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投資體系:邏輯確定 業務稀缺

鉅亨網新聞中心


投資體系:邏輯確定 業務稀缺

大牛市最怕的就是瞎折騰,折騰來折騰去,手里股票就搞廢了,“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一再重演。那么牛市如何版面?來自雪球軍工題材高手的獨門秘籍:望遠鏡+顯微鏡。用“望遠鏡”看戰略,觀行業;用“顯微鏡”看戰術,篩企業。具體招數,下文一一道來:


目前的行情中,最大的功力不是“不停的選股,翻牛股”,而是“安坐如山”的持股功力,以及應對風險的規則。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大牛市最怕的就是瞎折騰,折騰來折騰去,手里股票就搞廢了,“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一再重演。股市缺少的不是牛股,而是一顆淡定和堅持的心,一份執著的努力和信念。

就像昨天的北斗板塊如$中國衛星(600118,股吧)(sh600118)$ $海格通信(002465,股吧)(sz002465)$ $四維圖新(002405,股吧)(sz002405)$ ,今天的$中航動力(600893,股吧)(sh600893)$ $中航電子(600372,股吧)(sh600372)$ $歐比特(300053,股吧)(sz300053)$ 起來了,相信很多人又在后悔自己沒有版面,這樣的故事輪番上演,不斷驗證著股市最古老的一句話“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市場不好的時候,多做點功課,市場好的時候,遠離市場一點,多研究投資體系和理念,如此,勝不驕,敗不餒,方能養成從容淡定的風格,今天不聊股票,聊聊投資體系和理念,讓自己在喧囂的市場中保持一份清醒。

我一貫的風格是,如果一只股票,一個公司,看不明白邏輯和落腳點,即使漲的再好也不眼紅,我追求的是賺錢賺得明明白白,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堅持不熟不做的原則,幾年來一直把自己的選股和交易限定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內。

所以,一直以來,大家會發現我的標的都是圍繞軍工、北斗、資訊安全類的行業。軍工股聊得太多,今天主要聊聊我的投資體系。

在我的投資體系里,“望遠鏡”和“顯微鏡”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用“望遠鏡”看戰略,觀行業,看產業大方向,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用“顯微鏡”看戰術,篩企業,看核心競爭力,擁抱皇冠上的明珠企業。

從確定性、成長性和簡單性三個角度定義“望遠鏡”的標準,從邏輯確定、業務稀缺和公司進取三個方面界定了“顯微鏡”的標準

“望遠鏡”看行業的三個標準:

(1)行業的確定性是什么?

行業的確定性是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這是從產業的角度在“大趨勢”“大方向”上的確定性。行業的確定性邏輯在哪里?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得到產業發展的驗證?

是國家政府在大力主導的還是社會大眾的自發選擇?就像軍工產業的最大確定性在於政府對軍事和軍工的態度轉變,醫藥大消費的確定性在於“人口老齡化”和“消費升級”。

(2)行業的成長性在哪里?

選擇的行業要有長期的向上的發展大趨勢,朝陽行業,和生活緊密相關的行業具備基本巨大的成長因子。軍工股由於特殊性,“內生性”和“外延式”成長的驅動要素很多,醫藥大消費行業更多的是市場占有率擴張下的內生性增長。

(3)行業的簡單性是什么意思?

“簡單”不是說不用動腦子,不用做功課,不用做調研就可以解決投資問題,而是說要能夠在能力圈內理解該行業,要么是和我們工作緊密相關的行業,要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大眾消費品行業。

面對不懂的產業,再好的企業也不是你的菜,投錢下去,卻看不懂公司的業務、行業的趨勢,能夠睡得著覺嗎?能夠安心嗎?

我工作在軍工電子相關產業十幾年,對於這個領域我是稍微熟悉一些,連接起來可能就會好一些,對於醫藥大消費,選擇熟悉產品的業務簡單的公司,長期跟蹤也可以做到“簡單”一點。

把投資范圍聚焦,專注在軍工和醫藥消費行業,希望未來三五年能夠在這方面積累一定的能力圈,我一直認為,投一個行業和公司,連這個行業基本的特性和知識都不懂多少,還談什么對該行業的未來發展的理解?還哪來的確定性可言?

我專業之外的消費醫藥股,未來一方面通過自己不斷學習和積累,多向相關行業的朋友學習。另一方面,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尋找專業的合伙人或者組建專業的團隊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后話。

總之,不懂不做,不熟不做,專注自己能夠理解的圈圈,經年累月總會逐漸加深理解。

“顯微鏡”看企業的三個標準:

(1)邏輯確定:能不能看清未來三年公司的成長路徑和發展邏輯?

從微觀的角度看一個公司,確定性來自於對公司成長路徑和發展邏輯的深刻理解,檢驗的標準就是:能不能清晰的描繪未來三年公司的發展路徑,邏輯在哪里?

靠什么業務版面支撐三年的發展,靠什么優勢維持三年的競爭優勢?產業大環境三年之內有沒有背景支撐?未來三年的營業收入、利潤趨勢、資產質量、競爭對手變化能不能把握?這些基本問題搞不清楚,談不上對該企業的“確定性”有理解。

(2)業務稀缺:公司的業務有沒有稀缺性、壟斷性和獨特優勢?

如果一個公司的業務連稀缺性、壟斷性和細分的競爭優勢都沒有,還處在惡性競爭的海洋中,為生存問題二奔波,那么這個公司就直接放棄。

也就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這是公司業務擴張、成長的基石,也是公司的護城河。首先,有沒有護城河,其次,這個護城河能夠維持多久?

如果能夠維持三年以上,那么就值得關注和跟蹤,在a股市場,能夠分享一個企業三年的護城河帶來的紅利,已經是難能可貴,能夠成長為偉大的企業,長期擁有這個壟斷優勢的企業可遇不可求,我們只關注能夠把握的高速成長期帶來的機會,成熟之后的護城河就缺乏吸引力了。

(3)公司進取:掌舵人是不是“高度熱情、始終專注於自己的事業”?

做事先看人,人都不相信,不認可,業務再好也不關注,這里指的是民營創業公司,國企央企不在這個范圍。公司的管理層的決心、素質和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中國,創業型的民營企業。

從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優秀成長股所處的階段,往往需要由第一代創業型民企老板在位管理,團隊積極進取,有遠大抱負。

成熟經濟體國家的股市基本上都強調職業經理人團隊的管理,但中國目前處於增長方式改變、產業結構轉型甚至商業規則顛覆的變局時代,此發展階段決定了企業的成長更需要老板的企業家精神、創新拼搏精神和資源整合能力。堅定好看第一代創始人帶領下的民營企業。

“望遠鏡”和“顯微鏡”下的投資體系,其實也就是宏觀和微觀、戰術和戰略兩個層面的問題。比如對於軍工產業,用“全球的視野”、借美國軍工股的“歷史經驗”來研判當投資邏輯就是借助望遠鏡在看產業的大方向。

不僅僅是軍工產業,在分析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時,借鑒美國的相應發展階段特點、用“望遠鏡”和“顯微鏡”的三個標準來衡量也是有重要參考意義的。

比如在我國目前的發展水平和美國八九十年代相近,那我們就可以研究美國過去二十幾年的行業演變,並對處於這一個階段、能夠超越其他行業發展速度的行業進行投資。

比如,現階段的受益於中國老齡化進程的醫藥醫療產業及醫療資訊化產業,與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的裝備制造業,環保和文化等行業,這些行業也是美國過去以二三十年符合回報率最高的行業。因此,用“望遠鏡”就容易看清楚行業的發展趨勢,為我們的投資指明方向。

文章來源微信公共號雪球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