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前言-解決問題就是一種專業:策略顧問這一行
時報出版 2021-09-11 16:20
「在專注於細節之前,必得先構思大目標,如此一來,所有細節才能堆砌出正確的方向。」
─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
美國當代趨勢作家、《財富》雜誌前副總編輯
本書的緣起,是我在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與李吉仁教授合作的一個講座,原本是要向大家介紹,從事策略顧問這一行究竟需要具備哪些專業,沒想到決定開課之後,意外吸引了滿堂的學生。
來自商學院、文學院、醫學院、法學院、理工學院的學生,不畏懼嚴格的中英文篩選,只為爭取到課堂上的一席座位。在這裡,有一整個學期的繁重課業等待著他們。
除了平日上課之外,還要利用空閒時間進行分組討論、個案沙盤演練,學期末也要繳交正式簡報,可想而知,這將耗用許多課餘假日的時間。這堂課只有兩學分,但是學生平均一週得花上 15~20 個小時做準備。即便如此,報名的學生依然絡繹不絕。每一年,我們都收到數百位優秀學生的申請,為了搶這堂一年只收 50 幾位學生的課。為什麼?
我問過幾位修過課的學生,他們說:「這是我大學上過最有價值的課」、「這門課讓我想盡可能探索自己的極限,跳脫以往的思維框架」、「這堂課最大的收穫來自於將課堂所學應用於專案實作,透過不斷的討論和激盪,更明確定義出要解決的問題,加上顧問的提點和引導,完整地鍛鍊了我的思維能力」等等。
你該期待什麼─策略顧問由裡到外的思考心法
很多人常開玩笑說,策略顧問是門耍小聰明的行業,拿客戶提供的資料來告訴客戶該做什麼決策,就像是「拿你的手錶,告訴你現在幾點」。在這句玩笑話背後,不難看出一般人對於策略顧問的誤解,以及策略顧問在人們心中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
市面上關於策略的著作不勝枚舉,這些書大致上分為兩種類型:一、大思維型(big ideas)的概念著作,例如麥可.波特、彼得.杜拉克、大前研一等策略趨勢大師的作品;二、工具技巧型(tactics),介紹各個大型策略顧問公司內部使用的思考工具,或是個別策略顧問所分享的個人思考技巧。
這兩種類型的著作都有其價值,但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只讀「大思維型」或「工具技巧型」的書常會遇到幾個問題,譬如:「現在我知道了這個趨勢,也認同其重要性,但我該如何落實到我的公司以及個人生活中?」即使是一個積極的讀者,認真鑽研了各種類型的著作,想靠一己之力將兩者融會貫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本書裡,你將得以一窺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由裡到外、從「內功心法」到「外功招式」的完整面向。本書的內容,說穿了就是 BCG 養成一個新進顧問的武功祕笈。
首先,要請你了解,策略顧問的核心工作,除了制定策略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執行長解決商業問題。比方說,提升業績、尋找新的商業機會、改善營運效率、調整海外市場策略、提升組織運作效能、公司轉型等。
為了提出有效的建言,顧問公司除了要有懂得相關議題與產業的專家,策略顧問本身還必須要有一身好功夫,面對問題時,懂得抽絲剝繭、找出關鍵,並且確實說服客戶採取行動。
策略顧問這一行就像做壽司,想要成為壽司師傅,從拜師的那一刻起,可能在三年之內都碰不到食材,只能掃地、擦桌,唯一碰得到的食物,或許只有收盤子時倒掉的廚餘。當顧問也是一樣,剛入行的前三年,你所接觸到的全是工具性的能力,像是訪談、資料分析、撰寫投影片、簡報等等,但策略顧問的精髓,以及策略顧問對於客戶而言最重要的附加價值,並不只是這些工具性的能力,而是透過時間與經驗累積而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下來的章節,將會與各位分享 BCG 顧問實戰時必備的核心能力(core skill),包括如何問對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從訪談中獲得資訊、如何使用定量分析工具、如何規劃與管理工作進度、如何撰寫投影片,以及如何與客戶溝通等等。
除了各種實用的工具技巧,本書也將分享 BCG 顧問之所以發展出這些工具的緣由、使用的時機,以及實務上發生的種種問題與發現。整體而言,如果你想知道策略顧問在筆挺的西裝背後到底在想什麼、做什麼?抑或是抱著踢館的心態,想要挑出策略顧問的毛病,在這本可以說是「策略顧問大揭祕」的書裡,都能給你一些答案與討論,以及思考的方向。
看完本書,你可以帶走什麼?
