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廷:鏡頭底下,我的台客人生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7-08-04 17:38
文/周佳蓉 圖片提供/林冠廷
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哥林多前書〉
一個很台的 YouTuber
想像有個人跟拍你一整天,他所拍攝的畫面將流傳給眾人觀賞,並且成為評斷你人生的依據。你要如何為人記憶,這一天、這支影片,就是關鍵。
「如果把生活想像成有個人在一旁側拍,那麼每一天都將會是精采而有意義的。」對林冠廷來說,這不僅是一種隱喻,更是他的日常實踐。
帶著 ABC 腔調,時常以英文語助詞帶過思索時的停頓,林冠廷講起話來顯得有些羞澀,不過一拿起相機,整個人便自信滿滿。只見他神色自若地說著接下來要進行的任務,可能是挑戰當一天的街友,嘗試坐輪椅遊走大街小巷,或者過上一周沒有網路的生活…,再看著他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
從大學主修到進入職場,林冠廷做的事情都跟拍片、編導相關。過去,他專門為客戶拍廣告、拍 MV,但畢竟完成品掛的是別人的名字,究竟這項產品、這間公司的理念是否與自己相符並不那麼重要,也少了為自己負責與累積自身品牌的機會。之所以當起 YouTuber,不只是搭上網路新媒體的熱潮,也是為了將自身理念傳達給其他人。「『台客劇場』希望發揚臺灣人的精神,讓大家以身為臺灣人為傲。」林冠廷說,這是他在國外生活時,面對無數次「Taiwan? Thailand?」的疑問所喚起的決心。不過,問起什麼是「台客精神」,他又露出了一貫的羞赧,直說這實在考倒他了。
雖然嘴上說不清楚,但點開他所拍攝的影片,講述的是每個生活在臺灣的人所習以為常的情境──「少女的祈禱」一響起,大家便知道那是倒垃圾的前奏,但當有人邊跳芭蕾邊倒垃圾時,才發現原來倒垃圾可以如此優雅;在餐敘上爭相付錢是臺灣人常有的行為,但現在,只要學會五招「祕訣」,你就能成為「超搶手」…。
經由翻轉、拼接,臺灣特有的元素以全新的姿態呈現在大眾面前,看了讓人會心一笑。不過真正讓他一夕爆紅的,其實是一支環保紀實影片。
按下快門,點燃可能
「台客劇場」早期的影片皆經由縝密的腳本設計並由演員演出,做出來的成品就像一支支微電影,但後來一起合作的製片辭去工作,只剩林冠廷一人要負擔起策劃題材及拍攝、剪輯的工作,實在難以再複製以往的規格。於是,他乾脆拍起自己的生活,由他親自實踐「台客精神」。
第一支影片是一場撿菸蒂行動,「那次的計畫其實是出於一股忿怒的心情。」當林冠廷走在老家天津街時,踏出的每一步都能看見菸蒂的蹤影,與他兒時的記憶相差甚遠;行動派的他便拿起透明罐和長夾,沿途「蒐集」菸蒂。邊走邊撿才發現,將近一公里的街道上,竟然只有三個菸灰缸,也難怪容易讓人隨手丟棄菸蒂。
影片一如往常在週三晚間上傳,卻收到了不同以往的熱烈迴響,「其中最棒的回應,是一通來自環保局的電話。」
環保局邀請他到局裡參觀,並讓他瞭解環保局針對亂丟菸蒂的處理方案。一陣子之後,當他再次走上天津街時,發現確實產生了改變:沿路的煙灰缸增加了十一個,地上的菸蒂也明顯減少,他有感而發:「以前的微電影讓人看了開心、有趣,但好像也只停留在情感上的抒發,可是環保影片不一樣,它可以帶來具體的影響。」
下一支引發熱議的影片同樣是關於環保,他先是過了一星期的「便利人生」,並蒐集過程中製造的垃圾,隔一周則過上一段「環保人生」,出門攜帶餐具、餐盒,以不製造垃圾為目標。
「其實『便利人生』是我一直以來的生活型態,差別只在於,以前用完就把垃圾給丟了,但為了那次的拍攝,我將每一分垃圾保留下來;看著一星期的『成果』,真的讓我嚇了一跳。」過去的他,每天都要喝上一瓶罐裝飲料,對自己製造的垃圾也毫無察覺,但在實際實驗過後,竟也促使他改變生活型態,「我開始減少喝瓶裝飲料,每天自備水瓶,用餐前也會考慮是否會製造過多垃圾…。」不只如此,有不少網友受他啟發而展開「環保人生」,甚至號召群眾,舉辦自備環保餐具的活動…。
