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科技古都 智慧水治理

理財周刊 2022-08-04 16:14

文.林怡妏

2020 年臺灣沒有颱風過境,隔年隨即迎來 56 六年來最嚴重乾旱,各地方接連陷入供水危機,就連全臺蓄水量最大,支應南臺灣農業灌溉的曾文水庫也乾涸見底,南臺灣「好旱」!專家警告,未來在氣候變遷之下,旱象將成為常態。

然而,氣候變遷造成的缺水危機其實早有預警,經濟部水利署於 2012 年發布的《台灣地區各水資源分區因應氣候變遷水資源管理調適能力綜合研究》指出,若氣候變遷未得緩解,2030 年臺灣各縣市將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其中以臺南市與高雄市的供需缺口最大。

其實南臺灣的水情缺口一方面來自氣候條件,以臺南市為例,因地處熱帶季風區,終年乾溼季分明,降雨時間、空間嚴重分配不均,若夏天颱風進不來,隔年梅雨季來臨前,就可能面臨缺水危機。

 

* 寶島米倉、科技重鎮 缺水危機一觸即發

用水缺口另一方面來自南臺灣正迅速擴張的半導體產業。根據科技部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臺南科學園區平均每月用水量登上臺灣三大科技產業聚落之首,達到近 20 萬噸 CMD,以單日用水量計算的話,占臺南市單日用水量的 7%,未來,隨著產業聚落擴張,南科用水將在 2026 年達到 33.5 萬噸 CMD,屆時,若伴隨氣候變遷、降雨型態轉變,產業供水恐怕會更加吃緊。

缺水成了高科技業者的阿基里斯腱,致命的要害,台積電在其財務揭露報告中預告,臺灣未來每十年會發生一次乾旱,恐影響營收約 0.7%~1.1%,若以去年的總營收計算,初估將損失 165 億,而這對於正亟欲發展高科技產業,吸引投資根留的臺南市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

除此之外,南臺灣還有另一個用水大戶,農業。

「在用水標的上,農業用水占 63%,民生用水占 19%,工業用水占 18%,」臺南市政府水利局局長韓榮華指出。

然而,遇上旱象,一畝畝的稻田只得停灌休耕,以支應民生、工業用水。

「水」對於臺南這座寶島米倉、科技之城來說是重要的命脈,當兩者同時大喊「口渴!」時,缺水危機一觸即發。

 

* 再生水先行 完備城市小水庫

韓榮華解釋,當前解決辦法是提升農業灌溉用水的節水效率,導入智慧灌溉,進行用水節控,多出來的水,才讓渡部分予民生和工業。

「不過氣候變遷挑戰嚴峻,我們瞭解到水庫再大,降雨量如果偏低導致水庫裝不滿,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所以臺南市府也積極推動科技造水等比較不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新興水資源設施。」

韓榮華指的科技造水是再生水與海淡水,透過開發新水源,支應工業用水,降低水庫調度,進一步增加民生與農業用水的配量。

為了應急與長遠儲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水應該是最好選擇吧?

對此,韓榮華指出,海淡廠有高耗電與排放鹵水等爭議,計劃案作業程序冗長,沒辦法即時解決近年旱災的缺水量,因此臺南市政府水利局擬定的供水計劃,仍仰賴再生水來填補工業用水的缺口。

依循循環經濟的概念,再生水源來自工業廢水以及民眾平時沖馬桶、洗澡、洗滌用的生活污水,原本經污水處理廠初步淨化成放流水,便放流入海的水源,被攔截下來,輸送至再生水廠,透過薄膜、過濾與消毒等方式,生成可媲美飲用水的純淨水。

民生與工業廢水取之不竭,一旦下水道系統建置完善,輔以污水處理廠與再生水廠的建置,便能在城市中創造一個小水庫系統,「污水也能轉化為藍金,透過循環水源,讓一滴水能用兩次,」韓榮華表示。

無虞用水是民生富庶的條件,更是產業發展的一劑定心丸,臺南市目前有三座興建中的再生水廠,全數支應高科技產業用水,分別是永康、仁德及安平,其中永康再生水廠一期已經完工,預計今年第三季起每日供水八千噸 CMD,三座再生水廠全期完工後,每日可望為臺南帶來 6.3 萬噸 CMD 的豐沛水量。

 

* 水產業要發展 道路阻且長

根據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再生水不能直接飲用,也不能做為食品業、藥品業用水,當前只能做為工業用水,然而,在需求端受限,加上再生水水價相較自來水價高昂,壓低業者用水意願,使得再生水產業的發展碰上許多阻礙。

「對科技廠來說,過去使用自來水,每度最多只要付 12 元,若改用再生水,每度要價 20 元,價差兩倍之多,並非每家廠商都能買單。」

臺灣沒有固定的再生水價,主要取決於建置與處理程序的複雜度,因此,在將本求利的商業模式下,難以說服使用端負擔更高昂的費用,韓榮華坦言,臺灣低廉的自來水價成為再生水推動的最大阻礙,這也使得地方政府在蓋再生水廠前,尋求廠商意願時,常常吃上閉門羹。

以鄰近的日本東京為例,用戶支付自來水費平均為每度 140 元台幣,再生水一般家庭每度水價則僅 45 元台幣,再生水比自來水價便宜之下,便能促進民間使用再生水,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然而,臺灣卻恰好相反,使得再生水產業難以推進,企業多半都是在環評要求之下,承攬再生水的購買額度。

除了「水價合理化」尚待改弦易轍,業者、大眾如何看待再生水的價值也應該有所轉變。面對愈來愈難預測的氣候變化,加上國際對 ESG 與 SDGs 等企業永續經營指標的重視,擁有充足的水源與到位的水風險管理,都能有效提高上下游廠合作時對公司的產品品質與交貨的信任。

當氣候成為城市治理不可忽視的風險,當大旱愈來愈頻繁地出現,臺灣再也不能「看天吃飯」,我們必須用更全面的角度,制定更長遠的策略,才能緩和長年缺水的渴,在下一次災害來臨時有備無患。

 

理財我最大 - 寶山會客室 臺南市水利局長 韓榮華

 

 

來源:《理財周刊》114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