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的存與廢?「林國師」激辯「張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10 14:27
大陸經濟學界「政策派」代表人物、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與「市場派」領軍人物、著名經濟學者張維迎,昨 (9) 日醒午在北大一個論壇就產業政策存廢辯論。林毅夫指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需要產業政策,並同時強調「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張維迎則主張廢除任何形式的產業政策,強調大陸企業家需要的是自由和公平的法治環境。
綜合香港明報、文匯報報導,林毅夫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張維迎也是該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座教授,分別被網民稱為「林國師」及「張市場」,兩人既是同事又是朋友,昨在約 3 小時的辯論中,林毅夫與張維迎先後發表「產業政策與國家發展」和「我為什麼反對產業政策」的演講,又相互回應聽眾問題,最後總結發言。
早在今年 8 月,兩人曾就產業政策隔空交火,張維迎批評產業政策是「披着馬甲的計劃經濟」,由於人類認知能力的限制及激勵機制的扭曲,產業政策註定失敗;林毅夫則認為經濟發展過程中「有為的政府」必不可缺,需給「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創新者) 激勵。
林張的「論戰」成為政經界的大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此也催生了昨日的辯論。林毅夫以實證例子證明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及發達國家保持領先均需產業政策,而大部分產業政策失敗的原因是執行能力不足,以及很多發展中國家太急於趕超,容易「好心幹壞事」。他強調,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有充分競爭的「有效市場」和因勢利導的「有為政府」。
林毅夫認為,不能因大部分產業政策都失敗而否認其成績,這樣做無異於把嬰兒跟嬰兒洗澡水一起倒掉。產業政策失敗主要是因為執行力不足以及政府太心急。目前,尚不見不用產業政策而成功追趕發達國家的發展中國家,也尚未見不使用產業政策而能繼續保持領先的發達國家。
強調企業家精神的張維迎則質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出於想品嘗美味佳餚的冒險衝動,而非因為補貼,政府不應阻止任何人「吃螃蟹」,也無必要為「吃螃蟹」埋單,否則會誘使許多人以「吃螃蟹」的姿勢「啃饅頭」,為了吃補貼去創新,阿豬阿狗都可以當企業家。
張維迎形容人類認知能力的限制及激勵機制的扭曲是「人的無知和無恥」,表示新產業和創新不可預見,產業政策是一種「豪賭」,此外產業政策必然導致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的尋租行為。(指在沒有從事生產的情況下,為壟斷社會資源、或維持壟斷地位,從而得到壟斷利潤所從事的一種非生產性的尋利活動)。他表示,創新不需政府補貼,保護創新需要專利制度、知識產權和物質產權的保護。
他直言,沒有產業政策就不可能成功是個「偽命題」。政府並不比市場更有能力解決問題,產業政策就是「穿着馬甲的計劃經濟」。
早前發改委曾表示,產業政策對中國的發展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發改委在認真評估當前產業政策。林張論戰已持續了 21 年,此前兩人至少有 3 次交鋒,包括 1995 年關於國企改革的政府「抓大放小」與民營化之爭。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產業政策的目的是克服市場失靈、消除新興產業發展的瓶頸,好的產業政策應該順應市場、不限制競爭、謹慎干預、有退出機制和做好事後評估。如果做不到,還不如不做。
復旦大學教授寇宗來認為,認識產業政策需分階段,發展初期國家面臨的不可預見性,並沒有張維迎講的那麼高,尤其是技術和需求的不確定性沒有那麼高。這個階段,經濟發展主要制約因素是協調失敗和產業能力的缺失。這時,選擇技術比較容易,產業政策成功的概率比較高。越往後技術不確定性便越大,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不可預測。因此,在經濟發展初期,林毅夫的建議更值得借鑒。到了經濟發展到更高階段,張維迎所講的問題更應該警惕。
外界將此次林張辯論形容為「中國版的凱恩斯與哈耶克之爭」。上世紀 30 年代大危機時代,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和奧地利經濟學家哈耶克就政府是否應干預經濟展開「世紀之辯」,而這場辯論在學界延續至今並未完結,未分勝負。
林毅夫
現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1994 年創立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前身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一職。2008 年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成為擔此要職的發展中國家第一人。提出新結構經濟學,主張「有為政府」。
張維迎
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市場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是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前身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六位聯合創始人之一,在國內最早提出並系統論證雙軌制價格改革思路。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