本書涵蓋的內容,大抵上是 BCG 訓練新進顧問時會涉及的範疇。對於有志往顧問業發展的人,或許可以從這些分享中,大致看到顧問業最真實的樣貌;若想及早開始培養能力,也能比較有方向性,並提升求職時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對於大多數並非真的想要踏進顧問業的人來說,本書所提供的一些知識與技巧,例如假說思考法、問題解決程序、簡報技巧等等,相信也能在工作上及日常生活中面臨問題時,帶來一定程度的助益。
除了方法與技巧之外,你是否能成為一個敏銳的問題解決者,關鍵在於思考問題時的態度。
任何行業都有必須學習的專業知識。廚師需要熟悉食材,並懂得如何運用各種烹飪技巧帶出食材的美味;醫生需要熟悉病徵,並懂得如何運用藥物及手術治癒病患;律師需要熟悉法律條文,並懂得如何運用法律論述為客戶爭取最大權益。而策略顧問也是如此,無論是訪談、量化分析、專案管理、製作簡報及活用各種商業知識,都是策略顧問必備的基本專業技術。
然而,這些技術都只是工具,即便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終究不是真正附加價值的來源。只要投注一定程度的心力學習,每個人都能掌握策略顧問所使用的技巧,因此,只學技術並沒有辦法創造屬於你個人無可取代的價值。
策略顧問之所以能對問題追根究柢,背後是由簡單的三句話所主導:
⒈是否為真?(Is It True?):你所看見的問題真的存在嗎?少子化、人才外流、M 型社會,這些人們常掛在嘴邊的現象真的存在嗎?
⒉所以呢?(So What?):這個問題或現象會造成的影響為何?對你的意義為何?舉例而言,少子化會造成你的扶養負擔加重嗎?
⒊為何如此?(Why So?):為什麼這個問題會導致這些影響?兩者之間的連結為何?是什麼原因導致少子化?是經濟抑或是社會主流價值觀改變呢?
遇到任何問題,無論是工作上所接觸到的商業問題,或者僅僅是看到新聞報導中的某個社會議題,都要養成習慣,以三階段的問題來拆解你的所見所聞:(一)是否為真:這個問題真的存在嗎?(二)所以呢:有什麼影響?(三)為何如此:為什麼會有這種影響?
近幾十年來,無論是臺灣的大學、國高中校園,或是職場新人的圈子裡,「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是個熱門的討論話題,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標。然而,我們必須探討的是,到底什麼才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要怎麼培養出這個能力?
獨立思考,代表著你能透過邏輯與洞察力,不僅看見問題,還能挖掘出問題的本質,並找出因應的對策來解決。無論你身處哪個行業、哪種職位,雖然面對的問題迥異,但獨立思考絕對都是最能幫助你創造附加價值的能力。即使不在工作場域,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問題。當你面對生活上的問題時,應該不難感受到,如果只有技術層面的能力,根本無從解決這些必須追根究柢才能理清的繁雜問題。
要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要養成追問上述這三個問題的習慣,無形之中就能不斷累積自己剖析問題的能力,進而讓你能從容地面對各種挑戰。因此,無論你遇到複雜的商業問題,或是在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的社會議題,若想要真正「獨立思考」,提出有根據、有洞見的見解,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這三個問題:是否為真?所以呢?為何如此?
讀完本書後,你只需要記得三件事。讀書就像是一趟旅程,最重要的是享受這趟旅程帶給你的體驗。回想我們在大學林林總總上了那麼多課,此時此刻能夠想起的又有多少?然而,能夠回想起的,必然是對我們有重大影響、造成重大改變的少數幾個想法。因此,如果你能享受閱讀本書的過程,並在最後得到三件即使 20 年後也還能記得的事,那就算不虛此行了。至於為什麼是三件事,而不是兩件、也不是四件?理由是策略顧問習慣用三點總結。三點總結不會過於簡化,也不會太雜亂,所以能加深聽者印象。
來源:時報出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