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抓住有效需求與有效供給的對接和轉化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2-20 20:00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光明論】
作者: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張興無
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此前提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如何協調總供求,做到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控、短期穩定與長期發展兼顧並重,就成為2017年經濟工作的關鍵點。這就要求我們從辯證的觀點認識到總供給和總需求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繫,牢牢抓住有效需求與有效供給的對接和轉化點。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有三個重要的對接和轉化點:即投資,教育、衛生與健康,科學技術。
投資是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的對接點之一。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是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的波動對總需求還會產生乘數效應;而投資形成的物質資本存量構成經濟未來增長能力,屬於供給側。投資需求和物質資本形成是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對接和轉化點的兩側。2017年經濟運行要保持在合理區間,投資應適度擴張。經濟結構繼續優化,供給側改革走向深入,不只是去產能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形成新的有效產能,而這有賴於投資的適度擴張。新增投資在擴大總需求的同時,也有利於就業狀況等經濟目標的改善。扭轉投資增速過快下降,特別是民營企業投資過快下降應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
教育、衛生和健康是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的對接點之二。教育、衛生和健康支出是現代政府、家庭支出中的重要項目,在需求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教育、衛生和健康投入形成人力資本,而人力資本是現代經濟供給能力增長的重要因素,也屬於供給側。教育、衛生與健康支出和人力資本形成是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的對接和轉化點的兩側。新世紀以來,我國教育和衛生支出不斷增加,居民健康支出增長加快,大大優化了我國的人力資本狀況,人力資本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在不斷提高。但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也為城鄉居民的健康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因此,重視環境治理和加快綠色產業發展,既會在長期中改善人力資本狀況,也是落實發展新理念的主要舉措。此外,教育和衛生支出向鄉村、基層、城市邊緣適度傾斜,既有利於社會公平、正義,也有利於提高公共資金利用的邊際效用,有利於全社會人力資本的積累。
科學技術是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的對接點之三。科研支出也形成經濟中的需求,同時科研投入產生的技術進步構成經濟未來增長能力,屬於供給側。科研投入和技術進步是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第三個對接和轉化點的兩側。到2015年中國已經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但是在核心技術、品牌優勢、創新能力等方面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們在整體上仍有較大差距,「大而不強」是我國製造業亟須突破的瓶頸。振興實體經濟的主體是製造業,振興實體經濟的關鍵是企業創新,這都有賴於科研投入的增加。國家科技投入水平的最重要指標是R&D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主要創新型國家的共同特徵是研發投入強度長期維持在3%—4%的水平。近年來我國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高,連續突破2%,與美國、日本等主要創新型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但差距依然明顯。我國經濟增長要實現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化,增加研發投入是不二之選。通過增加研發投入,不僅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更重要的是用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認識有效需求與有效供給的轉化關係,對於做好經濟工作具有方法論的意義。把握好有效需求與有效供給的對接和轉化點,有利於建立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的平衡管理機制,有助於在經濟工作中做到短期宏觀調控與長期發展規劃的一致性,有助於解決當前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突出矛盾,優化經濟結構,做到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的多目標統一。
來源:光明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