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55公里港珠澳大橋 帶動粵港澳大灣區起飛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4-03 16:48


文╱ 楊瑪利、邱莉燕  


一座跨越香港、澳門、珠海三地、長達 55 公里的世紀大橋,即將在今年年中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是全世界第一個橫跨三個政治體制的橋梁,由三地政府共同出資共建,豪砸 1200 億人民幣(約 6000 億台幣),興建人類建築史上留名的超級工程。

未來這座大橋,將讓廣東省、香港、澳門組成「一小時生活圈」,其中難度極高的「橋島隧」工程,更讓全世界看見中國建築工程的超高水準,甚至已被英國《衛報》列為「世界新七大奇觀」,這座橋梁的魅力究竟何在?

《遠見》團隊率台灣媒體之先,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前親自登上體驗,除了探究工程背後的艱辛,預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飛的願景,更挖掘出珠三角台商的新機會。

珠海,隔著珠江出海口,與深圳遙遙相對。兩個地方,原本都只是小漁村而已。但,70 年代末期大陸改革開放後,兩個遙遙相望的小漁村,命運卻大不同。

緊鄰香港的深圳,善用香港國際港口與機場的運籌優勢,像插上了翅膀,如今已是 1000 多萬人口的高科技大城市。

耗時 14 年 三地政府出資共建

而緊鄰澳門的珠海,每年上千萬旅客到澳門賭一把後就離開,無法惠及珠海。目前珠海人口 100 多萬,一直像澳門的後花園,不少澳門人三不五時就到珠海吃喝一頓,看看海景再回家。

一位澳門人在交界的拱北海關,一邊幫《遠見》記者帶路一邊說,「我每隔幾天就來珠海,很熟的,這裡海邊很漂亮,吃點東西再回去。」

蜿蜒數十公里、沿著海岸線鋪設的濱海步道,就是最讓澳門人留戀的珠海風情。珠海人把這條路稱為「情侶路」,沿著這條路欣賞海景、吹著海風、笑談人生,成為無數情侶們從日出走到日落、從年輕走到年老的夢幻之路。

但如今,珠海的命運即將大幅改變。

漫步情侶路,遠眺大海,可以清晰見到一座大橋在海面上蜿蜒而行,直到看不見天際。這就是規畫與施工超過 14 年、預計 2018 年中正式通車的港珠澳大橋。

透過這座橋,珠海可在一小時車程內直抵香港,不再像過去,得先到澳門、再搭船赴港。不管是人流與物流,都將像深圳一樣方便。

當初興建這座橋的目的,就是為了帶動珠海等廣東省西區的發展,並進一步將廣東省、香港、澳門組成一個一小時生活圈。

自規劃以來,港珠澳大橋本身就成為世界上最受矚目的橋梁之一,因為它有許多世界第一。

首先,這是世界上長度最長的跨海大橋,長 55 公里。

第二,它也是全世界第一座橋橫跨三個政治體制,由中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資,共建共管。起點在香港赤臘角機場島的東面,一路在海上行駛,直達珠海澳門口岸後,再分兩條路,一條通往澳門,一條通到珠海。

另外,這座橋也堪稱世界上難有的「超級工程」。行經中華白海豚保護區與香港國際機場航道,均挑戰施工難度。

至於總投資 1200 億人民幣(近 6000 億台幣),也堪稱世界之最。

難怪乎這座大橋被英國《衛報》(Guardian)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觀之一」,至今已接待了成百上千的「觀橋團」,包括各國官員、國際工程人士、財經專家,甚至諾貝爾獎得主莫言等,都受邀搶先體驗。 

近來大陸各大電視節目,也都不會錯過這座橋的壯觀身影。2018 年 2 月農曆除夕當晚,央視著名的春晚聯歡節目,就把整座橋當成大型表演舞台。由百度、比亞迪、雲洲智能、零度智控和高巨創新等企業組成的「海陸空」高科技表演,就在大橋上亮相。

當晚,上百輛無人車隊在橋上表演「8」字型交叉的高難度動作、80 艘 1.6 公尺長的無人艇由橋下穿越,點燃焰火,映襯著宛如海上游龍的大橋;而 300 架無人機則在橋上盤旋,投射出 3D 立體海豚與「新時代」的字眼。

今年農曆年前,《遠見》採訪團在天剛濛濛亮時,通過公安卡哨的檢查,成為第一家上橋採訪的台灣媒體。一來到寫著「港珠澳大橋」偌大招牌的收費站,氣勢磅礡,共 18 個出口,預計開通後,一排排車隊等著通過的景象肯定十分壯觀。

「我的小半輩子就在這條橋上了,」親自接受《遠見》採訪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笑著說。

眼前這位局長,笑容可掬、知無不答,穿著專業工程制服,是廣東省最知名的橋樑專家。從小資優的他,升學一路跳級,國小只念四年、國中二年、高中一年,14 歲時碰到文革後第一次大學招生,學校老師叫他去考看看,沒想到就考上了上海同濟大學路橋系,成為該校當時年紀最小的大學生,與班上同學最大差 14 歲。

畢業後他落腳廣州,參與了許多重要的工程建設,並於擔任廣東高速公路董事長時,參與過珠江第一座跨江大橋—虎門大橋的建設。

因此當 2003 年 8 月中國務院批准三地興建大橋時,第一個想到的負責人選就是朱永靈。這座橋的誕生的點點滴滴,沒人比朱永靈這位總舵手更熟悉。六年規劃、八年建設,通車後還要再花兩、三年驗收,這條橋預計耗掉朱永靈至少 17 年的歲月。

