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沒人把印度當成避稅天堂
鉅亨網新聞中心
沒有人喜歡看到催稅單突然飄落在自家地毯上,但是在印度這種情形會引發一種特殊的恐懼感。沃達豐(Vodafone)和凱恩能源(Cairn Energy)等外國企業深知與印度稅收部門進行擴日持久鬥爭的痛苦。如今,全球基金管理公司似乎成了下一個靶子。
一直到幾個月前,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稅收“怪才”聽過印度的替代性最低稅(Minimum Alternative Tax,MAT),該稅意在確保國內公司必須繳納一部分基本利潤。然后有個“聰明鬼”發現了2012年的一項監管裁決——這意味外國機構投資者或許突然間也有了納稅義務,盡管他們以前從未被徵收過該稅。
最近幾周內,催稅單開始抵達約100家國際基金管理公司。在印度投資的6000家基金管理公司中的更多公司現在可能中槍。稅務專家十分氣惱,提出沒有哪個國家會向外國股票投資人徵收這種稅。毋庸諱言,基金管理公司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考慮到凱恩和沃達豐之類的公司在印度遭遇的所有稅務問題,我覺得人們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對印度有點警覺,”安本資管理公司(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亞洲地區負責人、慈祥大叔楊修(Hugh Young)稱。本周,該公司成了第一家承認收到此類催稅單的大型基金管理公司。
奇怪的是,印度政府也很受挫。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曾經承諾結束該國“稅收恐怖主義”的過往記錄。按照這種精神,他領導的政府最近修改了法律,確保MAT未來不會施加於外國基金。變態的是,這甚至可能讓稅務當局壯膽,鼓勵他們翻查舊案。他們的邏輯是,如果政府宣告外國人現在免征MAT,那麼他們過去肯定沒有得到豁免。
“我們束手無策,”莫迪政府一名高級人物稱,“我們解決了這件事未來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隨意干預。在民主體制內,我們必須遵從法律程序。外國基金可以上訴。”
這個說法很公正,盡管它沒能掩飾住事實——如果還有數百家基金管理公司收到了催稅單,這將釀成一件大醜聞。不過,這段插曲也暴露出印度稅收制度在更普遍意義上的一個謎團。莫迪承諾讓征稅工作更加協調。沒人懷疑他的真誠。不過,伴隨每一個改善現狀的承諾,貌似都會冒出他無法解決的新爭執。
部分麻煩在於他接手的爛攤子。印度上屆政府引入了一個特別過分的稅收修訂:所謂的“溯及既往”(retrospective)修正條款。該條款針對沃達豐,允許對已經結案的稅收案件重審。它也給稅務部門制定了剛性的稅收目標,並使外國公司成了誘人的靶子。
逆轉這些政策將需要時間。與此同時,稅金仍然要從某些地方收上來。印度正確地抱怨,外國企業對合理的征稅也老是怨言不斷。“印度不是避稅天堂,”印度財長阿倫亞特力(Arun Jaitley)上周大發雷霆——盡管人們從來都不可能搞錯這一點。
不過,莫迪政府也有需要回答的指責。它已經採取了外國投資者會歡迎的某些舉措,比如禁止對涉及殼牌(Shell)等公司的數宗案件提起上訴。但同時,莫迪政府往往只是敷衍了事,迴避採取到位的行動,一勞永逸地制止未來的稅務糾紛。
在外國基金管理公司的問題上,印度政府稱MAT未來將不適用,但它無力阻止對舊案重調查。稅務專家對此反駁稱,法律修改或其他裁決可以明確該稅種從來不應適用於外國基金。
莫迪在解決其他結構性問題上進展緩慢,這些問題是造成印度稅務爭端歷史的根源。最明顯之處在於,他不願廢除“溯及既往”修正條款,這意味涉及沃達豐等公司的令人矚目的案件還將沒完沒了地拖下去。但也有其他問題,比如法院缺少清理積案的資源,導致上訴過程曠日持久。
印度的稅務稽查體系也高度分散,可以給予了個別稽查員過多的職權。“根據印度法律,稅務官是至高無上的。他的權力不容置疑,”孟買稅務專家迪內希卡納巴(Dinesh Kanabar)稱,“不存在責任追究制度。每一個稅務官可以批准几乎任何他想要的命令,無論有多離譜。”當然,並非每一份催稅單都符合這種描述。但是制止那些符合這種描述的催稅單符合各方的利益。
(來源:FT中文網 譯者/馬柯斯)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