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北市社宅服務雲 讓你生活更SMART

理財周刊 2021-10-08 09:10


文.蔡武穆


臺北市政府為實現節能減碳的政策,規定社會住宅都必須導入「智慧建築」的設計,打造一個安全、健康、舒適的「好」宅,稱之為「好」宅,而非「豪」宅,是希望所有民眾都能看到科技在生活上的改變,過一個聰明而有效率的生活,提升整體競爭力。

什麼是「智慧建築」?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 ICT 資通訊的技術及設備,將建物的電氣、電信、空調、防盜、防災、輸送的管理設備等予以自動化,營造人性化、智慧化的居住空間,讓生活更安全、便利、舒適與節能。

智慧建築標章包含資訊通信、安全防災、健康舒適、節能設備、綜合佈線、設施管理以及創新指標等八大內涵,讓建物在管理上具備人性化、智慧化,進而延長建物壽命、節省能源、人力,並降低建物日後維運費用。

預見未來城市的發展,政府早在民國一○二年起,規定總造價超過二億的公有建築物都必須通過智慧建築標章,作為一個實驗性場域,引導民間邁向智慧建築,達到城市永續發展的目標。

臺北市政府不容置外,在每個社宅建案中編列三%至五%的經費,希望透過臺灣擅長的 ICT 資通訊技術,建構一個具有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的社會住宅,讓市民有更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也帶動臺灣 ICT 資通訊產業的發展。

 

四大標章 居住更安心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主任秘書張明森說明,「北市對於社宅有很大的目標,社宅拿到使用執照時必須通過四種標章,包括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無障礙標章、耐震標章,在設計、施工及啟用階段嚴格把關,對大眾來說是一種品質保證」。

智慧建築可為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例如,過去水、電、瓦斯必須以人工抄表或自行填表,現在透過智慧電表、智慧水表及微電腦瓦斯表即可自動上傳數據,省時又方便。

對於物管業者來說,透過 ICT 的智慧功能,可幫助社區管理維運,例如,當大樓的日用水箱低於水位,或通風系統故障時,物管中心會立即收到警訊,當下立即派人維修。社區門禁備有人臉辨識系統,管制人員進出,並自動過濾可疑分子,確保社區環境的安全,住起來更安心。

 

ICT 融合綠建築 節能再升級

社宅融合智慧建築與綠建築的雙重概念,張明森主任秘書說,「綠建築已是社宅最基本的要求」,包括綠化量、日常節能、廢棄物減量、二氧化碳減量、生物多樣性、水資源、基地保水、污水垃圾改善等八大指標,提升日常生活及建物節能減碳的成效,「由公而私」推動生態健康的低碳家園。

張明森主任秘書說,社宅的屋頂農園,認養率近九成,非常受歡迎,利用 ICT 的加乘設計,回收雨水透過噴灌桶及小型氣象站適時噴灑,五年下來,可減碳三萬公噸,相當於七十七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以廣慈社宅為例,公共空間的智慧照明,採用自動開關的控制系統,約可節省二五%的用電;停車場的自動調光、遠紅外線自動感應功能約可節省四○%的用電量;屋頂太陽能系統一年可創造二十八萬度電,達到節能減碳的統合綜效。

 

智慧 APP 科技生活無往不利

為讓居民聰明生活,北市府在社宅中提供智慧 APP 平台,打造友善優質的居住環境,APP 智慧平台包含社宅服務雲、智慧家庭顯示面板、中央監控三類,分屬個人、家庭及物管中心,便利、安全、隱私面面俱到。

社宅中,隨處可見科技生活所帶來的便利,例如,早上起來發現馬桶壞了,過去要打電話請人修繕,現在只要登入社宅服務雲的 162 維修專案,維修技師會迅速到府修繕,還可追蹤維修進度。等了好久的網購,社宅服務雲自動通知包裹領件,雀躍的心情,上班時就期待趕快回家。

過去租金必須臨櫃繳納,現在無現金的線上支付功能,手機划點兩下就可完成 (明倫、瑞光為示範場域);水、電、瓦斯費繳了沒?APP 線上隨時追蹤查詢;今天天氣如何?該穿什麼衣服?家庭智慧平板自動顯示溫度及氣象概況,幫助你快速做判斷。

另外,社區周邊環境、管理辦法、社區公告的大小事可在智慧面板一覽無遺,住戶也可在 APP 做即時的意見回饋,新住戶能很快融入社區環境,並解決居住困難。

 

青創活動 營造社區歸屬感

社區管理的中央監控系統有更多 SMART 功能,諸如:雲端設定車牌進出權限,到家時柵欄自動開啟,貴賓式迎接你回家;公共區域自動監測調控溫度,全天候舒適宜人;要出遠門了,家庭的自動保全連線到中央監控系統,長時間在外不必擔心家裡遭竊,還有防災警報、能源監測、用電資訊等智慧功能,提升社區管理效能。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智慧建築將持續加強銀髮族健康照護、居家老人照護及獨居者照護的軟硬體設備,老人可得到貼身而即時的醫療照護,減輕家人的負擔。

社宅服務雲 APP 未來將推出更貼心的服務,像是線上租賃公共空間,住戶可在線上登記、繳費,提高建物使用效能。同時介接青創活動,張明森主任秘書說,青創活動是社宅的軟實力,青創戶可透過社宅服務雲分享、管理活動資訊及交流成果,加深各年齡層住戶的融合、社宅的認同感及歸屬感,逐步打造社區微經濟平台,進一步促成臺北集合住宅新的社會互動模式。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主任秘書 - 張明森

 

 

來源:《理財周刊》1102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