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互聯網金融泡沫太早 創業還有機會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訊 4月16日,2015年互聯網金融投資與並購大會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交易會議中心舉行,金融界網站全程直播此次會議。
軟銀中國資本主管合伙人宋安瀾、拉卡拉集團高級副總裁李廣雨、君聯資本李家慶、騰訊投資並購部副總經理徐良、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和融360聯合創始人兼CEO一起探討互聯網金融的創業機會。目前多樣化的技術服務作為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重要推手,還有哪些創新機會?大數據、征信等基於數據資產的商業經營模式,如何互聯網金融提供更多服務?
以下為會議實錄:
宋安瀾:大家好!今天很高興到中關村來參加互聯網金融的投資並購大會,非常有異議,大家知道互聯網金融現在是一個特別熱的話題,剛才楊主任和倪總的報告,數字非常令人激動,實際上互聯網金融就從金融基本需求來說,投資、融資和支付這三大基本需求,互聯網金融就是用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模式和方法,來解決這三大基本需求中的一些問題,我想特點我覺得有三個,一個是政府支援,第二個是創業活躍,第三個是資金追捧。政府認為互聯網金融解決了這個資金流向小微企業的流通,解決小微融資困難的問題。從創業活躍來看,倪總報告的數據已經很明確了,去年有2500億的成交額,大概網貸平臺有將近1600個,根據楊總的說法是第三方有269家,在中關村就有56家。
還有從資金的角度來說,國資也好,民資也好,我們的風投都在往里投資,我昨天在飛機上看到了熊貓煙花的報導,煙花很冷,P2P很熱,股票一下子漲了三倍。作為風投,我們軟銀自己也投入了很多,(有利網)是我們投資的,最近投的有黃金錢包,有易貸,我們還將繼續投資,這個熱的領域還有沒有創業和投資機會,這是我們這場討論的主題。
先做一個自我介紹。
李廣雨:我是來自於征信公司的李廣雨,今年年初央行發布了八家公司,正在籌備征信的業務,我們目前還在準備期,準備期結束之后,央行發放個人征信業務的牌照,這是我國第一次針對個人的征信業務,允許私人企業參與。將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榮幸有這樣的機會跟互聯網金融朋友們多多交流和多多合作。
李家慶:君聯資本十幾年來比較有歷史的公司,做早期的風險投資和成長期的投資,跟互聯網有關係的,包括相對跟銀行,證券,債券,非標資產和標準資產的形成過程,到資產設定過程的一些項目,包括拍拍貸,銅板街,包括一些好買基金,投了一批這樣的公司,也希望能夠跟大家一起來交流。
吳文雄:91金融到今年是成立的第四年,我們逐漸向金融業務產品去拓展,去年我們做了91旺財和91增值寶的面向個人得產品,今年我們繼續在資產管理方向,我們做的資管的產品和配資的業務,也是在今年年初上線,我們也是希望從純粹互聯網金融業務向資產管理方向做探索,對傳統金融體系做一些服務,共同拓展做一些服務。
許良:我是騰訊投資的,主要關注早期投資,互聯網金融是騰訊一個很重要的投資方向,我們也從保險,到微眾銀行,做一系列的投資,我個人也認為互聯網金融將來有可能是中國非常巨大的產業,如果大家看財富500強,可能金融公司差不多占到快100個了,所以互聯網的金融機會是非常多的,希望有機會跟大家合作。
葉大清:融360是一個互聯網金融的搜尋引擎和一個超市平臺,我看了參會的名單,大部分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很多投資機構其實都是我們的朋友,都是我們的伙伴,我們做一件事情我們連接的是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的提供商,這里面有銀行,擔保,小貸,典當,P2P,還有理財和信托類的公司,都是我們的B端。我們的用戶就是中國幾千萬的小微企業和消費者,我們希望搭建這個平臺,當中國的小微企業和老百姓他們缺錢來貸款,有錢要理財。
