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26歲網癮青年的“矛盾人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08 08:19


小俊仍在看守所服刑。

10年網癮走上盜竊路 8年間已經“7進宮”


他,今年26歲。從2007年至今,已經7次因為盜竊被抓,深陷囹圄。最初,他盜竊是為了籌錢上網,后來卻盜竊成癮。每次在看守所、監獄裏,他都會為自己感到羞愧內疚,覺得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社會。

日前,一封從他手中寫出的信在網絡流傳,讓公看見了他的內心世界。那是一個矛盾、痛苦交織的世界:他很需要父母的關愛,卻不知該如何和父母相處,一次次讓父母失望;他很清楚自己人生的失敗,為所作所為自責,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一次次重蹈覆轍;他想做出一番事業,至今卻一事無成,更可悲的是,就連身邊最親的人似乎都已不再信任他了。

昨日上午,在順德看守所,小俊首次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隱秘世界。他,這次的反省更深刻了,只有獲得更多的關愛,就一定能改過自新。可是,父親卻擔憂地搖頭:“能否改正,放出后才知道。”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陳緒厚 通訊員劉海興

“在這個世界,我就只有爸媽兩個親人,所以我請求您(你)們不要讓我對您(你)們一無所知,至少給我寫封信也好,不然真會瘋掉的。”

“現如今回想起我做的那麼多對不起(人)的事情,每每想起過去的青春年華都是在這個高高的圍牆裏渡(度)過的,想象(想想)都覺得可悲……”

一封特殊的感謝信

11月12日,民警周培基收到了一封特別的感謝信。信中這樣寫道:“我記得您最后一次提審我的時候跟我過,願意做一個像大哥一樣的朋友幫助我,對嗎?真的,我會改的,因為我不想讓多關心愛護我的人失望了,也同樣感謝你能做我的朋友。”

這封信出自順德看守所一位26歲青年之手。寫信的人叫小俊,曾經因為沉迷網絡,他在網吧游戲中度過了無數青春時光,更令人頭痛的是,沒錢時小俊染上小偷小摸的惡習,因為多次盜竊自行車、電動車,他至今已經“7進宮”,其中行政拘留3次、勞教1次、判刑3次。

用小俊的話,他已經脫離社會10年了,七八年來80%的時間都在看守所、監獄中度過。今年9月1日,小俊因在順德倫教盜竊被刑拘,隨后被判刑1年5個月。這是小俊第7次喪失自由,距離上次“重獲自由”僅隔了3個月。

由於是“慣偷”且屢教不改,不少民警都覺得小俊“沒救了”,但曾四次送小俊進入看守所的周培基沒有望。每次小俊被抓后,周培基都會找他談話,用朋友的方式進行勸導,幫忙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周培基的坦誠和熱情,取得了小俊的信任,成為了小俊口中的“大哥”。

雖然周培基也曾親手抓過他,但小俊覺得,周培基是熱心人,值得信任,於是就有這封特殊的來信。

再次身陷囹圄,小俊每天的生活很規律,還會看書反思。他對自己的行為異常羞愧,決定改過自新。此外,小俊放心不下年邁的父母,盡管親子關係緊張,但他通過偷看父母藏起來的病歷,知道父母的身體都不好,因此想讓周培基帶話給父母,讓他們保重身體,也請別放棄他。

他的自述

想上網離家出走 游戲缺錢盜竊卻“成癮”

昨日上午有些冷意,記者在順德看守所見到的小俊卻僅穿拖鞋,凍得有些發抖,見到周培基,就喊“哥”。

小俊身高1.7米,長相老成,如果不是身穿囚服、戴手銬,很難看出眼前的他沉迷網絡、盜竊成癮,且已經“7進宮”了。

小俊出生於江西贛州一個小鄉村,由於家庭困難,小學畢業后就輟學了。15歲那年,小俊跟隨父母來到順德倫教,先后進入制衣廠等工廠做工。積攢了一些工錢后,小俊向父母提議要用自己賺的錢買一台電腦,但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於是,叛逆的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直接拿銀行卡出走,幾個月未歸。

這段離家出走的時間,小俊一直在網吧度日。

打游戲是一件燒錢的事,小俊一有錢就會用在游戲上。2008年,小俊和朋友一起販賣服裝,生意不錯,一年就賺到了十幾萬元,而他很快就把這筆錢全部用在游戲上。后來在朋友的誘導下,小俊開始了盜竊。

