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全民宰相》齊柏林走了 我們依然看不見台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6-14 10:04


▲導演齊柏林墜機身亡,網友紛感不捨。(圖/記者林調遜攝,2017.06.09)

齊柏林帶著夢想飛翔,最終從天空中殞落。臉書上一大片哀悼文洗版,卻少有人真正看見齊柏林眼中的台灣。


《看見台灣》是一部感動人心的紀錄片,從 2013 年 11 月 1 日上映的那一天起,網友好評分享文多不勝數,受到來自社運圈的質疑也不少。

他們說,齊柏林沒拍國光石化、沒拍台塑六輕、沒拍杉原海岸的美麗灣、沒拍「貽禍萬年」的核電廠。最後一項在社運人士心中簡直罪不可赦,畢竟那是反核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

怎麼可能有關心環境議題的人,不跟著大家一起反核呢?

其實,齊柏林在片中有放入核電廠的畫面。依序是核三二一加貢寮沙灘的核四,沒有漏掉任何一座,只是吳念真的旁白並沒有給予評價。眾所皆知,吳念真的反核立場堅定,這必然是齊柏林的刻意要求。

相較於化為背景的核電廠,齊柏林顯然更在意碳排放的問題,他請吳念真告訴觀眾:「台中火力發電廠,是全世界最大的燃煤火力發電廠...... 但是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全世界第一。」

有些人已經知道原因了:齊柏林不反核,更支持以核減碳。持反核立場的胡慕情則說,「以齊柏林的性格,對重大爭議會隱藏自己的觀點,留待觀眾反思」。所以,齊柏林在片中並沒有表態自己的立場,導致有些人誤以為他也跟著反核。

同一年,美國也有一部關於環境議題的紀錄片,名稱叫做《潘朵拉的承諾》。片中描述的是一群強烈反核的知名環保人士,在探索科學真相的過程中轉為支持核能的立場。

《潘朵拉的承諾》並不是要所有人直接支持核能,而是拍攝者站出來說明自己為何會轉變立場,透過這部紀錄片與更多人對話。就如同齊柏林也透過影像傳達意念,並把答案留給觀眾去思考。

2014 年 4 月 26 日,新加坡華語電影節上,齊柏林被問到對核四爭議有何看法?他以新生兒和考生為例,表達了在夏天不得不開冷氣的兩難。有人提議用替代能源,但齊柏林認為現實中不可能做到。

齊柏林知道,福島核災後,台灣民眾對核四廠的信心不足,但他強調「對話」的重要性,而且所有問題皆應如此。隔天,馬英九總統正式宣布核四一號機安檢後封存、二號機全面停工,爭議卻沒有因此止息。

諷刺的是,贊助齊柏林拍攝《看見台灣》的其中一家企業正是富邦。富邦董娘陳藹玲成立的「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標榜著充分揭露核電廠資訊、打造公民對話平台,實際上卻是散布大量不實資訊、封鎖所有不同意見的一言堂。

不得不承認,民進黨執政是反核運動的大勝利,陳藹玲成為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的委員,2025 非核家園勢在必行,無論全民要付出幾兆元的代價,反正她家付得起。被記者問到自己家裡的節電成效,陳藹玲則趕緊轉移話題:「反核就不能吹冷氣?又不是苦行僧。」

然而,夏季限電危機到來,行政院準備重啟核電機組,陳藹玲連同一大票反核人士,卻通通躲起來了。面對重大爭議,社會上的聲音有支持、有反對,卻沒有溝通、沒有對話,其中一方甚至連理念都是假的。對一個公共議題推動者來說,無疑是最惡劣的情況。

齊柏林之死,短暫喚起大家對環境的重視。如果明天過後,又回歸到各持己見的意識形態之爭,這絕對不是活在天空中的齊柏林想看見的台灣。

●作者為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 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 public@nownews.com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