將近四年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消費金融和零售金融產品的數據庫,我們這個數據有12萬個金融產品,貸款端過去三年多已經有1萬多億的貸款申請,通過我們平臺推送到不同的機構,獲得貸款的金額是將近2000億,我本人也是學金融,在零售銀行,在互聯網17年的經驗,創業13年了。
宋安瀾:這場是三個投資者,三個是做互聯網金融的。我們探討的第一個問題,這個領域非常熱,中間有沒有泡沫?還是說有泡沫,這個泡沫還可以繼續吹大,不會破,還是沒有泡沫,我們就這個話題來探討一下。先從君聯資本的李總先發言。
李家慶:任何行業都一樣,因為剛開始中國確實是傳統金融體系發展本身比較緩慢和滯后一點,同時再加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本身的技術演進,這兩個重合起來之后,出現了成熟國家資本市場所不一樣的快速發展,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結合整個國家的經濟面臨一個轉型,增長速度放緩,作為政府而言需要迫切需要有一些新的東西促發轉型和緩解一定的趨勢,所以很多東西出來了,五八年前不可想象的,甚至非常嚴重的事情,以前是不踩紅線,現在是一邊一只腳是可以的。現在做互聯網金融的人進來,做產業的人進來,各方面的人進來做這些事情。
泡沫肯定會有的,確實是一個好事情,使得水一下子獲得非常活,之所以說泡沫主要是在風險的,大多數人主要缺乏風險識別和定價的能力,還有控制的能力,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比其他的行業更大的一些不確定性,因為無論是做互聯網的人也好,還是做實體經濟的人也好,進入這個市場大家被推著走,沒有人能夠清晰說清楚自己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累積下來的資產,積累的客戶,形成的風險本身有一個清晰的衡量的界定,比如說一個實體店這兩天停業盤點一次,盤點完了再重新開業,在往下走。但是整個互聯網金融快速資產形成過程中還有一個遞延的問題,很難在某個時點當中清晰界定風險。從風險角度來說,從這個角度來說是有泡沫的。如果從創業的角度上和資本的角度上,創業和投資者都有不確定性,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泡沫,意義不大。
吳文雄:我們還比較年輕,互聯網早期的類似一些團購泡沫不太一樣,互聯網金融市場是非常旺盛的市場,而且是剛性的需求,一開始有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現在不同領域的公司在做,可能像一個氫氣球剛把吹起的時候,還是屬於一個被吹大的過程,只是到了很高峰的時候,變得泡沫不可控,現在需求跟剛性,市場很繁榮的一個階段,還很初級。從我創業的角度來思考,還有很大的空間,一起把這個泡沫吹大一點。
互聯網很多公司過去出現泡沫,我理解這個市場的需求不是那么旺盛,比如說團購是因為有幾千家,最後提供的服務都是同質化,就會出現惡性競爭,泡沫就破裂了,投資的成本風險很高。在金融領域傳統市場沒有被傳統金融機構所很好去服務,互聯網金融還那么小,單從P2P來講,不到3千億的,還不如民生銀行的一個支行,或者一個分行的量,這還是一個很小的體量,所以我覺得這個市場應該繼續繁榮,應該有機會去為傳統金融體系提供一些更多的思路。包括我們做的業務也是跟傳統的金融做合作,跟他們做深入的模式創新,我覺得還有很多的空間和機會。
宋安瀾:您剛才說到團購,那個時候說團購的時候,說千團大戰,肯定是泡沫。現在互聯網P2P平臺大概也有1600家了,最後還會剩幾家,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吳文雄:就看傳統銀行體系,我們在研究銀行到底服務的這些客戶有哪些人,哪些層次,富人有多少。后來經過分析,中國20萬以上的個人個稅的存繳比例1%的中國人在繳,銀行所服務的這些的真正高凈值的不超過1千萬,有更多的人沒有被服務,這個空間很大。
