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 6.5%〉習大大棄守6.5%增長底線消息被封鎖!原來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2-27 11:0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棄守 6.5% 經濟增速底線的消息令市場震驚,引爆商品期貨市場出現「黑色星期一」。不過,在中外媒體轉載後,不到 2 小時,該新聞網頁即被封鎖,無法再行點擊閱讀。據瞭解,此消息完全是外界誤讀,懷疑境外人士「鼓勵」中國政府放棄預期目標管理。
近期,中國大陸的財經界發出一則重大資訊稱,因債務水準上升及對全球局勢不確定的擔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本周的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表示,如果實現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 6.5% 會帶來過多風險,那麼 6.5% 不必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底線。
據多維新聞網報導,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在高層會議上表達不必死守經濟年增率 6.5% 的意見,有分析認為,這是顯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外部政經環境變局頻生、產業轉型與結構調整的壓力之巨大沉重。
不過,在華爾街見聞、新浪財經等中外媒體轉載此新聞後,不到 2 個小時的時間內,該新聞網頁即被封鎖,無法再行點擊閱讀。據瞭解,此消息完全是外界的誤讀。因為這一幕與 2013 年中國兩會前,以及 2014 年上半年的情形十分雷同,即中國境外的某些人「鼓勵」中國政府放棄預期目標管理。
觀察者指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各地區發展程度差異較大,改革發展任務繁重,動員和凝聚全民力量,必須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預期目標。當然,目標要務實,而不能盲目和生硬。目標可以調節,但是不能不要。所以,有消息說中共當局會放棄預期目標管理的認識,是站不住腳的。
值得關注的是,外界需要緊緊跟住每年一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每年 4 次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前者相當於年度策略會,後者相當於季度策略會,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可以看到兩點,其一,是總結過去一年;其二,是對 2017 年總體定調。
分析認為,從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來看,「十三五」期間必須保持年均 6.5% 的增長;從調整經濟結構,特別是消解低效過剩產能方面看,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增長。所以,增長預期要保持一定的彈性。「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保持在 6.5% 以上,這是一個整體預期,但個別年份可能有一些波動。就 2016 年來說,需要對上限和下限做出必要限定,6.5% 至 7% 很好地兼顧了機遇與困難、主動與被動、可為和不可為,是務實的。
這個「預期區間」不容小覷,它是就業崗位、投資規模、消費增長、民生保障的集中體現,是「定盤星」和「主心骨」。
此外,2008 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低迷,這是個基本事實。在此情況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但同時,中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和必要的國際擔當,必須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當前,所有提振經濟的舉措都要既考慮眼前,也兼顧長遠。
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長 6.5% 底線這麼重要?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濟學家徐高在財新網撰文指出,相信在包括 2017 年在內的今後幾年,6.5% 的增長底線必須堅守。如果將 GDP 增長目標放到 6.5% 以下,不但會被市場解讀為放棄小康社會目標,引發增長預期的持續滑坡,還極可能打擊各方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傷害政策聲譽,降低以後政策調控的有效性,引發巨大風險。
徐高表示,棄守 6.5% 增長目標是一種流行的觀點,因為穩增長力度下降後,能有更大空間來推進去槓桿、抑制資產泡沫和防控金融風險的工作。這種觀點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其所擔心的債務泡沫與金融風險也的確存在。但以降低增長目標來防風險反而會引發更大風險。
他認為,如果真要壓低全社會債務水準,需要減少債務的源頭,也就是儲蓄。換言之,真正有效的降槓桿方式是增加消費,降低儲蓄。而消費是由消費者做出的。要增加消費,就需要在收入分配上做有利於消費者部門的調整。在這樣的結構調整實現之前,強行通過降低經濟增速、減少實體經濟融資來去槓桿,只會同時增加實體和金融的風險。
徐高在文章中最後強調,為了維護經濟增長的穩定,給結構調整和防控風險營造良好環境,今後幾年中國都要堅持 6.5% 的增長底線不動搖。
據了解,在上周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部分與會領導人對債務不可持續提出了警告,提醒其他國家在債務水準攀升至相當於 GDP 的 300% 後即遭遇危機;而市場傳言目前中國的債務總量相當於 GDP 的佔比已達約 270% 的水平。
- 投資孩子「這件事」 讓未來更具有競爭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