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書摘〉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先別急著追隨熱情

方言文化 2022-07-27 09:19


Chapter 4 先別急著追隨熱情

在我成長過程中,我媽經常被解僱。


她的工作一個換過一個,從洗碗工、裁縫到家庭幫傭,每隔幾個月就被開除。她將一切歸咎於種族歧視和她無法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所致。我高中時,她去上社區大學,拿到電子組裝證照,得以找到收入更好的工作。她甚至在某家公司待了幾個月以上;但後來科技泡沫(tech bubble)幻滅,她再次被資遣。

工作不穩定讓她產生極大的焦慮感,整個人變得偏執又抑鬱。她睡得很少,老是說有看不見的敵人暗中想害死她,還經常報警檢舉鄰居,次數多到警方把我家電話列入黑名單。但這只讓她的精神狀態變本加厲,轉而把氣都出在我跟我爸身上。

到了決定大學科系時,我知道必須慎重選擇。這時,我家的經濟狀況已經稍稍穩定;但依然得寄錢回中國老家。而且,就像 40 年前的我爸一樣,我知道自己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保證畢業後能順利找到工作,因為我沒有本錢承擔風險。這個學位得要能讓我儘快經濟獨立,我不想步上我媽的後塵。

 

為何我沒有追隨熱情

當時是西元二○○○年,美國偶像天團「新好男孩」(The Backstreet Boys)依然是流行榜上的常勝軍,世界並未被千禧危機搞得天下大亂,對大多數人來說,文憑只是為了找到工作的手段。「追隨熱情」(follow your passion)這句話看似由來已久;但其實是相當新穎的說法。「八萬小時基金會」(80000 Hours.org)創辦人兼執行長班傑明.陶德(Benjamin Todd)表示,這句話在二○○五年左右迅速竄紅成為流行語。當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應邀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詞,他說:「要追隨心之所願。(There’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1] 如今,這句忠告成了經典名言,不斷傳頌,深深激勵了剛踏出校園的年輕人,如飛蛾撲火般追隨自己的心。的確,這句話聽來相當迷人,給人帶來自信與力量;卻也十分危險。

在選校系時,我用數學方法來評估志願。我仔細研究了每間大學的網站,從中算出各種科系讀到畢業所需的花費,再跟該領域的收入統計比較,衡量未來四年是否值得投資。當時我最有興趣的領域是:一、寫作;二、會計;三、電腦工程。寫作是我的第一志願;但創意寫作文憑是值得投資的好標的嗎?

在加拿大讀四年大學的學費是 4 萬美元左右(美國的學校更貴)。查過後我才知道,作家的年收入從 500 到 5 萬,甚至上百萬都有——如果你是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話——差距相當懸殊,平均收入則是 1 萬 7,000 元 [2]。接著我又查了一下每小時的最低工資,把它當成我高中畢業的起薪。按照當時最低時薪 6.85 元的標準來看,我一年就能賺到 1 萬 4,248 元。再把這筆數字從寫作的預期收入 1 萬 7,000 元中扣掉,剩下就是這個文憑的價值,究竟是多少呢?(鼓聲響起)答案是——年收 2,752 美元。

 

接下來,我用同樣的方式算出會計和電腦工程文憑的年薪價值(參考當時地方大學的花費),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 4-1

 

我看著筆記本,腦子裡的齒輪開始轉動。我拿起可靠的計算機,將最右欄的年收入餘額除以大學四年的總花費,用得到的數值作為排列志願的參考,我稱之為 POT 分數(Pay-over-Tuition,POT)(薪資/學費比)。

 

表 4-2

將你花在大學文憑上的每一毛錢乘以該學位的 POT 分數,就是你畢業後扣除最低工資收入的薪資行情。以會計系來說,我每付出一塊錢,就意味著將來的收入是學費的 1.83 倍;電腦工程報酬率甚至更高,可達 2.81 倍。不幸的是,我的童年夢想——創意寫作——排名墊底,是三者之中最低的。

