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今日驚蟄:春耕始 拜雷神 祭白虎 打小人 吃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3-06 15:20


今(6)日為農曆正月十六,傳統的元宵佳節剛過,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又接踵而至,寓意天氣轉暖,春雷始鳴。文化學者胡野秋表示,驚蟄並非節慶,沒有形成固定統一的慶祝儀式,但在各個地方上也有些獨特的民俗活動,「人們會祭祀雷神祈求風調雨順,同時在一些地方還會『祭白虎』化解口舌之爭、『打小人』寓意驅趕霉運,祈求吉祥。」

中新網6日報導,二十四節氣在中國流傳已久,但「驚蟄」最初的名稱卻並非如此。胡野秋介紹,該節氣在歷史上原本叫做「啟蟄」,本意為天上開始打雷,蟄伏的小蟲子驚醒後也開始活動。但因與西漢皇帝劉啟的名字相同,為了避諱而將 「啟」改為「驚」。「舊時曾經『啟蟄』、『驚蟄』同時使用,後來可能因為『驚』更加生動形象,『驚蟄』一名遂廣為流傳。」


歷史上,伴隨著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的加大,同時由於農耕文明在天氣方面有很多相同的訴求,因此包括驚蟄在內的二十四節氣被中國臨近國家接受,並保留下來。胡野秋笑著表示,早在唐代,韓國、日本等國便都開始使用中國的節氣系統,「節氣名稱都是音譯過去的,現在韓語中『驚蟄』的發音與漢語發音完全相同。」

一年之計在於春,驚蟄的到來意味著春耕的開始,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人們崇奉驚蟄的節氣神「雷神」。過去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貼上雷神的招貼畫,擺上供品,或者去廟裏燃香祭拜。在胡野秋看來,這也代表著對大自然的一種期待,不希望來年會氣象災害。

「還有的地方會出門擂鼓,因為鼓聲與雷聲很相似。這也是對『祭雷神』的一種呼應,核心意義還是祈求吉祥。」胡野秋稱。

在二十四節氣漫長的流傳過程中,不少民間相關的自發活動逐漸演變成民俗,全國各地均有不同。比如在廣東一帶民間有在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據稱白虎為口舌之神,每年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傷人,所謂「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繪製黃色黑斑紋的紙老虎。

「有些地方的土地廟裏會有老虎的圖騰雕塑,祭祀白虎後,要用豬油擦老虎的牙齒,使其難以出口傷人,避免以後一年中的口舌之爭。」胡野秋介紹道。

「打小人」也是驚蟄當天南方仍然存留的習俗之一。人們在紙上畫好類似人形的東西,以之代替內心痛恨的人,同時以小棒槌等物進行擊打,寓意趕跑小人,終年便不會再有什麼霉運。胡野秋表示,類似這種習俗都帶有一些迷信的因素,屬於在舊文明程度不高時的解決辦法。

在食物方面,驚蟄當天倒並無特別的講究,僅在陜西、甘肅一代留有「吃梨」的習俗,表示可以離家闖蕩。不過,在胡野秋看來,這實際上是因為春天伊始,乍暖還寒,吃梨的目的是調理身體,「比如有的地方,沒有梨的話會吃棗,用意相似。」

「這麼多年流傳下來,隨著社會的變化,農耕方式的改變,人們很少再按照節氣進行生產工作,節氣基本名存實亡。」胡野秋最後略有惋惜地表示,節氣將來很可能會變為文化遺產存于書面記載之中。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