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跳脫經濟周期思維陷阱:衰退興旺長短難料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17 16:50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曾國平撰文指出,從混亂中看出秩序是人類天性。隨便選一隻股票的價格或某國的生產總值製成圖表凝望良久,總會看出各種理論來,畫幾條什麼平均線,穿過什麼通道,這裡那裡有突破趨勢,某段時期又似有非線性關係……層出不窮的解讀,可利用更多數據印證推翻,但更常見的結果是解讀脫離現實變成迷信傳說。

就如所謂的周期之說,形容股票或樓市升跌有循環,掌握其中奧秘就能趨吉避凶。其中一個版本指香港樓市每16、17年一個循環,六十年代中到1981年是第一個周期,1981年到1997年為第二個周期,第三個周期到2013年為止。樓價早應大跌,但大跌一直講到2017年仍未見影,狼來了三番四次,周期之說仍然見諸大小傳媒,提倡的信奉的仍大有人在。

衰退興旺時期長短難料

經濟學者對周期情有獨鍾,宏觀經濟周期(businesscycles)更是個大題目,只可惜改錯名(fluctuations一字其實更準確),令行外人誤會經濟興衰有周期性(periodic)的特質:時間長短先後有序,就如四季更替、日出日落可以準確預測。


經濟周期的概念不難理解,量度卻不簡單。國民生產總值每季都在變化,大部分時間上升,有時快有時慢,經濟差之時更會下跌,其中哪一部分是趨勢,哪一部分是周期?趨勢反映的是人口增長和科技進步;周期反映的是政策變動或外圍因素(如天災)。將兩者分開後,再仔細分析經濟周期,會發現興衰起跌沒有明顯周期性:衰退和興旺時期可長可短,未到最後一刻都難料開始完結。

經濟學者的興趣所在,一為周期的起源(例如生產需時,需求上升供應滯後,時間偏差會為經濟增添起伏),二為周期之間的關係(例如消費周期一般比生產周期溫和,可以是消費者儲蓄借貸的結果)。除了事後孔明,利用計量模型預測周期去向也可以勉強為之,但「周期即將完結」、「每逢N年必有大禍」等豪言壯語就與科學扯不上關係。

受市場力量與政策干擾

周期欠缺規律難以預測,有兩個經濟學解釋。如果樓市有16年一次的周期,何時升何時跌人所共知,高賣低買下周期現象不能持久;高位提前完結,低位提早結束,歷史經驗不再可靠。除了市場力量,政策干預也在打亂周期。遇上有為政府的各種調控手段,有意無意改變了供求和預期,周期面目全非也。最怕是政策難以捉摸,出其不意「加辣」、「減辣」,再有秩序的周期都會消失於無形。

周期之說既然違反經濟學常理,何以講之信之者仍然甚眾?這現象也有其經濟學解釋。看供應,也許是大眾善忘,周期預測講多錯多沒有什麼懲罰,傳媒仍會虛心向專家請教,金漆招牌不容易打爛,但偶一為之講中的話,足以自吹自擂十幾二十年(「當年準確預測XX發生」)。成本低加上直接間接的利益可觀,大膽預測何樂而不為?看需求,大眾都喜歡尋找發財捷徑,從交學費上堂聽講座,到看風水八字行大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屢敗屢試都要把周期學懂看透。

正所謂「壞了的鐘每日也有兩次準確」(Evenabrokenclockisrighttwiceaday),再差的預言家也有幸運的時候。周期的思維陷阱之所以流行,正因為兩次準確報時可帶來無比信心。(文章來源:hkej)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