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訪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產官學齊力 台灣有機會當主角!

台灣銀行家 2019-11-06 14:12

採訪、撰文:陳亞維

離岸風電開發案各有獨特性,台灣所幸開放國際廠商參與,規模可看出逐漸在放大,專業 know-how 帶進台灣也開始累積、扎根,期待各部會和廠商、業者一起行動,加速推進,讓台灣在離岸風電開發領域當上全球主角。

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 2018 年 9 月就任現職時,期許自己能發揮金融研訓院的智庫角色,建構起金融溝通平台,推動跨機構合作。這一年來,吳中書沒有任何歇息,在這個平台進行無數次的跨領域溝通,單是大型專業會議就有 5、6 次,參與成員從本國銀行董總座、國際企業經理人、工程團隊、研訓院綠色金融研究人員、環保團體,甚至反對人士,就為一個「台灣最緊急、卻也最陌生的議題」──離岸風電發展。

談離岸風電發展議題,必須溯源到能源政策、綠色金融,前者在台灣是最具爭議,後者則是台灣尚在起步,彼此交織著極端複雜、高度專業且影響深遠,吳中書以一當十,在洪流中不懈地倡議、再倡議。他,不悶著頭自己做。打開台灣金融研訓院大門,出門拜訪業者、學者,到開發場域實地了解,也廣邀大家來研訓院坐坐聊聊,務務實實地談出解決對策,讓大家能對要走下去的路,越來越清晰。

綠色能源是必然選擇

政府提出的國家能源政策目標,既要廢除核能,且需減少燃煤發電,再生能源部份要在 2025 年提高到 20%。這樣兩三句話就能描述的大原則,實際經歷多年來一直猶豫不定,像核電項目朝野總是陷入「零和1」的對立。吳中書提醒,能源政策不明確,對整體經濟影響很大,早期台灣就經歷電力供應不足,迫使廠商生產外移的困境,隨著國際局勢的變遷,現在不管台灣要不要繼續使用核電,「綠電都是必需的選項了!」

對於這個論定,吳中書舉出兩個非常明確的趨勢上必然:一、國際大廠如 Apple、Google、微軟等紛紛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 RE100,以實現 100%使用再生能源為目標,對於供應鏈廠商也要求購買並使用綠電;二、台灣是製造大國,生產線得供應許多品牌商,加快建構綠電市場成為唯一方向。

事實上,核電退出、燃煤發電被民眾抗議,台灣的可替代能源,項目選擇也不多了。吳中書指出,太陽能、陸上風電、離岸風電,是現階段該集中資源、人力,排除萬難,讓綠能項目積極開發。

太陽能項目跑得最快,且已看出成果。2016 年行政院推動新能源政策,以風力發電及太陽光電為最關鍵發展項目,大力推動綠能產業發展,衍生大規模資金需求。部份金融機構率先參與,單是國泰世華銀行迄今已累計核貸超過 2,000 座電站、電廠裝置容量達 513MW。風力發電部份,早期開發以陸上風電機為主,民眾抗議產生電磁波威脅個人健康,吳中書指出,這部份外商已證明有新科技可以克服,現在的低頻程度符合國際各項規範,「可惜諸多資訊不透明,輿論也停留在過去思維」,阻礙了綠色能源的正常推動和發展。

越早參與越能分擔風險

陸上風電開發計畫雖然接棒太陽能供電,但兩項綠色能源也都遇上不同的「情況」,像陸上風電無法即時支應夏天用電高峰,太陽能開發則有用地、建築、規劃期等障礙。吳中書說,還有法規適用不同、環境不友善,台灣民眾的「快食性」急於看到成果等等,許許多多的環節點均有待突破,「更需要跨部會一起正視,一體處理!」

參考國際經驗,可以看出新能源的開發伴隨許多前景不明的風險,我國在太陽能和陸上風電的開疆闢地,對於爾後各界投入離岸風電開發有了啟示的意義,但也因為開發期程更長、所需資金額度更大,開發風險更難估測,各國多透過政府的立法要求及穩定政策,讓開發商、資金提供者安心參與。

2018 年我政府進一步將 2025 年離岸風力發電裝置容量設置目標由 3GW 提升至 5.5GW,有多家合格開發商經遴選獲得離岸風場開發,其中,需於 2020 年前完工並聯的風場總裝置容量為 738MW,而 2021 至 2025 年需完工並聯之總裝置容量更高達 3,098MW。葉長城、陳馨蕙等(2019 年 6 月)指出,及至此項政策確定,國內離岸風電發展的主要考量面向,已由「總體宏觀之規劃評估」轉為更為細膩的「技術施工」、「產業發展、法規制度與環境評估」以及「融資授信及風險分擔」等執行面,亟需相關實務操作之標準作業流程(SOP)與指引的建立。

吳中書指出,開發過程有許多角色會參與,工程、金融、顧問等都有各自的實務操作和工作責任(當責),「實情是,沒有人全部都懂!」像台灣金融業對於國際專案離岸風電融資作法就相當陌生,而歐洲離岸風電開發商過往的開發場域不在台灣,現在也在台灣學習新開發案的許多細節,金融機構對於開發商的資金運用時程如何安排最具效益?發行綠債?綠色融資?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開發案主要成員能越早一起開始組成團隊,或各自貢獻各自的專業,彼此磨合久了,越懂得彼此,長期的開發時間也能有機會好好運作。

對綠色金融暨離岸風電之建言

基於每個離岸風電開發案都有獨特性,實務操作也有各場域的限制,台灣所幸開放國際廠商參與,雖然過程跌跌撞撞,吳中書認為,規模可以看出漸漸在放大,「以前談的是新台幣幾千萬元,現則是好幾億美元!」專業 know-how 帶進台灣也開始累積、扎根,像現階段進入開發工程、電機設備等供應鏈的在地化需求,原本多為中小企業規模的台灣廠商,經濟部就應出面整合為產業聯盟擴大生產規模,而財政部也應檢視綠能稅賦架構是否符合等等,各部會和廠商、業者一起行動,將能加速進度,讓台灣在離岸風電開發領域當上全球主角。

作為綠色金融的溝通平台,吳中書亦以台灣金融研訓院的研究資源,與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中華經濟研究院,以及多家國內外業者共同出版《綠色金融暨離岸風電發展之風險與前瞻》學術特刊,對台灣綠色金融暨離岸風電發展提出相關看法與政策建議。吳中書說,特刊的每篇文章都再三審酌、界定問題,找出可以解答的空間,給自己學習的機會,也為各方協調作出鋪陳,更為台灣成為綠色島的遠見,開展踏實穩健的大步。

FinTech Taipei 2019 台北金融科技展 11/29~11/30 在台北世貿一館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