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反恐追擊戰之一:ISIS崛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26 10:24


2015年是「伊斯蘭國」(ISIS)崛起之年、國際恐怖主義肆虐之年、國際社會傾力反恐之年。恐襲與反恐成為牽動國際神經的一條主線。這一年,重大恐怖事件接踵而至:法國《查理周刊》總部血案、俄羅斯客機折戟埃及西奈半島、黎巴嫩首都自殺式炸彈襲擊、巴黎遭遇連環恐怖襲擊、歐洲難民危機、美國加州槍手受ISIS思想影響血洗社區中心等。這一年,ISIS恐怖勢力攻城掠地,國際反恐「愈反愈恐」。展望2016年,各國摒棄分歧,建立反恐統一陣線,已成為當務之急。香港《文匯報》24日起一連4天推出年終專稿,深入剖析ISIS崛起成因、歐陸飽受恐襲和難民雙重困擾、國際反恐前景等問題,以饗讀者。

图片说明
「伊斯蘭國」廣泛招募支持者,令傳統軍事打擊行動一時間難以奏效。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在各極端組織中,以「伊斯蘭國」(ISIS)最為猖獗,成為國際社會頭號追擊對象。回溯當初,ISIS前身「伊拉克伊斯蘭國」在美軍撤出伊拉克時已奄奄一息,卻在短短數年間異軍突起,令人始料不及。箇中根源,既是因為美國匆匆推翻伊拉克海珊政權,動盪局勢讓恐怖分子有機可乘,也因為ISIS有別於以往的恐怖組織,更擅長建立政治和思想影響力,廣泛招募支持者,令傳統軍事打擊行動一時難以奏效。

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布倫南表示,美軍撤出伊拉克前,「伊拉克伊斯蘭國」僅餘約700名支持者。2010年6月時任美軍駐伊拉克部隊領袖奧迪爾諾更指,美軍已擊斃該組織42名領袖中的34人。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前官員弗林透露,DIA曾於2012年警告敘利亞內戰亂局,將令伊斯蘭武裝組織有機可乘,建立「伊斯蘭國度」,但白宮及其他情報部門皆未予正視。然而ISIS並非個別恐怖分子,要「走漏」如此龐大的組織,情報失誤絕非單一原因。

美國攻打伊拉克期間,為求徹底鏟除海珊政權,拒絕接納當時的政治及軍事精英加入新政府,結果部分高層輾轉成為現時ISIS骨幹,為該組織帶來寶貴經驗。美軍撤出伊拉克時,當地政府由什葉派主導,多個遜尼派部落未能按政府承諾,獲分配職位及資金,逼使地區武裝再次起兵求存。正處低潮的ISIS前身目睹遜尼派生存空間壓縮,借勢與多個部落合作。

中東多地2011年爆發「阿拉伯之春」,敘利亞此後陷入內戰,更有大量抱極端思想的外國人赴敘參戰,ISIS也趁亂在敘利亞搶佔地盤。與「基地」分支「努斯拉陣線」及敘利亞反對派不同,ISIS在敘首要目的並非打敗政府軍,而是積極模仿國家體制,甚至有傳言指它與敘總統巴沙爾暗中結盟,藉此鞏固勢力範圍。

ISIS宣稱「建國」之初,於佔領區內訂立「法規」,又通過黑市出口資源及綁架人質等行為,在經濟上自給自足,建立「哈里發國」的主張亦成功吸引部分外國狂熱分子加入參戰。當地武裝組織起初對ISIS不以為然,它後來卻迅速擴張,去年更在伊拉克發動大規模進攻,佔領第二大城市摩蘇爾。ISIS亦以酷刑及性暴力等殘酷手段威懾其他組織,更拍攝繪形繪聲的行刑片段在網上宣傳。

西方國家去年起空襲ISIS,俄羅斯今年也加入,令ISIS擴張速度明顯放慢,更失去敘利亞科巴尼及伊拉克提克里特等據點,居民及戰士大量出走,然而它發動恐襲的頻率卻愈來愈高。前美國駐敘利亞大使福特直言,美軍轟炸ISIS逾一年仍無法阻止上月的巴黎恐襲,認為空襲並非長久之計,必須從當地體制下手,接納遜尼派參與伊拉克政治。   (接下頁)

图片说明

領袖巴格達迪旗下有4個委員會。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伊斯蘭國」(ISIS)去年迅速佔領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大片地區,雖然近月來不斷受以美國為首的盟軍空襲,但仍能控制相關的地區力保不失。ISIS企圖建立一個統治整個穆斯林世界、奉行伊斯蘭法律的「哈里發(伊斯蘭國家)」。與其他恐怖組織不同,ISIS試圖管治它所佔領的地區,並為此建立官僚制度,而且在很多方面可以與現代國家類似。

