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人生兩大「永久財」 房產、保單 如何活化?

現代保險 2022-09-13 14:27

文●何楷平

俗話說「有土斯有財」,老一輩的人總認為,有錢一定要買房子;然而,也有不少人為了買房、養房,窮到只剩房子,甚至好不容易繳完房貸就準備住進養老院。也有很多人會用保險存錢、滿手保單,有需要時卻用不上。

面對高齡少子化的趨勢,當年賣命打拚、存下大筆積蓄「養」的房子、買的保險,在需要時能不能「養我們」?電視節目【健康保險大家談】邀請四位專家,為觀眾解說,萬一年老時有資金需求,如何讓房子和保單「活起來」,變成照顧自己老後生活的「永久財」!

 

房市熱絡 貸款餘額創新高

資產配置 專家怎麼看?

疫情持續升溫,房市依舊熱絡,貸款餘額持續飆升。根據中央銀行統計,截至去(二○二一)年十一月,台灣住宅貸款餘額高達八兆六九四四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國人寧可每年繳交上千億元的房貸利息,也要咬牙買下一間房,究竟是為什麼?

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科技管理學院院長林哲群認為,主要有四大原因,包括低利率、股市 V 型反轉、通膨危機意識,以及房市看漲。「疫情期間股市曾經大跌,後來又 V 型反轉,不少人一夕間創造財富,剛好利率低、借貸成本低,買房變得相對容易,加上面對通膨風險,以及看好未來房價上漲,就會傾向把錢投入房產。」

然而,買房看似添購資產,對很多人而言卻是「負債人生」的開始,許多年輕人為了購屋,無論如何也要擠出頭期款,卻沒考慮未來得扛下好幾十年的房貸,「以前買房還款期大多是二十年,現在已經普遍拉長到三十年,雖然目前利率非常低,但未來如果利率翻轉提高,利息的負擔也會加重,是否有穩定的收入可以支付房貸就是一大考驗。」《現代保險》雜誌發行人林麗銖說。

買房是五「子」登科最遠大的想望,不少年輕人因為付得起頭期款,就大膽出手買房,對此,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副總經理呂瑞齡提醒,買房需要長遠考量和財務規劃,收入穩定且大於支出,才能考慮買房。而林哲群更建議,買房不必一步到位,不必非要買在蛋黃區,更重要的是,每月負擔的房貸額度,最好不要超過收入的三分之一,以免影響生活品質。

不論買不買房,資產配置都十分重要,精算背景出身的臺銀人壽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劉啟聖認為,年輕人可將收入的十分之一作為生活花用,剩下的投入到資本市場,包括不動產、基金、保險、股票等,搭配符合自身風險承擔能力的標的,持續穩定的投入,到了屆臨退休之際,就相對有機會達到財富自由。

 

人生兩大「永久財」

房產、保單 如何活化?

房子是不動產,變現不容易,保險也大多為長年期商品,且具有以小搏大的槓桿功能,解約是最不利的選擇。但萬一需要現金周轉,如何運用手邊最保值的房產和保險,將這兩大「永久財」轉換成可靈活運用的現金流?

「房子是永久財,終身壽險保單也是,房子可以 Refinance(再貸款),讓老年生活有穩定現金流,終身壽險則可以保單貸款,隨著帳戶價值(保單價值準備金)增加,萬一臨時有資金需求,不必解約,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保單貸款即可。」劉啟聖分析。

「某些保險的確是一種強迫儲蓄的商品,」林麗銖指出,早年的保單,雖然利率不比當時的市場利率高,但隨著市場利率一路往下走,當年那些固定利率的商品,就成了高利率的保單,也累積出一筆可觀的保價金,「如何讓這些有保價金的保單活化,用在自己老後的生活,是高齡化社會非常重要的課題。」

老一輩的人即使手頭再緊,都會守住一間房。但如果年老時只剩下房子,手邊沒有現金應付生活所需,該怎麼辦?大多數的人直覺是「把房子賣了變現」,「賣了確實就有一筆錢,但可能不小心花光,或被親友或子女挪用。在美國,把房子抵押給銀行,由銀行提供穩定現金流,即不動產逆向抵押貸(Reverse mortgage),是相當普遍的作法。」林哲群說。

這就是所謂的不動產 Refinance(再融資),台灣自從二○一五年底主管機關開始鼓勵銀行開辦「以房養老」以來,也開始有人這麼做。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 3-4 月號(399/400 期合刊)現代保險雜誌,或請訂閱現代保險雜誌(https://www.rmim.com.tw/bookstore/

 

 

來源:《現代保險》399-40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現代保險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