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扛壩子走下神壇? 儲蓄險掉漆 利息大縮水
Money 錢 2019-12-30 16:45
撰文:賴雅淳 攝影:張家禎
救生圈再小,本質上還是救生圈。而台灣超保守投資人在茫茫投資大海中,最喜歡的存款救生圈,就是儲蓄險。
儘管大家都知道,儲蓄險的報酬很低,但每年還是有許多民眾爭先恐後砸數千億元買儲蓄險,想要在險惡的金融市場裡至少保住老本,順便撈點利息。
然而,儲蓄險這個存款救生圈,自 2020 年開始,利息將會大幅縮水,存錢效率變得更差,這代表保戶必須把錢放在保單裡更久,才能真正保本領息。而讓儲蓄險存錢效率大打折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3 點:
原因 1
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
儲蓄險保費最多漲 10%
為確保壽險業穩健經營,並考量各幣別公債利率下降趨勢,金管會宣布 2020 年各幣別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全面調降,其中新幣、美元、人民幣保單調降 1 碼,澳幣保單 10 年期以下降 1 碼,超過 10 年期保單降 2 碼,歐元保單超過 6 年期降 1 碼。
一位保險精算師解釋,當保險公司收進 1 筆保費後,要從保費中扣除一部分保費當做提存準備金,這樣保戶想要解約或需要理賠時,保險公司才能立即支付解約金或保險金。
至於每一筆收進的保費要提存多少錢當準備金,是根據責任準備金利率計算,當責任準備金利率越高,提存的金額就越少,相反的,責任準備金利率越低,提存準備金就越多。
當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保險公司的因應對策就是進行保單「改版」,把原本預定利率較高的儲蓄險停售,改賣預定利率更低的儲蓄險,這樣保險公司就能多收一點保費、提存更多準備金,因此,2020 年各幣別儲蓄險的保費勢必調漲,市場預估最高漲幅可能達 10%。
原因 2
預定利率、宣告利率雙降
保單報酬率變得更低
預定利率不僅是保費定價依據,也是用來計算保價金的利息。因此,當新版儲蓄險預定利率降得更低,代表保價金利息變更少,錢滾錢的速度會變得更慢。
目前台幣儲蓄險預定利率約 1%~ 2.25%,以 72 法則做簡單試算,本金翻倍時間需要 32 年(72÷2.25)至 72 年(72÷1)才能翻 1 倍,新版儲蓄險因預定利率降低,翻倍需要更長的時間。
另外,因應 IFRS 17 號公報上路,金管會要求保險公司不得銷售賠錢保單,因此許多壽險公司自 2019 年第 2 季開始,藉機調降宣告利率,有數百張利變保單增值回饋金大幅縮水,導致保單報酬率跟著下滑。
以下就用 2 張利變保單做試算,看看宣告利率調降後,保單還剩多少報酬率。
第 1 張是 A 壽險公司熱賣的利變年金險,其宣告利率從 2019 年 6 月的 2.51% 降到 2.21%,假設宣告利率維持 2.21% 不變,以年繳保費 2 萬元計算,第 6 年底領回解約金 12 萬 6,667 元,那麼年複利報酬率(IRR)為 1.55%。
第 2 張是 B 壽險公司推出的利變壽險,其宣告利率則是從 2019 年 1 月的 2.8%,一路降到 2.15%,假設宣告利率維持 2.15% 不變,以年繳 47 萬 4,500 元,繳費 3 年來試算,第 20 年領回滿期金 160 萬元,換算下來 IRR 只有 0.63%。
然而,想當初保戶一定都是看上 2.8% 宣告利率才會砸錢買利變保單,誰知道,投保後,保險公司說降就降,分明是刻意先用高宣告利率吸金,引保戶入甕,再調降宣告利率少給回饋金。為了避免類似情形再度發生,金管會將實施宣告利率平穩措施,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在一定規範內進行宣告利率調升或調降,而不是說降就降。
原因 3
新版儲蓄險保障提高
需要更多年才能保本
過去,保戶買儲蓄險,所繳保費扣除費用後,只有一小部分買壽險保障,其他絕大部分保費都存在保單裡變成保價金,所以只要持有保單幾年,保價金就會大於總繳保費,儲蓄險等於變身成長年期定存,因此被稱為類定存保單。
不過,金管會保險局決定出重手,管一管儲蓄險這種「低保額、高保價金」,完全不符合保險本意的扭曲設計!其對策就是自 2020 年 7 月開始實施死亡保障門檻比例原則(目前尚未拍板定案)。
簡單來說,30 歲以下保戶買儲蓄險,最低死亡保障必須為保價金 1.9 倍,其倍數隨年齡增加而遞減,直到 90 歲以後保額才能等於保價金。正因有最低死亡保障比例,民眾所繳保費就有更多比例拿去買壽險保額,轉成保價金的保費就會變少,這樣一來,保價金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等於總繳保費,也就是保戶要花更多時間,才能等到儲蓄險保本。
舉例來說,35 歲女性購買 1 張繳費 10 年期儲蓄險保額 100 萬元,年繳保費 8 萬 1,876 元,原本只要等 15 年就能連本帶利領回 100 萬元滿期金,但新版儲蓄險實施最低死亡保障比例後,再加上調降預定利率,實質報酬率也跟著下降,同樣的養老險恐怕要等到 50 幾歲才能領回滿期金。
過去,儲蓄險就像是壽險公司的超級印鈔機,一擺上銀行通路,就能帶進數千億元保費。現在,儲蓄險被硬戴上這 3 大緊箍咒——保費調漲、預定利率下降、實施最低死亡保障門檻比例,而宣告利率又像溜滑梯往下降,種種因素讓儲蓄險這個吸金招牌跟著掉漆,變得不再那麼誘人。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預期,在一連串的變革下,銀行儲蓄險買氣恐下墜,銀行保經代保費收入占整體壽險比重恐跌破 5 成,勢必影響銀行財管業績,侵蝕銀行獲利,不過對壽險業而言卻是朝正向發展,真正發揮保險應有精神。
來源:《Money 錢》 2020 年 01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Money 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