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堵住“天量”再融資和野蠻減持兩大出血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18 22:15
進入2017年以來,A股持續弱勢震蕩,創業板指數更出現罕見“八連跌”,不少輿論把下跌歸因于IPO常態化。與此同時,市場目光更聚焦“天量”再融資以及後續解禁減持的預期。
據新華社報道,證監會披露數據顯示,2016年IPO及再融資(現金部分)合計1.33萬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再融資規模創下曆史之最。有機構數據顯示,2016年新股籌資規模為1476億元。粗略統計,在“史上第一融資年”,以再融資方式增加的市場供給8倍于IPO。相似的情形在過去幾年中持續上演。2014年、2015年A股市場總體融資額分?為7490億元和15215億元,其中IPO占比分?為8.9%和10.4%。按此計算,最近三年再融資在A股融資總額中的平均占比高達九成以上。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資形式單一,大多偏好增發。巨量增發似乎變成萬能的巨額集資模式,最終卻由股民買單。這種亂象必須整治。
除了“天量”再融資,大量的減持成為A股身上的另一個“出血點”。2015年上半年,牛市行情引發頻頻減持,大股東套現規模高達5000億元。經曆異常波動之後,監管層在2016年初對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作出明确規定。但就在這個市場亟須休養生息的年份,減持規模仍達約3600億元。步入2017年之後,A股市場或仍將面臨減持困擾。根據西南證券的統計,2017年滬深兩市共有1030家公司的2028億股限售股解禁,估算解禁市值高達約2.88萬億元。若按照2016年12%左右的公告減持比例推算,全年公告減持市值約達3400億元。令人擔憂的是,相當規模的減持套現資金并未用于創業或再投資,而是選擇消費、理財,或轉移海外。一些業界人士認為,這不僅使資本市場“出血”不止,也令實體經濟面臨不斷“失血”風險。
業?人士呼籲,面對“天量”再融資和野蠻減持帶來的疊加沖擊,監管層應盡快完善并嚴格執行相關制度規則,對再融資和減持行為進行合理引導和規範。
一方面,以兼顧企業融資需求、市場承受力為前提,通過提高?準等方式适度放緩再融資節奏,以緩解後續再融資解禁後的減持壓力。同時,及時披露未來一段時期再融資規模,加強對市場的預期引導。
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股份相關政策,提高信息披露要求,完善IPO上市時減持政策和減持承諾。對大股東瘋狂減持,特?是“清倉式”減持進行約束,對違規減持予以嚴懲。
值得注意的是,因發行主體要求低、透明度不足,作為再融資首選方式的定向增發暴露出過度融資,及機構間利益勾兌等諸多問題,已引起監管部門關注,新的規範政策也在醞釀之中。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