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3月降準時機成熟 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
鉅亨網新聞中心
北京(CNFIN.COM/ XINHUA08.COM)--澳新銀行最新研究報告指出,1-2月實體經濟活動數據非常疲弱,這意味著3月份央行降準的可能性上升。如果降準輔之以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放松將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影響。雖然貨幣政策寬鬆可能帶來人民幣走軟,但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從2014年11月降息以來進入貨幣政策的寬鬆周期。2015年2月,央行降準並再次降息。然而,這些政策的效果卻仍然有限,過去數個月里,境內市場利率反而出現了上升。
在此期間,境內3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這一反映中小型銀行實際融資成本的指標,在過去的一個季度中均維持在5%以上。這意味著中小型企業的實際借貸成本也在上升。
同時,中國企業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在過去兩年中也維持在6.8-7.0%的水平。而由於同期的PPI通脹率維持在-4.0%左右,中國企業的真實利率在10%以上。由於真實利率走高不斷擠壓企業的利潤,企業將不得不減少資本投資的開支。此外,公司也傾向於盡快還清高利率貸款,這將導致資產負債表的收縮。
報告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寬鬆貨幣政策還沒有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而1-2月實體經濟活動數據也非常令人失望,這意味著第一季度GDP增長率可能低於7%,因此也需要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松。
更重要的是,盡管資金成本走高意在迫使產能過剩部門去杠桿化,但實地調研表明,這一過程中,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卻更大。這是因為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惜貸”,與此相反,在經濟下行時期,地方政府往往會給國有企業提供支援,這使得國有企業更容易從金融體系中獲得融資。
報告指出,進一步注入流動性(例如降準)的條件在中國已經成熟。資本不斷外流也進一步支援了這種觀點。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的基礎貨幣很大程度上受到資本流入的影響。然而,2014年全年的外匯占款僅為2013年全年的28%,這表明資本流入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最後兩個月,外匯占款出現負增長,這意味著資本外流已經開始。如果不通過降準來抵消這一效應,中國的貨幣供應將出現不足,這將導致流動性進一步從緊,從而推高市場利率水平,增加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澳新銀行認為,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寬鬆,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來配合。中國財政政策並沒有想像中積極。央行的財政存款在2013年和2014年增加7860億元和2670億元,而2011年和2012年分別下降1540億元和198億元,這意味著財政政策並非如政府所聲稱的那么積極。
報告最後指出,貨幣政策寬鬆可能導致人民幣走軟,因為貨幣政策寬鬆、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美元走強將勵資本外流,增加人民幣貶值的壓力。理論上來說,人民幣的適度貶值將支撐出口的表現。但由於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積累了大量外債,央行不會允許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因為這將帶來中國的金融體系的動盪。
盡管央行所設定的人民幣中間價保持穩定,但企業對沖手中美元債務風險的行為可能導致人民幣匯率在交易波動區間的弱方波動。通過中國官員對人民幣走勢的言論,以及央行所設定的中間價走勢,人民幣波動區間不太可能擴大,也不會允許人民幣大幅貶值。
中國政府還需要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以應對經濟增長放緩、通縮風險上升並幫助企業有序去杠桿化。預測中國今年內將再降準100個基點,並降息25個基點。1-2月實體經濟活動數據持續疲弱意味著,政府在3月份內再次降準的可能性在上升。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