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了”指數“綠了”個股 A股今年近三成上漲逾七成下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1-08 09:37
每經記者王海慜每經編輯謝欣
今年以來,A 股市場出現嚴重的結構分化現象,如果沒有踏准市場 “節奏”,投資者很可能是賺了指數卻不賺錢。據 Wind 資訊統計,截至 11 月 7 日收盤,除去今年以來上市的新股,滬深兩市有超過 2000 只個股今年是累計下跌,佔兩市個股總數的比例超過七成,其中累計跌幅超 20% 的個股超過千隻,而兩市漲幅超 20% 的個股還不足 400 家。
從 10 月底到 11 月初,雖然 A 股整體出現一輪階段性調整,不過仍然有一批個股股價連創新高。據統計,在此期間股價創出歷史新高的多是今年以來持續走強的科技藍籌。與之相對的是,傳統週期行業的龍頭股已風光難現。因此,有主流券商通過量化指標篩選出了 “稀缺科技 50” 概念。
今年個股兩極分化嚴重
據 Wind 資訊統計,今年截至 11 月 7 日收盤,剔除今年來上市的新股,滬深兩市總共有 829 只個股上漲,佔比為 27.36%;而多達 2189 家公司今年來累計下跌,佔比高達 72.24%。
據統計,今年以來累計跌幅超 20% 的個股有 1136 只,這 1136 只個股中有近 280 只來自創業板,剔除今年上市新股,佔創業板個股數量的近 50%,這一比例要高於中小板和主板。此外,在這 1136 只個股中有 150 只是於 2016 年內上市,佔全部當年內上市公司數量的 66%。而另一方面,除去新股後,今年來累計漲幅排名前 100 位的個股中,有超 30 只個股的總市值超過 500 億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今年的指數上漲行情由大市值個股主導。而剔除新股後,漲幅超 20% 的個股不足 400 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2016 年,在當年滬指累計下跌 12.3% 的背景下,全年累計跌幅超 20% 的個股有 1080 只,數量還少於今年。另外,在去年跌幅排名前 200 名的個股中,有約 170 只今年以來繼續下跌。
雖然今年以來大部分個股處於下跌狀態,不過在 A 股各大指數中除了創業板指數外,其餘主要指數今年均出現上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指數的上漲與其主要的權重股表現較好有一定關聯,如上證指數前 10 大權重股今年以來全部上漲,深圳成指的前 10 大權重股除了溫氏股份外其餘也均上漲,這些權重股中不乏貴州茅台、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美的集團、海康威視等這樣的 “漂亮 50” 公司。中小板指數的前 10 大權重股也全部上漲,其中有一批今年以來股價翻倍的牛股,如海康威視、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大華股份、科大訊飛等,而創業板指數的前 10 大權重股今年以來有 4 家卻出現了下跌。
對此,有券商策略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上一輪牛市普漲是在幾次降息後流動性寬鬆的背景下,而結構性上漲才是市場的常態。一般而言,當年景氣度改善的行業和個股通常會有較好的市場表現。
券商篩選出 “稀缺科技 50”
據 Wind 資訊統計,10 月 31 日~ 11 月 6 日期間,雖然 A 股各大指數處於階段調整中,不過兩市還是有一批個股逆勢創出歷史新高。除去新股和次新股外,在此期間曾創出股價歷史新高的個股有近 30 只,其中主要是三安光電、海康威視、中興通訊、信立泰、亨通光電、海能達、恆瑞醫藥、復星醫藥、大華股份、隆基股份、長春高新、大族激光、青島海爾等今年以來持續走強的科技藍籌。而另一方面,近期 “漂亮 50” 的分化跡象越來越顯著,具體表現在來自傳統週期性行業的龍頭股與 TMT、生物醫藥等行業的龍頭股走勢分化明顯。
對此西南証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朱斌認為,出現這種現象表明市場對傳統行業未來的業績前景確定性存在疑慮,而具有成長性的科技龍頭股確定性更高,預計這種分化將可延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最近部分主流券商也高度關注這一市場現象。日前,有主流券商通過納入企業研發支出和扣非淨利潤的量化指標篩選出了 A 股的 “稀缺科技 50”,這 50 只個股均來自於 TMT、生物醫藥等科技型行業,其中包括了中興通訊、美的集團、海康威視、三安光電、大族激光、恆瑞醫藥等今年來持續走強的科技藍籌。而就研發支出佔比來看,這 50 家上市公司中,有部分上市公司 2016 年的研發支出佔營收的比例超過 40%,如北方華創、恆生電子、四維圖新。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