傳統的銀行不到一千家,在嚴格監管的體系下的金融體系,服務的人群只有那么多,還有非常普惠的人群,需要上萬家民間金融機構來服務的,P2P只有1600家,這個還是很少的,我覺得應該有上萬家為中國的老百姓來服務。
許良:我得觀點跟兩位嘉賓相差不太大,互聯網金融容量不夠大。金融領域集中度不像其他的領域,不像O2O電商那么集中,實際上這里面有很多的機會。整體上市場上投進來的錢還好,具體的個案有比較大的風險,我們的公司都成長得非常快,中間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周期,現在沒有出現整個系統性的風險,看不太清楚,1600家P2P我覺得不存在泡沫,最後生存比較好的,肯定不是1600家,肯定只有160家,這是我的觀點。
葉大清:其實我們今天談互聯網金融的泡沫,有點過早,局部的風險當然是存在的,今天談互聯網金融泡沫就像05、06年談電子商務的泡沫一樣,實際上過去十年看來電商行業很長的跑道,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關於P2P,剛才兩位觀點有一些觀點,我可能有一點點不一樣,其實互聯網金融大量做的並不是一個現有市場,是一個新增的市場,不是一個存量的市場,恰恰是大量的小微企業和個人的金融需求沒有被傳統的金融體系滿足。第二,這個市場是一個上百億的巨大市場,每年貸款都是10%多的增長,服務這些小微企業個人的模式,我們說的小貸公司,中國已經有8千家,甚至上萬家,傳統的金融業有幾百家,像典當行上萬家,這樣算起來有三萬家。他會在局域和細分領域充分的競爭,但是不可能做大,因為監管的原因。
另外P2P互聯網平臺的模式,他沒有杠桿,中國會有上千家P2P存在的,或者上百家,我可能更保守,我認為這種平臺的模式,無限杠桿的模式不可能有上千家存在的,效率很低的,傳統的銀行,擔保,典當,可以由上萬家,真正互聯網無限杠桿真正屈指可數,可能就是十多家存在,如果還有幾百家說明資本的效率沒有做到極致,運營的效率和管理的效率都沒有做到極致,這是我看的十年左右的,無限杠桿的平臺不會超過百家的,只有十幾家,甚至更少。
宋安瀾:互聯網金融可能只出現幾個像BAT這樣大的。
葉大清:你要有資金的杠桿加上互聯網這兩個杠桿,而且還有風險,加上對人才的要求,又要有互聯網基因,還有金融基因,還有零售基因,還有風險的基因,包括資本的力量,比團購電商需要的,不管是資金的數量和成本,持續的資金是更大,所以我個人一打左右。
李廣雨:金融的本質大家都清楚,其實有兩個關鍵的因素,第一就是數據,第二個是風險,不管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這兩個是繞不開的。第一個是數據,通過數據我們能夠對客戶進行分析,通過數據我們就可以去策劃我們的產品。
第二個就是風險,不是說風險控制到什么程度,金融業是風險經營的能力,根據你的風險定價準不準,決定了你的經營到底能夠做多大,能夠走多久。做金融這個行業一定是基業常青的行業,不是一時的興起,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包括你的用戶,包括你的人員,包括你的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包括資本運作一系列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有一個長限的考慮,如果短期的創新和紅利,不會走的太久。
從征信行業的角度來講,如果不把征信加進來,想要做互聯網金融是比較難的事情,有點像盲人摸象一樣,你對市場不了解,你對客戶不了解,你的金融產品都會有問題。現在互聯網金融從整個行業綜合能力水平來看,從傳統金融行業在客戶身份識別,在產品設計,在風險把控方面,比傳統金融所掌握的一些資料、資訊和數據要少很多,互聯網金融特點是基於非面對面的交易,更加決定了你對客戶的了解是比較少的。你要想對客戶真正身份有了解,張三的信用狀況到底怎么樣,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基本的身份驗證,或者反欺詐一些專業的系統和平臺來去支撐,無論是貸前和貸后,各個方面的經營都會面臨著一些很大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整體風險控制水平要比銀行要低,壞賬率相對來講高一些。要想把這個課補足,互聯網金融行業一定要在征信方面有一個很大力度的投入,這樣才能保證經營能夠穩健持續下去。
