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IPO加速猛於虎 恐導致新一輪股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15 14:00


近期市場有兩個重要信號,一個是新股連漲天數大幅縮短,打開漲停板後連續下跌幅度越來越大,二是創業板連續下挫,元旦後,創業板兩天反彈後,連跌6天連續創出新低。

造成上述現象的兩個原因,一個是市場存量資金博弈的局面始終未能打破;二是新股發行加速,2016年上市的新股共有227隻,歷史第三,特別是去年11月份以來,IPO批文由兩周一次改為一周一次,而且每次拿到IPO批文的公司數量大部分都在10家以上。

據統計,2016年我國IPO、再融資現金部分合計1.33萬億元,同比高達增長59%,A股再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上證指數跌幅超12%,創業板跌幅近28%。

進入2017年,新股發行再提速,本周共有16隻新股申購:周一到周四各3隻,周五4隻。新股審核也在提速,本周三和本周五分別有6家和7家首發企業上會。隨著IPO發行提速,中小創頹勢難改,而新股上市後漲停板數量也在減少。近期經濟參考報、CCTV2、上海證券報等多家媒體都開始關注這一問題。


對於2015年的槓桿牛市,很多專家認為是A股供給不足,導致在巨量資金推動下雞犬升天。更有觀點認為是為了推動註冊而拉高指數,忽悠散戶接盤。隨後的去槓桿,加上人民幣貶值,救市揪出內鬼等等一系列事件,到2016年初,市場先後4次熔斷,上證指數也創下5178點調整後的新低2638點。

而新股發行機制的修改,使得2016年新股不敗,打新成為抽獎撞大運。去年,中一簽大賺15萬元的兆易創新讓投資者震驚,上市後錄得29個漲停的海天精工更是讓投資者驚奇,要知道29個漲停的漲幅是20倍!隨著新股的賺錢效應擴散,發行加速也就成了股市的供給側改革!

然而,由於發行提速,新股的賺錢效應已經開始減弱。日月股份去年12月28日上市,在連續4個「一」字漲停之後,公司股票在上市後的第5個交易日就出現了漲停板被打開的現象。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貴廣網絡、杭叉集團、比音勒芬、武進不銹、裕同科技等身上,這些個股也紛紛只拉了5個到7個漲停,新股的賺錢效應明顯降低。殊不知,新股發行,很大程度上是享受到了熔斷的紅利--A股20多年來僅有漲多了會跌,跌多了會漲這一鐵律。

而如今,大盤經歷過技術性牛市後,重返跌勢。新股開板需要巨量資金承接,這點,監管層恐怕並未有過考量吧?據不完全統計,小盤次新股在流通市值達到15~20億會開板,300隻次新股開板,至少需要4500億的增量資金來承接,如今A股哪裡有援軍呢?2015年8月11日匯率改革後,人民幣加速貶值,外資撤離非常堅決。養老金入市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兩融餘額目前在9200億一線盤整,也難有起色。

2016年,美國股市連創新高,歐洲股市在年末也修復了黑天鵝事件帶來的衝擊。唯獨A股跌跌不休。與之相對應的是美國市場117年發行股票5千隻,而A股26年發行3千隻。我們只花了四分之一的時間,就發行了美國接近60%的股票數量,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發行新股,不久,A股的股票容量將會成為世界第一。

為了維持新股發行速度,利益集團時不時啟動些權重股拉升上證指數,但市場重心逐步下移,下跌個股越來越多。如此巨大的反差,散戶除了用腳投票,還能幹什麼呢?

新股加速,猛於虎。若監管層不顧市場實際情況,繼續盲目樂觀的加速發行新股,那麼新股不敗的神話也將很快終結,新一輪的股災恐將隨之而來。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