明顯可以看出,電腦工程是最後的贏家。我之所以選擇滑鐵盧大學,是因為該校提供實習計畫,可以讓我一邊讀書一邊工作。也就是說,我可以自己負擔大學四年的學費,這樣一來,畢業後不僅無債一身輕,還能賺到兩年的工作經驗,充實履歷。

我必須承認,我對電腦工程根本一點興趣都沒有,從小最想做的就是創作故事,不是寫程式;但我沒有信託基金,而且爸媽也需要我早日獨立,別再增加他們的經濟負擔。我不得不做出困難的抉擇;但計算結果告訴我,這個選擇是對的。

你可能會說,「做你熱愛的事並從中獲得滿足,難道不行嗎?你不是希望讀者開心快樂嗎?」我當然希望各位過得開心;但我們長久以來被灌輸的天大謊言之一,就是人生快樂的關鍵在於追隨自己的熱情。從統計數字來看,一味追求熱情只會導致失業或低度就業,無法發揮個人最大的生產力。我們這些從小窮到大的人都知道,當你每天一睜開眼就得煩惱下一餐的著落,或這個月又得在斷電或沒有熱水之間選擇時,心情根本好不起來。

還不只如此……

 

熱情是會改變的

人是會變的,過了幾年後,能讓你開心的事可能會和現在大不相同。哈佛大學與維吉尼亞大學合作的某項心理研究發現,總共 1 萬 9,000 名受試者中,幾乎每個人都表示他們所熱中的事物,在過去 10 年來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鼓勵人們將 18 歲時熱愛的興趣,當成決定就業的依據,就好像叫他們只能模仿高中時代最喜歡的樂團打扮一樣。這樣說來,我不就得穿得跟辣妹合唱團的「猛辣妹」一樣寫這本書?沒有人想要這樣。

 

熱情未必能帶來好工作

我很愛看貓咪影片,熱愛旅行、狂吃泰式炒河粉;但不代表我能把這些興趣當成職業。就算可以,也不意味著我非得這麼做不可。即便到了現在,我正在從事自己熱愛的寫作,有時還是會遇到毫無靈感、焦慮煩惱的時刻,氣得我想把頭髮一把扯下來。所有熱情一旦變成全職工作,都會有某些環節令人倒盡胃口,興味全失。我喜歡寫東西;但不代表我喜歡反覆修改、同樣的章節一寫再寫,或是在被出版代理商賞了閉門羹、為了詳讀出版合約密密麻麻的法律用語,不惜看到雙眼充血時,也能甘之如飴。

我之所以能筆耕不輟,唯一原因就是我並不靠搖筆桿來賺錢繳帳單。當你收入不穩,經常為了生計提心吊膽,很少有工作能樂在其中。要是你別無選擇,只能被迫按表操課,工作更會變得索然無味。但一切的前提是你運氣夠好,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工作。

 

熱情不等於快樂

快樂的產生(第八章將詳細探討)與個人期望與現實的交集有關。西方社會文化總灌輸我們希望工作能夠有趣、給予自主權、提供公平合理的報酬、能和喜歡的人共事——並從中得到滿足與自我實現。但你要是以為這些條件每一項永遠都能滿足,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你根本無法掌控公司要付你多少薪水、某個領域有多少工作機會、你的同事有多棒,或這份工作一年後是否還存在。

 

用 POT 算出有「錢」途的學位

我本來已經完全忘了當年那個簡單的薪資/學費試算,直到開始坐下來寫這本書後才又想起。每次收到讀者來信諮詢理財問題,我總是說:「該好好把爛帳整理一下了!」接著開始著手分析,這才發現原來自己早在高中時,就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了。重新找回 POT 公式後,我靈機一動,用它來試算當年不在我考慮之列的工作收入前景。現在就用二○一八年美國的最新數字,來看看許多人心目中的「夢想」工作,實際投資報酬率究竟如何:

 

表 4-3

結果看起來相當低迷。每當我收到這些領域的讀者來信,得知他們財務狀況不盡理想,其實一點都不意外。但讓我驚訝的是,一般人印象中的金飯碗,例如醫生或律師,也會來信求助。醫生怎麼可能陷入財務窘境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來源:方言文化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