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大舉印鈔 美國通貨膨脹為何依舊低於2%目標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2017-07-24 21:42
過去十年間,美國央行大舉挹注數兆美元資金,進入銀行業與金融市場,然而通貨膨脹為何却依舊低於 2% 目標?
貨幣數量論認為,當流通的資金增加,支出亦增加,企業若無大量過剩產能,便將調高商品價格。
然而,即使勞工市場接近完全就業,通貨膨脹却未見上升,且短期內,依舊難以上升,理由有四。
第一,儘管薪資佔美國國民收入的 63%,且 4.4% 失業率接近完全就業,然而,由於移民及低勞動力參與率,美國依舊擁有大量臨時勞動力。
雖然川普政府大力取締非法移民,但却也增加發給臨時簽證,以解決勞工不足問題。無論如何,大多移民均是合法進入美國,每年逾 100 萬人。這些人讓物價難以上揚,通貨膨脹因而依舊偏低。
第二,美國經濟結構改變,對國內能源與科技業的依賴增加,而全球化則讓美國經濟出現大量未使用產能。
美國產能使用率接近 77%,以往高點接近 85%,其產品價格因而難以上漲。
當原油價格突破每桶 50 美元,頁岩油生產商便爭相生產。石油業寬鬆的貸款讓生產商得以不斷生產,甚至出現虧損,因而壓低了通貨膨脹。
第三, 科技業, 不同於製造業,較不太可能遭遇短期生產瓶頸。科技業使用較少的資金,便可創造價值。
例如,亞馬遜與其他大型網路公司壓低了供應鏈的管理成本,也降低了許多家庭用品與企業用品的價格。他們佔整體零售業僅 8.5%,但仍持續成長,因而通貨膨脹下降的壓力,不太可能很快消退。
最後,消費者支出佔美國經濟支出近 70%,他們已不太可能再因近來的寬鬆政策,而增加支出。儘管在經濟復甦期間,汽車貸款與學生貸款大幅增加,但整體而言,家庭債務佔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比例却持續下降,並沒有上升至衰退前水平的跡象。
近來汽油價格下跌,消費者省下不少荷包,但並沒有因而增加其他方面的支出,因而亦未能推升通貨膨脹。
如果沒有發生新的重大事故,如中東爆發戰爭, 使得中東原油供給中斷,預期通貨膨脹仍將停留低檔,即使寬鬆的貨幣政策,亦無以改變此一結果。
其實,央行若緊縮貨幣政策,才能讓石油業較難取得信用與融資,推升經濟中的能源通貨膨脹。
亦即恰恰相反,要緊縮貨幣政策,才可能讓通貨膨脹接近 Fed 的 2% 目標。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