宋安瀾:你剛才已經進入了第二個問題要討論的,總的說來,大家認為基本上沒有泡沫,或者是有泡沫,問題也不大,雖然1600家沒準變100多家,沒準變12家,但是中間還有很多的增長的空間。我們現在討論一下這個領域里面,在技術上也好,在模式上也好,也沒有一些具體的你們覺得創新的方向,或者是創新的機會。剛才李總說征信是重要的一塊,后面還要討論風險控制方面。我們從創新、創業的機會上來看,現在請吳總講一下。
吳文雄:我覺得現在整個互聯網金融模式,我貼身的感受,我們自己推出一些新的產品的時候,也會去看我們的同行,每個季度都會看到有新的公司出現,他們做一些產品,我們都去學習。很難說你能超越現有的金融市場規則,但是他們總能在一些對用戶訴求點上,基於互聯網體驗上帶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所以我們從同行中學到很多的一些經驗,所以也幫助我們自身在整個業務體系上進行創新,過去只能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看,最早的時候我們做的是基於貸款這樣一個導購業務,包括我們的客戶和中小企業去更好,更便利從銀行來貸款,這是我們最早的一個事情,后來被發現說這樣的需求太單一了,可能對於未來長遠的發展缺乏一個重要的持續動力,所以我們后續把銀行的基金產品,理財產品,通過我們的方式持續給到用戶,這個也叫創新,形成超市的這么一個模式,這個模式在13年的時候,會發現我們的同行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在做,同時有一些新的公司做這樣資產交易的業務點,這樣的業務點傳統的金融體系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而且我們在跟很多金融機構合作的過程中,他們也有痛點,包括營銷渠道上。
所以我們在13年要做一些創新,基於現有超市上做一些聯合的產品,后續的用戶可以提煉出來的,做更加客製化的產品,這其實是一個跨越,是從一個互聯網向金融的跨越,我很難理解互聯網金融這樣一個名詞具備什么樣的內涵,我一定選擇兩端,最開始我們堅定選擇互聯網,今天我們堅定選擇金融,一開始我們跟金融機構合作來做事情,跟銀行和券商來合作,今天我們的創新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一些公司的出現,VC和PE投很多的企業,投早期,他們點子非常好,基於個人的客製化的產品,這是我們的一些啟發。所以今年我們做了自營產品,基於資產管理和基金,基於個人的一些客製化比如說理財,這是我們的想法,萬變不離其宗,因為你有用戶,不斷吸收用戶,為用戶建立數據體系,建立分層,建立用戶的需求,了解用戶的出發點,這是你比傳統金融機構強的地方。但是金融方面要向傳統金融去學習的,包括傳統的券商和資管公司的創業伙伴,他們是從另外一塊土壤過來,會感受到互聯網這種熱情,或者說用戶過去這種理念完全不一樣,這是一個完全新的世界,過去服務的是一百萬和50萬以上的客戶,今天在互聯網領域里面,很多不可想象的事情出現,比如說五萬,十萬的用戶非常多,我們推出一個產品,上萬人就會尋求這樣的交易,會給他們帶來無限的空間。我們沿用過去的風控體系的經驗,來做一些服務,這是我們不斷激勵自己做創新的源頭,核心是互聯網應用的手段,和對互聯網金融的風控手段。
許良:互聯網金融本身的創新,應該說機會還是非常多的,中國有一個統計,基本上現在只有80%多的本身是享受不到傳統的金融服務,這個地方就有非常多的不同的方向,比方剛剛主持人講的像去年跑得最快的一些公司,分期樂和區分期,像大學生買的電子產品,在當時來講有人找到了一個新興的消費信貸市場。這個地方延伸下去,你又發現了旅遊業也有分期,還有所有大額的購買,都可以形成分期消費的機會。
