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問題 讓大陸共享KTV業者陷入難言困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9-20 12:27
「共享經濟」在中國大鳴大放,但「共享 KTV」卻快摸到「天花板」了。據 36 氪報導,「共享 KVT」進入成本不高,一套影音系統, 一個觸控式螢幕,2 副耳機 2 個話筒,1 台空調,裝在一個大盒子裡,通上電通上網,這個迷你 KTV 就誕生了。不過以下這些問題讓它陷入了難以言喻的「困局」。
〈收入不抵租金和管理費〉
現在的迷你 KTV 市場有 3 種模分別是購買、代理、自營。每台迷你 KTV 占地面積大概在 1.5 平方公尺左右,每天付給購物中心 350 元人民幣,租金和管理費,如無意外,在商場裡的每部機器一天收益 300-500 元人民幣不等。
但實際上每天的收入才 200-300 元人民幣,甚至只有數十元人民幣,不但無法收支平衡,更別談賺錢了。而且有些地方投放越多,虧的越多。
有業者分析,到目前為止,能夠做到賺錢的迷你 KTV 只占自己投放總數的不到 10%,大部分都是虧錢,小部分勉強維持租金和管理成本。
〈納涼的.. 多過唱歌的〉
業者還發現,大部份的的迷你 KTV 唱歌的人少,乘涼的人多,還常被逛超市的人佔用休息,甚至還有學生在裡面做功課!
迷你 KTV 長時間被佔用,會讓很多真的想K歌的客人沒辦法使用,對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尤其是越是投放在人流密集的區域,佔用迷你 KTV 的「閒人」就越多。
〈損壞、維護成本大增〉
迷你 KTV 的螢幕、麥克風、耳機、桌椅是經常被毀壞的設施,雖然不同廠商對設備毀壞有一定的賠償規則,但「索賠」成本太高,也很困難,因此許多承包商或者代理商都是自己掏腰子維修,成了一筆為數不小的成本。
此外,如果維修投入不足,或索賠過度,業者與消費者之間也會傷了和氣,最後「人和」也淪陷了。
〈衛生維護成本負擔重〉
在傳統 KTV 裡,話筒的「衛生」一直是商家最頭痛的問題,迷你 KTV 更是細菌孳生的溫床。儘管業者每天消毒,但每天一波接著一波的人用嘴對著話筒「噴口水」,很難做到「衛生」滴水不漏。「紫外線」消毒效果也不佳,難以抑制和消滅細菌,話筒異味四射。
這些「衛生」的日常維護全都要業者自己「埋單」,進一步侵蝕迷你 KTV 的獲利空間,長期下來,維護投入自然「銖施兩較」。
〈嘗鮮退場、線上K歌成硬傷〉
在「嘗鮮」之後,許多消費者的獵奇心態逐漸退卻,掩蓋在「新鮮感」之下社交不足的弊端逐漸成了迷你 KTV 的硬傷。此外,「社交開放」的量販式、「錄播分享」的線上K歌軟體,也吸走了迷你 KTV
的歌迷。
〈同質化、門檻低、創新難〉
由於「門檻低」,迷你 KTV 像吃了「激素」般的澎脹,上演著「百團大戰」。初期進入的競爭品牌不多,但今年初爆發期後,大量新的品牌廠商「井噴」,就連最先進入廠商所設置的「區域保護」(一個區域只投一定的量) 機制也完全失效。
創新方面,現階段所有的品牌「玩家」都是在外形、音質、設備上下功夫,優化再優化,但除此之外,很難想到有更新的創意可以為迷你 KTV 賦予能力。
對從一開始的友唱、咪噠發展到現在不下 20 家品牌的迷你 KTV 品牌業者來說,同質化、門檻低、創新難,似乎已經讓這一行業觸及到了本身就不高的「天花板」。
「共享經濟」本身就是一項創新,但是迷你 KTV 真的很難想像有繼續創新的空間。在部分廠商紛紛融資擴張之後,留給「共享 KTV」經營者和代理商的無疑是難言的「困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