打算。」
創業也是一場投資,如何控制風險,關鍵在於設定停損點,於是二十五歲那一年,鄭伊伶與合夥人各自出資五十萬,她們決定給自己兩年的時間放手一搏。
這就是淨毒五郎最初的起點。
* 要不要合夥、資金運用皆是學問
鄭伊伶預見創業最壞的情況,但她沒預見的是過程中的危機與挑戰。
創業的第一個困難,資金見底,營運陷入困境。
初期,鄭伊伶與夥伴將大筆資金投入產品的開發,但在品牌還沒打出知名度,銷量不如預期的情況下,存貨銷售比過高,周轉率低,做了一堆產品,卻無法變現,公司差點斷炊。
眼看不到一年,資金就快用盡,鄭伊伶與夥伴積極探詢線上與實體通路的上架機會,所幸淨毒五郎標榜對人體無害、友善環境的品牌理念與包裝獲得零售巨頭青睞,加上創業計畫的通過,獲得資金贊助,她們求得一線生機。
「我覺得滿幸運的,當時公司真的就快 bye bye 了,還好有大型通路商的肯定與天使基金的挹注,讓我們活到現在。」
緊接著,鄭伊伶面臨到創業的第二個挑戰,拆夥。
鄭伊伶解釋,正好她與創業夥伴同屬行銷專才,雙方對於品牌定位、公司管理偶有磨合與分歧,最後決定拆夥,讓兩者的角色與工作分配有更好的定義,避免繼續內耗。
「現在想想,當時真的滿無知的,」鄭伊伶莞爾而笑,「因為沒想太多而創業,但確實也因為想不多,所以在初期碰上了一些危機。」
鄭伊伶提醒要合夥創業的年輕人,在創業之初就應該確立一位領導者的角色,避免 50:50 的出資配重比,這樣雙方在有分歧時,容易各持己見,不願妥協,使溝通陷入困境,形成內耗。
另外,資金的分配與運用應該要有所規劃,並進行風險管理,避免將不合理的資金配比,全投注在執行某一個環節,當進入到下一個環節時才發現資金用罄。
創業就是歷險,鄭伊伶也從中發現,原來自己身上有那麼大的力量:遇上挫折,很快就能整頓好自己,再出發。
* 女性創業與無意識的性別偏差
鄭伊伶聊起二十五歲剛創業時,經常是一人戰隊,單槍匹馬去提案,偶爾總會遇上一些「意外」,讓她備感威脅。
「我之前就遇過,一開始與業主約在餐廳碰面進行提案,但沒想到對方中途提議改地點,要我上他的車,當下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反應,」鄭伊伶硬著頭皮上了車,內心卻忐忑不安,「雖然有繞去其他地方,但我還好好活在這裡。」所幸讓人捏把冷汗的經驗,最後還能哈哈笑著分享。
這個經驗讓她感受特別深刻:女性創業所遇上的人身安全威脅可能比男性還要多。
另外,她也提到初出茅廬時,每每提案或是與業主討論業務,總會隱微感覺到對方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可能是對於年輕小女生的成見,對方本能地沒有想要聽你說話,其實這種感覺讓人挺不舒服的,」鄭伊伶語露無奈。
或許是年紀輕、經驗不夠多,也或許是自身外顯性格較為柔軟,讓她在創業初期難以取得客戶或業主的信任。
「不過我認為這也無妨,因為只要我認真分享我們品牌的理念,會員、回購與響應等所擁有的資源,對方聽到一些關鍵數據,就會轉換態度,認真的聽下去。」
鄭伊伶深知,商場如戰場,到頭來只有「實力」能替自己說話,與其設法改變他人的偏見,不如做好自己的本分,達到工作上的成績,談成生意,也贏得尊重。
* 打造工作生活平衡的職場環境
淨毒五郎從以前的一人戰隊,逐漸壯大成近二十人的團隊,仔細觀察團隊組成,清一色與鄭伊伶一樣,幾乎都是九○後的年輕人。
「我想要享受什麼樣的生活,我就希望夥伴們能享受一樣的生活。」談到團隊管理,鄭伊伶說自己最在意的就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她希望夥伴們在工作之餘也兼顧家庭、享受生活。
她舉例,淨毒五郎開放兩個小時的彈性上下班時間,部分原因即是有夥伴需要接送小孩上下課,這個做法讓大家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有更多的彈性和餘裕。
另外,淨毒五郎也每年提供家庭旅遊補助金,鼓勵員工帶家人去旅遊,多花時間陪伴家人,「不過這個家人的定義,男、女朋友就不算了,必須是有血緣關係的家人,」鄭伊伶笑著說。
談到領導,鄭伊伶將自己視為團隊的一員,希望與夥伴間能雙向交流、開放共享,創造共融的團隊文化,「我們內部也會定期舉辦一些小活動,像是垃圾減量,每到週五大家就會把自己的垃圾拿出來,一一秤重,垃圾量最少的人就能獲得獎勵,這個活動包括我在內,大家都會參與其中。」
透過諸如此類的方式,讓團隊的夥伴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凝聚大家的向心力。
訪談的最後,我問鄭伊伶當初那個柔軟的性格,至今在帶領團隊與公司經營上是否還困擾著她?
鄭伊伶停頓了下,「我本來就不是雷厲風行,女強人的形象,我就想做最舒服的自己,但不管如何,都要建立好安全感,讓團隊敢跟隨你,讓客戶、業主敢信任你,這樣就好了吧!」
理財我最大 - 寶山會客室 淨毒五郎創辦人鄭伊伶
來源:《理財周刊》115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