中小微企業的貸款,以前銀行沒有能力做十幾萬小企業的貸款,現在如果有了很多互聯網帶來的實時數據,比如說電商,阿里小貸很輕易的通過客戶本身的實時數據和一些塑模,能夠很方便給小微貸款發放貸款。最近還有往貨車司機發放貸款,通過很多的方式鑒別風險。在很多地方存在不斷發現新市場和新客戶的機會。
傳統的金融也有很多改良型的機會,我們之前投了一家公司叫(富足證券),港股比較火,業務量上漲得比較快,不是因為港股比較火,(富足證券)是互聯網技術背景的一家公司,所以他的系統能夠扛的住,很多人轉到這邊來開戶。創新不太適合VC來談,創新主要的原動力應該是創業者本身的聰明才智,比我們想到的是比我們多很多倍。
葉大清:其實我想從用戶或者從這個行業的問題、痛點來看這個問題,我們有沒有一些創業的機會,創新的模式,或者創業者能夠想出一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低效率,互聯網+提出來以后,3月22央視第一次報導的互聯網+,就是報導的是互聯網金融行業,資金是血液。央視的頭條報導花了七分鐘,報導了工商銀行,還有一家企業是融360,其實還是要解決效率的問題。工行要推直銷銀行,也要推互聯網平臺,傳統的金融機構不夠下沉,只能服務中國一億多用戶,工行要做小微信貸,和移動金融,缺的是跟互聯網跟產品的結合,缺移動開發人員,缺反欺詐的合作伙伴,缺供應商,也缺給他提供咨詢的,這些都可能成為創業機會。一個小的公司反欺詐的演算法做得非常牛,你的人才和技術跟工行,這就是一個很好潛在模式。
像提供給B端的機構和服務的公司,中國資本市場在過去十年不給他價值的,送“錘子和水”的公司會有機會。融360作為一個金融平臺,我們跟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都在合作,在這個合作過程中,我們至少跟十個以上的提供數據的公司,現在中國八家征信牌照中心,中國征信方面還有機會,雖然只發了八個牌照,因為這個市場很大,征信市場早期會很細分。九十年代我在美國,美國有3千多個征信公司,最火的時候是幾萬家,之后到幾十家,現在只剩下三家。P2P企業拼的是數據,拼的是人才,拼的是整個體系,這一塊我認為投資的機會,創業的機會還是很多,送錐子,送水,比直接去拼資本成本,去放貸,可能不會有上千億美金的公司,但是我認為幾億美金,十億美金的機會非常多。
如果你要想做互聯網金融,想創業,不要說現在去拼P2P,中國不缺P2P,中國缺了是給工行,給互聯網金融企業做服務,做培訓也做得不錯,這也是一些機會。
宋安瀾:淘金過程中,賣水和賣工具的也能賺很多錢。實際上有很多P2P公司,網絡安全是一個重大的問題,我們投資了一家公司是做安全的,做了一個簡單的測試,有的公司的名單一下子可以拿過來,這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支撐技術。
李總,您接著講一講。
李家慶:關於機會來說,絕大多數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早上看到的報告里面,有第三方支付,有P2P,還有網貸,絕大多數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這個市場可能更大的機會還沒有開始。剛才葉總講到這個市場根本不缺一個生意頭腦比較敏銳,發現了一個特定消費場景的,或者說是先人一步,創造了一個所謂的產品,利用資訊不對稱和資本差異去賺錢的公司,這種公司太多了。
但是今天確實這個市場上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應用云和大數據,包括系統架構去解決一些問題,假設這個市場不是兩千億,而是兩萬億,到底有誰能夠撐得住這樣一個體系,上千萬和上億的用戶在里面跑,巨大的數據流在里面走,在這種情況下的數據分析,包括信用體系的建設,包括說基於多兆戶,多種金融產品的客戶,以客戶為中心的數據分析系統,包括網絡安全的問題。我有不同的觀點,我認為這里面會出現巨大的公司,比今天大家看到的在市面上做的創業公司要更大。
今天可惜的是中國互聯網金融這個市場上我們看到的非常少,如果看到這樣的公司我們會毫不猶豫去投資,現在市面上看到的東西太少了。舉一個例子,早年沒有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們就曾經投資過一家公司,是做國內大概有2、3百家城商行,小貸管理公司,再加上一些征信的介面,數據服務的介面,每年有20萬億的資產,在他提供的系統上跑,A股上市公司安碩資訊,這一段時間股票炒得一塌糊涂,也不知道我們干了一些什么東西,股票就漲了。
