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出軌意外事件的沈思 工地安全管理,關係你我安危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 2021-04-08 12:12
台鐵 408 次太魯閣號在清明節連假首日發生了嚴重失控出軌意外,造成 50 死、217 傷的嚴重傷亡,也是台鐵史上死傷最嚴重的一場事故,起因為一輛沿著鐵軌上方滑落的工程車所釀成。社團法人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表示,綜觀這次的太魯閣號意外,台灣對於公共安全意識與管理應更加注重,包括承包採發作業的審查、品管流程把關及安全維護、施工過程的安全紀錄、基本管理及基本常識等,希望經過此次慘痛教訓有所省思,政府及台鐵應訂好規範制度及合理解決方案,以整體體系做完整考量並真正確實執行,讓台鐵真正成為一條可以讓大家安全回家的路。
發生此次意外之後,大家大多都在探討追究責任等細節,其實就 2018 年宜蘭發生普悠瑪列車脫軌事件,倘若大家將事件當作個案處理,這些意外事件就會一再發生。經資料顯示,2016 年至 2019 年之間,台鐵運營的線路上發生多達 19 次出軌事故,由此可見意外事故並非一兩次而已,台鐵長期存在安全問題,若未造成人命損失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但這些事故其實本就不應該發生的不是嗎?戴雲發理事長表示,綜觀這次意外事件,可以發現存在諸多不合理的疑慮,包含承包採發作業的審查、品管流程把關及安全維護、施工過程的安全紀錄、基本管理及基本常識等,在許多相關工程內的執行過程完備度尚待改善,在此次這麼多人傷亡發生我們應該更加重視。
然而,不論意外由何原因所造成,這些人命不該白白犧牲,應藉由此次教訓,台鐵及政府該做的事情在於好好訂好規範制度、品管 SOP 及合理解決方案,才能真正避免日後災難事件一再發生,且這絕非究責某位長官或誰下台日後這類災難就可以避免的。
反觀高鐵及捷運是較新的大眾運輸設施,是國外行之多年穩定安全的制度及 S O P,台灣參照其嚴謹的規範在考慮台灣在地的需求及文化,在運作上四平八穩且相對穩固安全。然台鐵是幾十年前就建設好的設施,歷經幾十年時間,其鐵軌、機械及基礎設施已相當老舊,在強調提高新車速度的年代,這些勢必是需要注意或是更新的。再加上以前鐵道旁多為田野鄉村,如今全省各地建設逐漸開發,鐵道旁及附近多工程及建案林立,無形之中可看出其風險及危機提高,應該經由此次事件,全面檢視台鐵的安全機制,建議可借鏡參考高鐵及捷運的管理措施及品管機制,訂定出屬於台鐵新一代的安全管理機制及 S O P。
另外,傳統營造工地管理大多只注重工程進度及品質,反而有時會忽略工人施工過程的安全問題,導致工地安全意外頻傳,一旦工地發生意外,不僅造成工期延宕,危及生命安全其後果更是不堪設想,戴雲發理事長建議,工地施工前應先評估施工安全風險,對於工作環境及施工過程之危害做完善的評估處理及控制,施工時的工地施工安全及墜落災害預防上,亦需特別注意勞工安全及預防施工時墜落發生等細節,當遇到災害時,相關的應變通報措施更是相當重要,提早通報則可能降低更大災害及傷亡的發生。
營建工程產業中的承攬作業相當常見,時常出現不同職種的勞工於同一場所共同從事工程作業,這樣的層層分包,安全責任、如何整體控管,就跟最上面承攬工程的營造廠觀念、能力、制度有很大關係。此時承攬工程的選擇、評估則相當重要,應視為本身工程作業的一部分,採取資訊公開透明化而非選擇價格低的承包商,假如都選擇最低價格的承包商,其公共安全、施工品質就會被犧牲,這是必然的。戴雲發理事長強調,不僅要改善所有設施,更應改善軟體設備及應變措施,將整體安全意識提高,承攬的業者更應注重將安全擺放第一位置。
「安全」為永續經營的基石,若安全管理打折扣,無異是拿生命與運氣賭博,在各種利益考量下應堅持保障人命為最優先原則。鐵路及捷運每車次運載數百名甚至上千名乘客,施工安全絕對不能有所差池。「安全第一」並非口號,是整體改革的最高指導原則,唯有安全大家才會放心的乘坐,如同建築安全履歷協會長期所推動的建築安全觀念。身處地震帶的台灣,地震隨時可能發生,再加上台灣目前缺工的困境,缺工嚴重時,建案越蓋越多、越蓋越高,建築工人素質如何掌控?建築安全該如何把關?政府又有何作為?消費大眾該如何因應?事實上應該將建築產業整體升級,透過工業化建築 4.0 的方法執行,應用工業化技術預先將鋼筋加工成配件化之組件、預組、預鑄及機械吊運能量,降低施工勞力並提高施作效率,許多技術性作業在電腦前面就可以事先設計規劃好,讓更多年輕人願意來從事營建業,並努力推廣至世界各地,這將更有競爭力及遠景,以有效解決目前缺工問題,亦可能提升台灣公共工程品質,讓安全品質更有保障。
居住安全如同人的身體健康一樣重要,安全品質透明化才是讓人真正安心放心的。不論台鐵文化或建築安全,都應該以「安全」作為最重要的議題,以此當最高指導原則,這個絕對是重中之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