雖然環保生活聽起來很麻煩,在過於便利的臺灣社會可能會遇上不少阻礙,甚至顯得有些突兀,但藉由林冠廷親自實踐,讓人看見,改變並沒有想像中遙遠。
鏡頭內的林冠廷嘗試著不同類型的生活,這樣的精神甚至延伸到鏡頭外,影響了現實生活中的自己以及網友們。
冰冷的鏡頭下,往往是溫暖真實的互動
在這個「網紅」氾濫的時代中,林冠廷誓言要當個最特別的 YouTuber。到底特別在哪,他沒說得太清楚,倒是提起了兩次體會最深的拍片經驗;這兩次,都跟人的互動有關。
一次是在街友愛心餐會中與一名街友阿伯的促膝長談,那次的拍攝原本是希望與餐會創辦人聊聊創辦理念,卻意外地與這名街友伯伯搭上話。他們談起街友該如何在街頭生存、在寒冬中洗冷水澡的撇步等等,「最讓我難忘的是,他原本在外商公司上班,家境也不錯,卻因緣際會做了兩年的街友。」
對街友的關注,起因於行經臺北車站時沿途遇上的街友。他甚至還曾體驗過一日街友的生活,但他直言,那樣的生活非常不舒服,一天的體驗已經是他的極限。面對這個議題,林冠廷並不覺得自己能夠幫上什麼忙,但他期許自己的影片可以成為一個引線,讓更多人去關注、去意識這群人的存在,「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你看到了,自然就會想進一步瞭解。」
另一次則是一場淨灘活動,他隨機選訂一個週六,便將消息發布在網路上,邀請網友加入行動;沒有事先申請,也不需事前報名,「總之,誰是台客、誰愛臺灣,誰就來。」
還記得活動前一天的天氣很惡劣,到晚上還不見好轉跡象,但隔天一起床,太陽就露臉了,讓這場淨灘活動有了好的開始。不過,這可不是一場玩樂派對,「要大家來做苦工,會有人來嗎?」林冠廷自己也半信半疑。一到現場,只見有人已經開始撿垃圾,之後民眾陸陸續續抵達,整場活動下來,大概來了兩百多人,讓他直呼不可思議。
在林冠廷的鏡頭下,整個過程被記錄下來:有民眾自行帶了一箱水,供大家解渴;也有人提供醫藥箱,以防不時之需。行程的最後,因為大家撿的垃圾實在太多了,原先只請了一輛民間回收車,根本裝不下,大伙只好集思廣益想解方:有人建議再叫一趟車,但代價是得再花四千元;有人提議聯繫環保局的垃圾車來載運,不過前提是得使用政府規定的專用垃圾袋…。就在一陣慌亂之間,好幾包專用垃圾袋出現了,環保局的車也來了,「這些全都不在我的規劃與準備中!」當大家以為要迎來完美結局之際,環保局的車卻在快抵達時陷入淤泥中,又得靠大家的力量把車子推出坑外。
講起當天的經歷,林冠廷眼神發亮,「這當中有驚險、有困難,有溫馨、有感動;層層轉折,簡直就是一部精采的劇本!」沒有精心策劃,反而能遇見意外的驚喜。
「我現在拍片通常只有初步構想便開始行動,不管最終結果是否與預期相符,但總有辦法收尾。」他說,隨走隨拍,因而更貼近真實生活。
身為 YouTuber,他不想只局限在網路上,他希望能夠藉由更多的任務與人建立更深的關係;那是一種回歸現實的平凡,一種真實的互動。他理想中的 YouTuber 形象,慢慢顯影。
【林冠廷】
「台客劇場」導演,受美式教育長大,卻忘不了骨子裡的「台客精神」,在異文化的衝擊下,反而更激起他愛臺灣、宣揚臺灣的心志。他相信,愛臺灣不該只停留在呼口號,真正的台客就要「拍」給大家看!
他所拍攝的影片皆關乎臺灣生活與在地文化,有些純粹幽默有趣、引人發笑,有些則溶入環境保護、弱勢關懷等議題。他希望藉由網路平臺發揮正面效應,喚起大家對這塊土地的重視,並能夠以身為臺灣人為榮。
*本篇文章由《張老師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來源:《張老師月刊》 2017 年 8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張老師月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