但是這種公司是很需要傳統金融這樣的東西,針對今天不同的消費場景,不同的特定用戶,基於社交網絡也好,基於其他非常規線下的消費行為,所積累起來的對環境去做調整。但是最基本這些方面的能力必須得具備,很難看到在中國市面上做的公司,能夠支撐得了上萬的資金在上面跑,我們是看不到的。所以我自己感覺來說,在這個里面還是要更深一步去想,當這個大潮過去了之后,在這個公司花費的心血,還是投資者投了很多的錢,你買到的是什么,最終落下的是一個技術系統,一個風控體系,或者還是國家給的牌照。最終我們投這么多錢下去之后,整個經濟下來了,大量資金面的發生重大變化之后,還不能通過息差來賺錢的,不能通過簡單的資訊不對稱來賺錢了,到那個時候我們手頭上留下的還有什么,把這點事情想清楚的,不管今天有泡沫,還是兩千億,還是五千億,至少投下去是自己睡得著覺的。
所以再往下一步走的時候,如果做創新,或者大的機會,不是在模式層面上,而是在技術層面上。
宋安瀾:大家的注意力還是在2C上,有多少流量,有多少數目,實際上里面一個支撐技術和支撐性,還是做得不做,這里面可能機會也是非常巨大。說到這里,征信系統是特別重要的,您這邊還有什么補充的,這一方面有什么創新的機會?
李廣雨:我確實認同李總的觀點,單純靠產品的創新,或者高細分市場的資訊不對稱,可能不會走得太久的。現在慢慢會有行業內同質化的產品出現,大家拼價格,拼收益,會陷入到一個無休止的惡性競爭當中去,這是很多行業在發展初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凡是走得持續和持久的,李總談的是整個企業的綜合運營能力,綜合運營能力是金融行業里面的核心競爭力,包括你的技術,包括你的安全保障,也包括你的人才,你的風控,你的數據管理,你的信用管理,等一系列的手段和方式,能保證你持續走下去。或者未來去做產品創新過程中,有產品開發能力來保證。類似於傳統銀行,你到底去做一個工行,還是做一個信用社,甚至做一個村鎮銀行,大家一比出來就知道,你的綜合運營的實力未來決定了你在市場經營當中你的產品開發,你的市場運營和推廣等方面的核心東西。
創新不僅僅是在產品上的創新,可能在某個領域,比如說我在內控方面的一些制度保障,我在征信方面的一些使用,我對風險管理的一個把握,都有可能你在市場競爭當中創新手段比較突出的,就跟商業銀行一樣的,有的銀行就靠一卡通就能打遍江山,你抓住某一個點,這個點不是某一個產品,而是可以持續的競爭力,招商是在電子銀行異軍突起。還有的創新是在細分市場領域,未來有小和美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出現,一定在這個行業做深,做透,不僅僅是針對2C,也許是2小B的,大家習慣於在線上做C端用戶比較多,往往忽略了線下的B端,尤其是小B的用戶。大家對這些商戶掌握的資源是不足的,傳統銀行也想去做,但是他們沒有這一方面的數據,PASS了,做不了。所以這給互聯網金融公司留下了很多的機會,他在沒有資產,沒有擔保,沒有財報的基礎之上,你怎么樣能夠看得準,風險定價定得準,把這些客戶抓住,未來除了現在的理財,或者是消費貸以外,接下來應該在信貸領域我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宋安瀾:軟銀也投了很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我們研究了這個中間有很多就是風險又要低,回報又要高,這個矛盾怎么解決,我們后來也做了一堆的研究,比如說我們投資的黃金錢包,利用手頭的黃金,變成和互聯網金融模式,然后把它變現,抵押拿到錢。
我們看到用遠期存貸匯票,大公司都用這個方法來付款,幾個月以后才能夠兌現,有的人想到用這個進行一些金融上的運作,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總的來說要找到好的金融產品,銷售不是問題。
