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崛起中的寶萊塢——印度電影正風靡全球

華爾街見聞 2018-08-06 19:24


印度早已不是那個量多質低的電影生產基地了!

根據安永和印度工商聯合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受益於國內和國際市場票房同步增長的利多,印度電影業在 2017 年實現了 27%的快速增長。報告還稱,2017 年印度海外電影的票房收入為 3.67 億美元,比前一年的 1.25 億美元增長近三倍,預計今年的收益同樣可以達標,並可能在 2020 年達到 4.11 億美元,比 2017 年增長 12%。


Abhishek,德勤印度的合夥人和顧問,在接受 CNBC 採訪時表示,國內電影在海外市場取得巨大成功也極大地促進了印度旅遊業,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並通過稅收增加了印度經濟的價值。

而以阿米爾 · 汗這樣印度國寶級演員擔綱主演的影片在這兩年新上映的印度影片中已占據了半壁江山,從《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票房表現。阿米爾汗這個名字,似乎已經成為印度電影的代名詞和票房的保證。

沒錯,寶萊塢在行動,這些年來靠着一步步質量上乘的影片穩紮穩打,越來越頻繁地走出國門,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股濃濃印度風。

寶萊塢:過去十年,厚積薄發

寶萊塢電影在海外市場的走紅並非是一蹴而就的。

早年的寶萊塢更像是三流工廠的流水線產品,量大質低,而電影中「載歌載舞」的風格天雷滾滾,很難為海外觀眾所接受,還很容易「出戲」。

這裡不得不提一個概念。寶萊塢只不過是印度電影的一個分支,我們通常所說的寶萊塢電影,一般是指以孟買為製作中心的廣義印度語電影,用泰盧固語和泰米爾語拍攝的電影,則被稱為「托萊塢」和「考萊塢」電影,他們共同構成了印度電影的全部。但寶萊塢,的確是印度電影對外輸出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分支。

根據 Box Office India 的數據顯示,2017 年印度五大電影中有四部是寶萊塢。由此可見寶萊塢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

而寶萊塢,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用了將近十年時間。

印度電影產業高歌猛進的十年,使得國內擁有近 100 家電影製片廠、1.3 萬家電影院、500 多家電影雜誌以及 30 多萬電影從業人員,每年產出電影近 1500 部。

摒棄了當年粗製濫造,印度電影在多元化方面下足了功夫,不再僅限於愛情歌舞片,觸角延伸到與教育、科技、人文環境等方向發展。

同時,隨著印度電影市場的愈發成熟和超級明星及編劇加入,加上富裕的影視製作公司在背後支持以及全產業鏈的升級,共同造就了像《摔跤吧!爸爸》《起跑線》等現象級題材電影,引得叫好聲一片。

受益於當前印度電影在海內外的強勁發展趨勢,寶萊塢的精品電影未來可期。

搶灘中國

根據德勤印度和電影發行商協會(印度)的一份報告,2017 年寶萊塢電影《神秘巨星》在中國的收入接近 1.2 億美元。這個成績是印度市場的 9 倍!

同樣在中國爆火的《摔跤吧!爸爸》,也以其主演阿米爾汗的超強人氣和吸金能力,在電影上映 5 天就創出了票房破億的優異戰績,隨之豆瓣評分也達到了驚人的 9.3 分,可謂嘗盡了叫好又叫座的甜頭。無獨有偶,這個成績同樣甩了印度市場好幾條街。

中國素來不是印度電影的溫床,但是令人驚奇的是,通過過去十年市場不斷試水,國人對印度電影的興趣卻在不斷推高。

德勤在去年發布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摔跤吧!爸爸》成為了除好萊塢以外在中國市場票房收入最高的外文電影。這一結論使得印度電影成功搶灘中國市場得到了又一佐證。

反觀在中國獲得巨大成功的印度電影,都逃不過對現實題材的深度剖析和反思。印度與中國有著眾多共同的社會問題,人口與環境,女性地位與教育方差,讓印度電影講述的社會故事總能讓中國觀眾似曾相識。

從《摔跤吧!爸爸》的勵志情懷,到《起跑線》傳達出的為擺脫命運枷鎖的掙扎,我們似乎總能在電影的某個分鏡頭和角落裡感受到現實對個體的映照,引發中國觀眾的深刻共鳴。

不得不說,作為鄰國,印度確實以其獨特的現實視角和大膽創新,成功挑逗了中國觀眾的味蕾。

電影界的「工業革命」

如今的電影市場,早已不是好萊塢穩坐霸主的時代了。

回顧每年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電影節和最佳影片,就能夠從中看出不同而微妙的風向標。

寶萊塢的崛起,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是什麼讓它在十年之間磨成現在的一把利劍。

與好萊塢成熟的工業化體系相比,寶萊塢電影總體來說還是小成本,小製作。華麗繁冗的歌舞段落,普遍存在的超長片長,都是寶萊塢電影極具代表性的特徵。

但不得不說,好萊塢還是從一定程度上深深地影響了寶萊塢電影曾經的「套路」。

美國是一個極崇快消文化的國家,而電影的工業化進程也使得即便文化輸出也可以輕而易舉的走上流水線的生產之路。觀眾很容易發現,「系列電影」是好萊塢工業化最具代表性的特徵,無論是像《金剛狼》《碟中諜》,還是《哈利波特》《復仇者聯盟》,一個主題可以像潮水一樣,不停翻湧。

印度電影同樣參考了好萊塢的套路,《巴霍巴利王》的上下兩部一經推出,便在本土市場上獲得超強口碑和不俗的票房成績。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超寫實類型片的爆紅,使得寶萊塢電影的崛起乘上了東風。這種自成一派的「印度工業風」,在全球化浪潮中竟成了其站穩腳跟的獨門利器。

而其題材的百無禁忌,更可以讓它放肆大膽地直面那些尖銳的社會問題。從印度社會的貧富差距、女性平權到兒童成長,一波波優秀的電影人勇敢地揭露出印度社會的陰暗面,並給出了自己堅定的態度。

例如《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直接把鏡頭對準印巴地區長期以來的矛盾和宗教衝突,《起跑線》探討的是敏感的「升學擇校」教育問題,而電影里關於「學區房」、爭搶教育資源的情節,仿佛就是在看中國人自己的故事!

遺憾的是,中國十分缺乏這類直擊痛點的現實題材電影,往往是歌舞昇平、不痛不癢的喜劇片,占據了重要檔期的主流。而動輒幾千萬上億的流量明星片酬如何讓剩下的慘澹成本製作出一部直擊心靈的佳片?

寶萊塢妥妥地靠着故事情節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而這種「智取」,對印度社會的影響,必將是深遠和良性的。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