小俊,第一次盜竊是因為缺錢打游戲,一朋友提議“弄點錢”。“我僅僅負責看風,但害怕極了”。他,有了第一次后,開始管不住自己的“手”。

“看到好的,自己沒有,就想拿到。”用小俊的來描述,這種盜竊更多的是一種心理疾病,單純就是想偷。小俊只敢“小偷小摸”,自行車、電動車成為了主要目標。就這樣,從2007年至今,小俊已因盜竊“7進宮”了。

想不明白太多事

現實中沒有朋友

網癮、盜竊癮,是小俊人生中面臨的兩大難題。每次被抓后,小俊都會下定決心“這是最后一次偷了。”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這種內心的掙扎讓小俊相當痛苦,他意識到,一種“自相矛盾”,一方面對自己的行為深深羞愧,一方面又管不住自己,沉迷其中。

小俊,他讀書不多,常常想不明白很多事情,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而在虛擬的游戲世界中,能找到成功的滿足,但有時也感到空虛。他也有過一次網戀的經歷,雙方聊得很開心,后來對方特意來找他玩,沒聊幾句他就尷尬得逃走了。

小俊,在現實世界,他沒有一個可以真正交流的人。“有一次,我想到了自殺,差點從26層樓跳下來。”小俊,其實他也不想這樣,“都26歲了,還一無是處,自己都覺得很丟臉”。

自稱長在暴力之家

刑滿后沒人接回家

或許,如今的小俊和他的成長環境分不開。他,長期生活在一個暴力家庭,經常受父親的責備,無法和父親正常交流,“有什麼事情,不敢表達,只能憋,不然很可能挨一頓”。而由於婚姻矛盾,小俊的媽媽一度和爸爸決裂,5年裏年幼的小俊几乎沒有和媽媽見過幾次。

叛逆,讓父母對小俊更加失望,甚至有點放棄他了。上一次刑滿釋放后,小俊異常失落,他發現沒有親人來接自己。小俊自己回到家裏,和父母吃了一頓飯,這是小俊今年為止唯一和父母吃過的飯,被他稱為是”團圓飯”。回憶起來,小俊這頓飯“很幸運”,因為媽媽差點就出了遠門。這也成為小俊心中最幸福的回憶之一。

可憐天下父母心

嘴裏說著不原諒

卻把悔過書看幾遍

得知小俊寫信悔過的消息,父親張先生有些無奈,直接搖頭:“能否真正改,只有后面才知道。”小俊屢教不改的惡習顯然傷透了父母的心,曾經小俊也一次次要悔過,但最后還是重蹈覆轍。這次,父母對小俊仍沒有太大的信心。

張先生來順德打拼多年,已闖出一番小事業。用小俊的話,“家中新建的樓房相當漂亮,就像小別墅”。起兒子,張先生覺得相當“丟臉”,多次強調:“兒子是兒子,我是我,我最討厭犯罪,永遠不會原諒兒子”。

“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好。”這是張先生給兒子的底線,但小俊一次次讓父親失望了。張先生,這些年,他不敢讓小俊住在身邊,就是怕他會偷了鄰居家。

而最傷張先生心的是,兒子有時會一些令人心碎的“謊言”。如小俊突然跟父親,“爸,你眼睛不好,早點休息。”張先生備受感動,覺得兒子長大了,可一覺醒來發現小俊不見了,原來兒子的話只是為了早點跑出去上網。

有一次,失控的小俊打了媽媽,從此母子的關係陷入“冰點”。對於這個“問題兒子”,張先生也會些“狠話”,如再犯一次,就斷父子關係;30歲后如果還這樣,就不要回家了。

採訪中,小俊也坦承,他感覺父母要放棄他了,這讓他很害怕。

但事實上,小俊的父母並沒有放棄他。前不久,張先生就為小俊寄去了過冬的衣服;兒子寫給民警周培基的信,張先生認真看了好幾遍。“不管怎樣,他都是我的兒子,我都會接納他。”在這位年僅6旬的老父心中,他還是愛著兒子,只是有時不知道該用哪種方式去愛。

他的

命運

這封約1000字的信,雖有不少錯別字、病句,但句句坦承,真實反映了一個問題青年的內心,也打動了不少人。

對於這種期待,父親張先生卻充滿深深的憂慮。

小俊這次真的能改正嗎?“能,只要有關愛,我就能改。”小俊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最近在看守所裏,小俊也在積極讀。小俊表示,現在他意識自己還有別人的關愛,比如來自父母,來自民警周培基,這些愛可以給他力量克服網癮和盜竊癮。而小俊的內心也在盤算出獄后的日子,他想到了創業。

順德公安倫教分局教導員石柳芬建議,小俊今后出獄后,要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輔導,解開內心的困惑,徹底戒掉網癮和盜竊癮。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