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孫潔委員建議:盡快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 孫潔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 孫潔


調整養老保險繳費結構盡快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的提案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對老年護理的巨大需求

自我國2000年正式步入老齡化國家行列以來,“四二一”、“四二二”結構的家庭及大量農村“空巢家庭”的涌現,迫切需要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為子女分擔壓力的老年長期護理服務以及為此服務提供經濟保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老年人平均生活不能自理率為8.81%。中國老齡辦發布的《2010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300萬,占總體老年人口的19.0%,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中國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將達4000萬人。失能老人的增加,產生了巨大的養老護理需求。同時,“4-2-1”結構的家庭普遍化導致中年人在忙於事業的同時,還要承擔照料老年的父母和幼年兒女的雙重責任,加之空巢老年家庭進一步增多,老年人的照料和護理迫切需要社會化。國際上,美國於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於1986年、德國於1995年、日本於2000年等均已建立了老年護理保險。雖然各國老年護理保險在強制與自愿之間,以及在政府主導與商業化運作等制度、機制和模式上不同,但是各國政府均已對老年護理進行制度化安排,通過立法建立起老年護理保險制度。各國的經驗證明,建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緩解老齡化社會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也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目前我國老年人護理情況與政府提出的“老有所養”的社會保障目標存在著相當的差距。老年人能否得到基本的長期的生活護理,應當成為衡量我們國家和社會的保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重視和發展以老年人為主體的老年長期護理體制和機制應當成為我國政府和全社會共同的任務和使命。就現階段的老年護理事業而言,其質量、規模、水平等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與廣大老人護理需要相比還是有不小的距離,存在著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尚未建立成熟的護理體系。一般而言,成熟的長期護理體系包括正規的醫院護理、廣泛的社區服務(即公共衛生、初級保健、康復保健和臨終關懷)、家庭護理、私人療養院等在內的綜合護理體系。而我國目前仍停留在家庭護理為主的護理模式,嚴重缺乏專業護理機構和專業護理人員。二是護理資金嚴重缺位,老年護理保險至今仍未啟動。老年護理,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醫學上,護理按照生活依賴程度分為完全護理依賴、大部分護理依賴和部分護理依賴三類,最低的部分護理依賴型護理人員的年均護理費用在5 000元以上。如果按此標準計算,全國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3 000多萬老年人口的護理費用,就在1 500億元以上。

二、調整現行養老金繳費結構建立老年護理保險

當前一個時期,老年護理保險模式設計應當考慮以下一些因素:鑒於我國社會存在的較為明顯的地區、城鄉、職業等差異,老年護理保險模式的設計上應當充分加以考慮,針對不同類型人群設計多元化的、養醫護結合的老年護理保險制度。基於養老金與老年護理雖然屬於不同形式的老年消費,但目的都是為了保證老有所養、保障體面的老年生活。

建議在不降低現有養老保險繳費率、不大幅度額外增加各類群體繳費負擔的前提下,通過調整原有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結構,劃撥一定比例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和基本醫療繳費進入老年護理保險,同時適度增強個人責任,來盡快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

為此,建議先從城鎮職工群體開始試點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畢竟,現行制度中,只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均實行政府、企業、個人三方責任分擔、用人單位與個人雙方繳費機制。具體方案可以是,在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20%中,劃轉6%的比例進入老年護理保險費;在企業基本醫療保險繳費率6%中,劃轉2%比例進入老年護理保險費。這樣企業繳費中合計8%比例進入老年護理保險,這部分繳費同樣實行社會統籌、名義賬戶記賬管理;個人在現行繳費之外,先從1%開始繳費,每2年提高一個百分點,最終逐步提高到8%。這樣,老年護理保險資金來源中有6%來自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劃轉、2%來自企業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劃轉,合計8%繳費來自於現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中企業繳費劃轉;而職工個人現行8%的基本養老保險和2%的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比率不變,個人需要為老年護理保險起始繳費1%,逐步增加到8%,與企業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繳費劃轉的8%合並為16%,進入個人賬戶。在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進行計發,報銷護理費用等。如果職工沒有發生護理費用,那么個人賬戶中資金余額可合並領取養老金,或者一次性退給個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