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首創新技術 恐害橄欖油品油師失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6-14 11:33
花大錢買高等級的初榨橄欖油,是「真」初榨還是「假」初榨?不必再靠品油師一張嘴了,食藥署今(14)日發表研發出初榨橄欖油的鑑別新技術,利用初榨橄欖油只經過冷壓萃取,不會產生高溫脫臭精煉後的 3 - 單氯丙二醇酯的特性,成功應用氣相層析串聯質譜分析技術,建立鑑別方法,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期刊。
進口、高價的橄欖油是不少人追求健康的首選,不過,國內在 4 年前就發生大統油事件,不肖業者混合其他油品至橄欖油中,並添加銅葉綠素調色,再標示為百分之百特級初榨橄欖油欺騙消費者。
食藥署研檢組科長廖家鼎表示,橄欖油依照等級不同,從最高等級的初榨橄欖油、一般的橄欖油,再到最次等的橄欖粕油,市價可能差到 5 至 10 倍之多,初榨橄欖油市價三、五百元,甚至上千,而橄欖油或者橄欖粕油不過一、二百元左右,價差大,自然有不肖商人會混水摸魚。
要鑑別初榨橄欖油,廖家鼎說,在歐洲多靠專業品油師以感官品評方式鑑別,依靠嗅覺、味覺等來判斷,缺乏以化學儀器分析的鑑別方法,食藥署前後歷時一年,這才找出可以 3 - 單氯丙二醇酯作為鑑別指標,這也是國際間首次發現。
原理在於,油脂一旦經高溫的脫臭精煉過程,會產生高含量 3 - 單氯丙二醇酯,但初榨橄欖油由於只經過冷壓萃取,理論上不會產生 3 - 單氯丙二醇酯或僅有極微量背景值。
廖家鼎指出,食藥署實際測試市售 42 件不同等級的橄欖油檢體,結果發現特級初榨橄欖油、橄欖油及橄欖粕油中 3 - 單氯丙二醇酯的含量確實有明顯差異,以特級初榨橄欖油最低,約 0 至 0.2mg/kg;一般橄欖油為 1 至 7mg/kg;橄欖粕油最高,約 7 至 20mg/kg,依其含量分布即可有效區別等級。
食藥署這項研究成果在今年 5 月已獲知名國際期刊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接受刊登,未來也會應用於監測市售產品標示的符合性,保障消費者權益。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