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沒有多掏錢才省錢的道理 購物前三思 避免落入划算陷阱

Money錢 2020-09-01 13:29

撰文: 李亞珊

理財不只是把錢存起來即可,建立正確的花錢習慣,還能替自己省下一筆費用。本期《Money 錢》整理出 2 個讓你誤以為省錢卻花更多錢的購物習慣,下次買東西時要記得避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多家企業實施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據勞動部所公布的數據,截至 2020 年 7 月 1 日,全台灣實施無薪假的人數已來到 3 萬 1,816 人,創下近 11 年新高紀錄。筱淳也是這波無薪假浪潮下的受災戶,原本每月薪資除了要負擔房租、水電費,還須繳付將近 5 千元的就學貸款,現在卻只能靠老本過活,不禁令她感慨,第一桶金及頭期款究竟何時才能存到?

平日為了節省開銷,筱淳從不購買名牌衣物或奢侈品,相較於在實體店消費,她更喜歡在網路上購買用品,「網購常有優惠,若再搭配信用卡,可以省下不少錢,」她說,像是前陣子的「618 購物節」,她便一次採買不少必需品,但仔細查看購物明細後,發現有些商品是為了湊免運而購買,讓她驚覺,原以為能夠省錢的消費習慣,卻在無意間成為儲蓄破口。

為湊免運門檻

多買非急需品

不少人與筱淳有相似經驗,像是為了湊免運而多買不需要的物品,反而多花一筆額外開銷。一些購物網站祭出「滿額免運」的促銷活動,吸引不少消費者為了達到免運門檻,而多選購不是目前急迫需要的物品,導致結帳時多花了超過預期之外的費用。

以筱淳為例,她透露,自己常購買的服飾店免運門檻是 1,200 元,若沒有達到這個金額,要再負擔 100 元運費,該店一套衣物價格約在 390 元左右,她曾經為了湊齊免運,多花 450 元購買一件長洋裝,「不過實際收到後,發現這件洋裝不適合自己的身材,結果就冰在衣櫥裡好長一段時間,最後才將它送人。」筱淳無奈地說著,為了省運費而多出一筆超額費用,根本無法幫自己省錢、做好儲蓄。

事實上,遇到這種情況,選擇直接支付運費,或是找朋友揪團合購,會是比較明智的做法;若是真的很想省下運費,則建議購買日用品時,能以多選購商品的方式湊齊免運門檻,畢竟日用品多屬於消耗性商品,像是牙膏、衛生紙/棉、濕紙巾等,但仍須留意物品期限,以免過期又浪費。

擋不住低價促銷

意外造成財務漏洞

「需不需要再加購商品呢?加價購買會比原價更划算喔!」請試著回想,是否曾在商店結帳時,聽過店員熱情地說出這句話?你心裡其實明白,這是一種銷售話術,但可能因為盛情難卻而順手買下,走出店面後宛如剛從夢中甦醒,看著手上的物品,想不透為何會再掏出錢購買。雖然有些人認為,不經意多花點小錢不會對儲蓄造成影響,但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儲蓄目標也不是短期即可達成的。

對於低價促銷的商品,筱淳毫無招架之力,「買 1 送 1 或是買第 2 件有打折,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購物誘因。」她說,雖然平時節儉,幾乎不買高單價物品或奢侈品,但如果是實體店家推出優惠活動,就很難抵抗購買欲望,「像是前幾天洗面乳推出買 2 送 1,我當下想都沒想就結帳 3 條,結果回家後才發現,庫存量竟然還足夠!」

筱淳查找手機載具中的購買明細後,列出可以不必急著購買的商品清單,「有些東西雖然才不滿 100 元,但相加之後,卻超出原本的消費預算。」她感嘆,原以為能夠省錢的購物習慣,卻沒想到會成為財務漏洞。

其實,如果能夠在消費前先列購物清單,確實地依照清單採購,有助於減少衝動性購物,又能避免金錢浪費,要是像筱淳一樣暫時無法開源提升存款,那麼就從省小錢開始做起吧!培養好的購物習慣,無形之中也能替自己累積出一筆積蓄。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 錢》2020 年 9 月號第 156 期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