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核心:時薪增速的假跳與假摔之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3-15 17:56
摘要:民生證券張瑜指出,美國 1 月時薪增速數據跳漲的原因,在於極端天氣降低了工時,周薪穩定的前提下倒算出的時薪陡增,是「假跳」;而 2 月氣候影響減弱,時薪增速回落是真實的季節性衝擊退潮的表現,是「真摔」。
民生證券張瑜 13 日發布的宏觀專題報告中,就美國股債市場的核心宏觀數據——時薪增速今年 1-2 月的表現進行了梳理與解讀。
張瑜指出,美國 1 月時薪增速數據跳漲的原因,在於極端天氣降低了工時,周薪穩定的前提下倒算出的時薪陡增,是「假跳」;而 2 月氣候影響減弱,影響地區轉向中北部,對工時的衝擊作用減弱,2 月時薪增速回落是真實的季節性衝擊退潮的表現,是「真摔」。
放眼全年,民生證券研報認為美國時薪增速 2018 年難有跳漲,由於工時基本穩定,整體薪金增速也將維持溫和,回到 17 年年末的水平,平均水平在 2.6%-2.7% 左右,直接跳升到 3% 的可能性極低,市場過高的通膨預期面臨修復。
研報提示,過去兩個月通膨預期過高,推升美債利率的市場情況,與 2016 年年底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薪金增速未來連續幾個月平穩(進一步回升的力度不及市場預期),那麼美債利率現在漲得越多,後續的回落也就越為確定(2016 年年底的債市利率超漲,2017 年美債利率下修是全年的宏觀主題),數據值得持續關注。
上述結論風險是美國經濟增長遠超預期。
薪資數據矛盾與其背後周薪、時薪、工時三者的聯繫
研報指出,1 月跳漲的薪資數據中出現了周薪和時薪的明顯分歧,即周薪年增率增速減弱而時薪年增率增速跳漲的問題。2018 年 1 月美國私人非農員工平均時薪年增率上漲 2.89%,較 2017 年 12 月上升 0.3 個百分點,但周薪年增率上漲僅為 2.59%,較 2017 年 12 月下降了 0.3 個百分點。
回顧歷史數據,除了經濟危機時期,周薪增速和時薪增速的波動基本保持同步,而此次造成周薪增速和時薪增速走勢相悖的因素,張瑜認為是工時下降造成了一定扭曲作用。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統計說明,時薪是由統計的周薪和工時數據推算而得,即時薪 = 周薪 / 工時。時薪中長期的走勢跟隨周薪由宏觀經濟等一些基本面因素決定,短期內時薪作為倒算數據則可能會由於工時衝擊而出現「被動」的波動。當工時短期內向下波動,會反作用推動時薪上漲,造成時薪增速高於周薪增速,甚至兩者變化方向相悖的情況。
2018 年 1 月美國私人非農員工一周工時僅為 34.3 小時,較上月直接減小了 0.2 個小時,為 2016 年 12 月以來的低點。工時數據波動很小,一般月度之間的變化不超過 0.1 個小時,此次工時減少 0.2 個小時,已經足以對周薪和時薪增速造成扭曲作用。若我們排除此次工時的過度波動,假設 1 月工時為 34.4 小時,即比 2017 年 12 月少 0.1 個小時,那麼時薪年增率增速將下降至 2.6%,基本符合 2017 年全年的時薪增速中樞,延續 2017 年走勢。
來源:民生證券
極端氣候和罷工短期影響工時 2018 年第一季結束後或將褪去
張瑜指出,影響工時的因素,長期來看取決於經濟增長,與 GDP 增速正相關。而短期來看,工時常因一系列意外因素出現短期波動,比如極端氣候、集體罷工。
2017 年 12 月底至 2018 年 1 月,美國尤其是東北部城市受寒冬極端天氣影響嚴重,工人出勤亦受到影響,工作時間下降。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2018 年 1 月共有 182.3 萬名員工因天氣原因出勤時間未能達到 35 小時,另有 49.6 萬名員工因天氣原因沒能到到崗工作,直接導致總體工時下降,時薪增速出現跳漲。
回顧經濟危機後至今三個因素間的關係:因天氣因素未能工作的勞動人數,工時年增率增速,時薪年增率增速,可以發現當因極端天氣未能到崗工作的勞動人數驟增,工時均對應下跌,時薪年增率增速出現大幅跳漲(對比上月跳升 0.2 個百分點左右)。
來源:民生證券
研報強調,此次受氣候影響未能工作的勞動人數集中在一般服務業、製造業、貿易業和運輸倉儲業,這幾個行業的工時減少是最為明顯的。
上述四個行業或為就業人口占比極高的行業,或為平均工資明顯低於總體平均水平的行業,因此集中在這幾個行業的工時減少對就業總體的影響更大,對總體時薪水平的拖累作用則明顯減小。
來源:民生證券
結合今年三月初「炸彈氣旋」再度襲擊美國東部,強降雪影響十餘州,具體影響仍需待 3 月氣象數據公布後再做分析,張瑜認為二月工時將回升,對時薪增速造成的扭曲作用將減小,但波動作用有可能在三月重現;天氣因素對美國工人時薪的影響,或要在 2018 年第一季結束後才會完全褪去。
儘管近期美國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但貿易戰影響到實際貿易增速上有一定的滯後性,民生證券預期 2018 年前第三季的貿易增速依然較好。
來源:民生證券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