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碼】直播業砥礪前行:2018告別低俗 孵化大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1-29 17:26
說起直播行業,很多人一定會驚呼,就是那個近年來最賺錢的新生行業吧!
實際上,直播業的風風火火停留在2016年之前,2017年,直播業迎來了倒閉潮和各種不平靜。
2017:一年消失上百家大頭出現
據中國演出娛樂行業協會網路表演(直播)分會聯合“中娛智庫”發佈的《2017中國網路表演(直播)發展報告》,截止2017年末,全國共約有200多家公司開展或從事網路表演(直播)業務,較2016年減少近百家。
在直播平臺倒閉了近三分之一、並有大批因違法違規被查處的同時,資源也開始向少數大頭企業集中,並實現行業營收規模的不減反增,中小直播平臺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2017年我國網路表演(直播)市場整體營收規模達到304.5億元,比2016年的218.5億元增長39%。可見,“大頭”平臺的用戶群體穩定性增加較快,用戶的“打賞錢”加速向大平臺流入,對應的品質欠缺的小平臺則恰恰相反,直播業:倒閉潮還在繼續,大頭愈做愈大。
2018:直播平臺往哪走?
新的一年,直播業還會有什麼靚麗的風景?
首先,2016年可以說是直播業的黃金時期,這一年年底,直播用戶的規模達到4億,可以說是實現了野蠻增長。在缺乏規範制約的背景下,直播業當時出現的主要問題是:依靠低俗內容吸引眼球,由此帶來的違美、違德、違常、違俗等行為。
這樣的“毒瘤”必然要接受法律規範和民眾監督的嚴峻考驗,2017年初開始,包括虎牙直播、YY直播、秒拍等在內的眾多平臺開始整改,2017年6月,網路直播總用戶規模下降至3.43億,“瘋狂增長”被有效遏制。
目前,餘下的直播平臺繼續在內容上做“自我淨化”,最大程度抵制低俗內容。
除了內容正在淨化以外,運營和資金上,營收不佳的中小平臺也在接受另外一個維度的考驗。包括內容同質化、資金不足、抗風險能力弱,都在制約著中小平臺實現可持續的營收。
據悉,為了實現“自我淨化”以防止違規,映客、熊貓、鬥魚等大平臺都在增加對內容審核的投入,包括“7×24小時”值守,這無疑使得平臺的運營成本大大增加。
可見,隨著監管到位,不論從內容上還是運營上,直播平臺的發展都在趨於穩定和標準化,告別了低俗和內容同質化,留下的必然是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
告別了以網路主播個人秀來吸引眼球的商業模式之後,“直播+教育”、“直播+電商”開始推動直播與多個行業融合發展,以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
另外還有觀點認為,諸多線下火爆的娛樂活動、電視綜藝等如果搬上直播平臺,也能夠帶來新增的用戶追捧,這是直播業重生的“第二春”,畢竟,2017年能夠在平臺減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實現總營收39%的增加,這個行業還大有前途可言。
走向專業內容,走向垂直領域,“大頭”平臺的盈利模式變得清晰穩定,中小平臺加速洗牌、告別低俗,蛋糕在做大,結構也在優化,這就是我們可以展望的2018直播業。
作者:張欣然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註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