獨特橋島隧工程 打破現有紀錄

採訪時正逢農曆春節前夕,他說,自從施工後,深怕工程遇到任何狀況,他已經七年沒回家過年了,「家鄉的爸爸每年等我回家過年,今年應該可以了。」其實為了這座橋,沒回家過年的工作人員,何止朱永靈,「我們還是有奉獻精神的,」他笑著說,並回頭問問身旁同仁,「今年可回家過年嗎?」由於工程大致完成,大家紛紛回答,「今年應該可以了吧!」

港珠澳大橋在設計施工上,也有許多困難。例如靠近香港國際機場,必須避開高度限制,就讓團隊費盡苦心。

由於海上大橋的跨度為 700 公尺,導致橋塔的高度至少得 200 公尺以上,但鄰近機場時,由於限高 120 公尺,只好做海底隧道。

但,當橋走海底隧道時,又得考慮到海面上船隻的航道深度,若要走 30 萬噸的郵輪,隧道頂部就必須埋在水面以下 29 公尺,加上隧道本身有 11 公尺以及基礎設施,施工得達水下深度 46 公尺。

從沉降至深海底、再浮出水面,也成為難度最高的部分。工程團隊在出海面的兩端,先打造人工島,再從人工島打造海底隧道,然後再銜接橋梁,統稱「橋島隧工程」。

「橋島隧」中的隧道,全世界規模最長、達 6.7 公里,無疑讓團隊嘔心瀝血。

這裡採用的是沉管隧道,先在海底挖一條溝槽,接著依序放下一節節巨大的沉管,再連接起來,「在世界上第一次有人這麼幹,」朱永靈說。

隧道的沉管全部預鑄生產,先在工廠以混凝土製造完成,再通過 8 艘大馬力的拖輪船拖航到 13 公里外的施工海域,以釐米級的誤差安放到海底基槽中,一一對接,形成一條海底隧道。

單個標準沉管,長 180 公尺,重達 8 萬噸,體量相當於一艘中型航空母艦,工程建設團隊等於造了整整「33 艘航母」,花費 100 萬方混凝土。最大作業水深 46 公尺,得深入海底進行沉放。

沉管預鑄也很困難,最大的問題是不能有一條裂縫,因為放置在 40 多公尺深的水底,若有裂縫,水一定滲進來。

「100 萬方混凝土一條裂縫都沒有,全世界都很驚訝,」朱永靈驕傲地說。

至於隧道兩端的東西兩個人工島,各全長 625 公尺,空中鳥瞰,呈現橢圓形,採用扇貝的設計理念,每個人工島的總面積約為 10 萬平方公尺,採用鋼圓筒圍護成島的施工方法,得以快速成島,「兩個島只用了 207 天就做好,」朱永靈說。

當行車於橋上時,無論是駕駛或乘客,都不會感到車子已進入海底隧道,或正從海底隧道往上浮出水面,可見工程銜接的「優雅」。

2016 年珠江迎來有史以來最強天鴿颱風,珠海市內淹水一片、損失慘重,當時港珠澳大橋測到了 17 級陣風,可是毫髮無損,桿一根歪的都沒有,標誌牌一塊都沒掉落。

回想一路走來,艱難工程外,朱永靈也認為前期研究也痛苦,原因就出在橫跨三地的政治體制。

標準就高不就低 公開透明零投訴

由於三方的思惟方式不同,技術標準建設程序都不一樣,最後採取「就高不就低」的標準,把三方統一起來。

比如橋樑寬度,內地是 3.75 公尺,香港是 3.66 公尺,就採用內地標準;內地的橋樑設計年限是 100 年,香港是 120 年,就按 120 年去做。

「如果港珠澳大橋是一個純粹的中國項目,做不到今天這個水平,」朱永靈表示。

另一方面,中國的決策程序比較有效率,更能解決建設中的糾紛。例如,沉管曾發生沉不下去的狀況,後來以衛星追查,發現原因是珠江上游很多採砂場,一邊採砂一邊洗砂,讓水底的含沙量過高。

一得知採砂影響港珠澳大橋施工,廣東省政府立即召集 200 多家採砂場開會,要求暫時停工。「兩天之後,所有採沙船就全部撤走,」停工一年多,等大橋蓋好才復工,「這在其他國家是做不到的,這就是中國的制度優勢,」朱永靈點出關鍵。

再說招標,香港澳門都會派人參加,過程一切透明,「貓膩無所遁形」。到目前為止,招標 49 項、300 多億元人民幣,沒有一例投訴。目前正在進行驗收、試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深受各界期待。

珠海台協會長、地球膠粘董事長葉飛呈觀察,這座橋將讓珠海從之前的珠三角西岸交通末端,搖身變成珠三角交通樞紐,將是巨大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等「紅利」的最直接受惠區域。

「大橋通車,將會推動珠三角城市中心的南移,」葉飛呈指出,香港是金融經濟中心,澳門是旅遊中心,珠海將是觀光及物流中心,「三個中心結合起來,距離縮短,前景相當廣闊。」這座「升級之橋」,預告著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騰飛。

 

來源:《遠見雜誌》 2018 年 4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遠見雜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