ISIS的領袖是巴格達迪,他旗下有4個委員會,涵蓋宗教、顧問、軍事和安全四大範疇。在地區也有類似的委員會及行政部門架構,負責處理安全情報、財務、媒體、醫療服務及家庭或法律糾紛等事務。ISIS根據伊拉克前情報官員的經驗,透過監視和間諜活動,詳細制訂奪取及管理城鎮的策略。

ISIS行政管理文件為所有事務提供政策指引,包括對兒童接種疫苗的嚴厲處罰、火車司機必須搭載ISIS戰士的命令等。去年6月,ISIS奪取伊拉克城市摩蘇爾及該國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區後,宣佈成立「哈里發」,整個組織結構變得更正式,而且更中央集權化。其中一例是ISIS媒體運作,顯然是在組織的控制下延伸到不同地區,而且彼此緊密協調。

外界難於了解ISIS,在於該組織非常嚴密,減少網上洩露情報的機會。ISIS很少公開提及領導層,除了巴格達迪和組織發言人阿德納尼之外,外界對其他領導層人物所知甚少,而且這些人還有多個化名,真實身份更加成謎。 

图片说明

「伊斯蘭國」去年迅速佔領敘伊大片地區。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據英國《衛報》報導,隨着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勢力愈來愈大、不斷在各國發動襲擊,令不少西方國家民眾患上「伊斯蘭恐懼症」,將穆斯林標籤為「極端分子」或「潛在恐怖分子」,排外情緒愈趨高漲。分析認為,這做法正中ISIS下懷,有助它吸納新血。

分析指出,西方國家歧視穆斯林的人,將是ISIS最好的招募者。ISIS發動恐襲後,早料到西方民眾會不分青紅皂白,視穆斯林為敵人,從而深化西方與穆斯林世界水火不容的核心信念。只要穆斯林覺得遭排擠、攻擊及仇視,潛在ISIS新血便會不斷增加。

西方國家最大問題是,公眾對穆斯林反感,令媒體一面倒地反穆斯林,結果公眾更加敵視穆斯林。英國《太陽報》曾在頭條標題宣稱,「每5個英國穆斯林中,便有1個同情聖戰分子」,但實際上不少人將「同情」解讀為「對穆斯林參與聖戰感遺憾」,而非支持聖戰;《每日郵報》也曾發表有納粹主義意味的宣傳海報,繪上帶槍穆斯林難民與老鼠一起進入歐洲。

分析續指,《可蘭經》寫明禁止殺害無辜的人,ISIS的做法完全背道而馳,且穆斯林自殺式炸彈襲擊始於1980年代、即伊斯蘭教出現後逾1300年才出現,代表伊斯蘭教本來不是那麼激進。目前全球應將ISIS與大部分穆斯林劃清界線,避免ISIS成為伊斯蘭教代言人。  (接下頁)

「伊斯蘭國」(ISIS)在伊拉克及敘利亞迅速擴張,不少學者均嘗試探討箇中原因。《21世紀資本論》作者、法國知名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從經濟角度入手,稱中東地區財富不均嚴重,可能導致恐怖主義冒起。

中東多國因出口石油獲取大量財富,但收益長期集中於少數國家的極小撮人手上,財富分佈不均,區內最富裕的1%人控制26.2%財富,情況較美國及歐洲國家均要嚴重,令恐怖組織得以合理化其惡行,當地遂逐漸變為恐怖主義的「火藥桶」。此外,西方支持多個中東政權,也是財富不均的幫兇。

不過,不少學者對皮凱提的觀點不以為然,美國智庫「美國行動論壇」主席霍爾茨埃金表示,恐怖主義與貧窮沒必然關係,如「基地」組織已故領袖賓拉登便出身沙烏地阿拉伯的富裕家庭,第二號人物扎瓦希里也是醫生出身。ISIS不少支持者亦來自歐美國家、出身中產,明顯並非出於貧窮因素。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克魯格認為,恐怖主義能令追隨者放棄生命,可見其極端思想才是重點,與經濟或教育水平關係不大。

ISIS今年血洗多地

1月7日 法國巴黎

■兄弟槍手襲擊《查理周刊》,殺害10名員工和2名警員。兩日後,一名ISIS支持者襲擊猶太超市並殺害4名人質。

3月18日 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

■ISIS槍手襲擊博物館並挾持人質,導致22人死亡,包括17名外國遊客。

6月26日 突尼斯蘇塞

■ISIS槍手血洗沙灘和酒店,37名遊客死亡。

10月31日 埃及西奈半島

■俄羅斯客機飛行期間,遭偷運上機的炸彈炸毀,ISIS自稱策劃事件。

11月12日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

■南部發生連串自殺式襲擊,造成43死240傷,ISIS承認責任。

11月13日 法國巴黎

■多名ISIS槍手在巴塔克蘭劇院和餐廳等地施襲,132人死亡。

12月5日 美國加州

■聖貝納迪諾夫婦槍手襲擊社區中心,導致14人死亡,調查顯示兇徒是ISIS支持者。

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香港文匯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