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刊售黃浩 壹傳媒股價創8年最大漲幅 有追高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7-18 08:00
壹傳媒 (0282-HK) 昨 (17) 日出售香港及台灣的《壹週刊》等雜誌業務,予商人黃浩牽頭的財團,消息刺激下午復牌的壹傳媒曾大漲近 6 成,高見 0.59 元 (港元,下同),為 8 年來最大漲幅,尾盤回順,收報 0.435 元,全日仍有 17.6% 的進賬,市值單日增加 1.58 億元,集團市值增至 10.58 億元。不過與上市之初的股價高峰期比較,股價已蒸發逾 98%。
綜合香港文匯報、明報、星島日報報導,壹傳媒昨天早上停牌,其後發出公告,表示已經與商人黃浩旗下的公司展開磋商,把集團旗下的《壹週刊》、《忽然 1 周》、《FACE》(包括前身《壹本便利》)、《ME!》以及《Next+One》在香港及台灣業務出售給商人黃浩獨資的 W Brothers invertment Ltd。
該等雜誌業務的初步估值為 5 億元,當中 3.2 億元支付給壹傳媒,另有 1.8 億元由買家直接注入該等雜誌業務,以確保能持續經營。據了解,《壹週刊》的網站亦一併出售。
《壹週刊》為黎智英旗下壹傳媒的旗艦雜誌,創刊 27 年,《忽然 1 周》、《FACE》及《ME!》則在過去 2 年停刊。
受到出售業務的消息刺激,壹傳媒的股價昨天一度漲近 6 成,但升幅很快收窄,收盤漲近 18%。雖然壹傳媒昨天才發出公告,但其實早已走漏風聲,上周五 (14 日) 已有人率先進場,當日已錄得約 16% 的漲幅。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表示,壹傳媒長期虧損,出售業務套現的幾億元幫助有限,相信投資者不會繼續高追。
壹傳媒在 6 月中公布全年業績,截至今年 3 月底止,虧損高達 3.93 億元,較對上年度的 3.25 億元虧損進一度擴大,而且是香港及台灣所有傳媒業務 (包括網媒) 都虧損,情況極惡劣。
壹傳媒連年虧損,自然要出手節流,早前壹傳媒旗下的《蘋果日報》及《飲食男女》 便有意實行外包制,把部分工作由員工成立的公司承包,並在美術部門率先試行。外包制令員工不滿,壹傳媒工會曾發起在公司門外默站示威。
為了安撫員工,《壹週刊》昨日宣布賣盤後,隨即召開員工大會,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在會上宣布,對於有人提收購整個壹傳媒集團,已作拒絕。他又說未來兩三年不會出售《蘋果日報》紙本。
他並強調公司不會將解僱責任留予新買家,集團最後決定《壹週刊》賣盤而不是結束營業,是因香港、台灣共有約 400 名員工,不希望大量員工失業及要對小股東負責。
黃浩昨形容得以洽購《壹週刊》「又驚又開心」,接手後「不會改太多」,又稱他有份於 2015 年創辦的《E 周刊》去年 10 月後由內地及新加坡財團接手,手上的《e + 娛樂》則轉入大陸攻電子版市場,初步反應不俗。他稱原有的雜誌班底,會撥作重開的《忽然 1 周》,畢竟團隊不少成員來自《忽周》。
另他逗留日本 2 個月期間,將物色媒體的投資機會,他看中當地媒體市場分散,較多年輕人新創的企業,期望最終建立橫跨中、港、台、日傳媒集團。
被問到這次是否獨資收購,他回答《壹週刊》在他心目中有如超級英雄及蝙蝠俠,「屬無價品、非賣品,根本不可能轉售其他人」,似暗示言這次收購是他獨資。
黃浩並表示,《壹週刊》日後雜誌風格不會有大改動,亦不存在是否看好印刷媒體的前景,最重要是內容有質素。他並指,不能承諾保留全部員工,因為可能有員工完全違背他的想法,或他沒有能力配合員工的訴求。
黃浩於數日前剛以 4 億元出售《都市日報》,他在證實出售《都市日報》時曾表示,他會將套現所得投資「規模更大的華文媒體」。
壹傳媒於 1990 年成立,當時正值紙媒的發展高峰,該集團接連推出多份報章及雜誌,佔去香港媒體一個甚高的市佔率。例如 1995 年創辦的《蘋果日報》,每日發行量曾超過 70 萬份。該公司於 2000 年 2 月借殼百樂門上市,乘着科技、媒體、電訊 (TMT) 等股份熱炒,壹傳媒當時股價曾高見 23.74 元。但隨着科網泡沫在 2001 年爆破,壹傳媒便一路下滑。
2001 年,壹傳媒進軍台灣媒體市場,創辦台灣《壹週刊》,並將香港壹傳媒的「新聞娛樂化」和「狗仔隊文化」帶到台灣。但壹傳媒在台灣申請電視播放權失敗被迫賠本賣掉,加上市場進入電子傳媒時代,壹傳媒對上一次收入錄得增長,已是 2012 年的事,當年收入達到 36.4 億元,按年上升 3.8%。其後開始漸走下坡,至今年 3 月底止全年,收入按年大跌 23%,只有 17.84 億元,較 2012 年下跌超過 5 成。
收入減少之餘,壹傳媒近年都是「虧多賺少」,例如 2013 年就錄得 9.45 億元虧損,雖然 2014 年及 2015 年錄得盈利,但也只有 2.45 億元及 1.69 億元。但最近兩個財年,又重回虧本之路,分別錄得 3.24 億元及 3.94 億元虧損,拖累壹傳媒要毅然出售《壹週刊》「止血」。
比富達研究部主管林嘉麒預計,賣走雜誌業務只是減少壹傳媒的虧損,但難以令壹傳媒扭虧為盈,從昨日該股股價升幅收窄來看,估計投資者對該集團派特別息亦不存希望。他相信,壹傳媒會將有關資源調往發展網上平台。
另有市場人士指,壹傳媒藉此交易套現約 5 億元,並賣掉虧損的業務,對集團長遠有利,但需留意的是,這次交易涉及台灣《壹週刊》業務,台灣方面會調查新買家的資金來源,以及釐清背後股東結構,所以有關交易並非百分百鐵定獲批,追入壹傳媒的股民要小心風險。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