所以我想產品上大家有新的主意,怎么樣找到風險又低,回報又高的產品,這也是創新。由於時間的關係,最後一個問題,請各位嘉賓對底下創業者也好,在互聯網金融想做一點事的人,您對他們有什么建議和忠告。
葉大清:我跟大家講一個故事,昨天有一個美國朋友來到中國,我們走在中關村大街,他問我這個地方是哪里,我是這是美國的矽谷,中國的黃沙滿天,就是美國的(英語)街,我說相信我,每天的北京就會像加利福尼亞的藍天一樣。創業就像北京過去的天氣,周六很凍,昨天黃沙滿天,今天就是藍天白云,陽光明媚,互聯網金融會經歷一個經濟下行,前途肯定是美好的,但是沒有那么容易,有的人會進監獄,也有的人會死掉的,也有人會享受今天的藍天和白云。
許良:對有志於進入互聯網金融創業的創業者來講,我只有一句話,我覺得你們的選擇,你很想成就一個很大的夢想,我覺得你們是入對行了,努力去干吧。
吳文雄:我們從創業到現在有四年,每天都很不容易,昨天我跟一個朋友在園區里面吃飯,走到A座,我們去之前公司的樓去看一看,又進了一家新的互聯網公司,我們搬過來才5個月,去B座看過去的辦公室,又出現了很多人非常投入在工作,我們很感觸,從樓上走下來,覺得恍如隔世一樣的,創業的感覺就是你離開了,你還在努力,你還看到過去的地方還有很多人在努力,這很奇特。我們抬頭看天,低頭走路,目標要定得很高遠,做這個事的時候一開始要做很高的目標,不要在乎別人怎么說,也不要在乎難的,不要千萬定了高的目標,就不去做很低的事情,你要過好每一天,每天的工資要養活他們,幫助每個人去進步,這個公司每一階段都在掙錢,回報自己,回報投資人,回報每一個員工,每一個臺階最終會實現你最長遠的目標。模式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能沉淀什么,是沉淀用戶,還是沉淀政府給的牌照,只要你沉淀這些東西,創業者來說就很重要。
李家慶:我自己感覺這條路還是很長,經常我們說風口來了的時候要抓緊,但是關於互聯網金融這個事情是一個很長期的,跑道非常長。像吳總四五年前開始做,然后今年做,還是明年做,任何時候做都不晚,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第二,做的時候不要太著急的,有做大的企業,也有拿到很多錢的企業,不要太著急,把自己想得笨一點,節奏上不要太著急,不要太聰明,有些時候認為自己看到的東西就是一切,還是把自己變得笨一點,去做一些扎扎實實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機會總是有的,中國的金融,包括互聯網金融今天跟美國來說,還是處於原始人類,那個是相對現代社會發展起來的發達人,我們充其量還是在原始階段里面。
李廣雨:互聯網金融跟剛才談到的團購和生活服務類O2O的區別很大,我們既然選擇了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金融跟其他的行業差別屬性我個人認為是非常大的,這里面有非常細分的方向,和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傳統金融包括存款、貸款和匯款,你到底要去做哪個領域,從創業者的角度來講不可能擁有這么多的資源、資金和人才。在細分某個市場的領域,一定要想清楚,這個方向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選擇一個方向,各行業都奔到金融這里來了,有的做第三方支付,有的做電商,他們在之前積累了很多的用戶,比如說做支付清算,有的做往來貿易,已經有了一些基礎和沉淀,在這個基礎上做金融,相對來講容易一些,你本身自己沒有用戶,沒有在金融領域環節有很好的積淀,上來直接做金融領域,你慢慢做著會找找不到方向。哪怕你就是去做基礎設施建設,就是去做軟件開發,就是去做風控,就是賣水,或者是培訓,我認為在金融大的范疇里面,一定要有一些自己細分的方向,而不是細分的產品,我認為方向不是很重要。
宋安瀾: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這場討論只能到這里,謝謝各位嘉賓的分享,謝謝各位聽眾的參與,祝大家投融資順利,創業成功,謝謝!
- 關稅戰引爆市場重置,「匯」變才是贏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