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歐經濟體為何對人民幣的崛起表現冷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03 10:50
人民幣於10月加入SDR在今年世界銀行(World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秋季年會中獲得廣泛關注。然而在其他地區,比如中東部歐洲,這件事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
當地對此無感是中歐小國對外國政策缺乏興趣的另一種表現。比如,很多中歐國家,包括斯洛伐克和捷克並沒有像大多數國家那樣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然而這樣的冷漠是有原因的,其中一些原因來自於中歐經濟體的飛速發展,以及它們自身金融增長。
至少對捷克和斯洛伐克而言,對外國事務的不關注是一種慣例。這些國家基本也不怎麼參與國際事務。幾百年來,奧匈帝國成員的對外政策主導者是奧地利。進一步來看,不同於波蘭,中歐經濟體相對較小的體量也使其不太可能在國際事務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即使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方面的影響力日漸增加,但對人民幣在儲備貨幣的使用方面卻可能會帶來兩個不利因素。中國資本市場的緩慢自由化,和從很多方面來看依然是中央管理經濟的這樣的事實,並不能夠確保持有人民幣會對應對國際動盪有幫助,至少在流動性方面就是一個擔憂。
另外,對國際流動性的追求目前也比較弱。捷克的外匯儲備是很強勁的,波蘭也如此。它們都從IMF的靈活性中獲益良多。斯洛伐克是歐元區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匈牙利可能會從持有人民幣當中獲得真正利益。考慮到捷克,波蘭和斯洛伐克當前的金融環境,這些政府可以在非常合理的價格中得到人民幣。
總體而言,中歐國家在人民幣加入SDR這件事上的冷漠可能標誌着在國際經濟基礎上的改變,而正是這樣的改變促進了人民幣的成功。一些新興國家和發達國正在成為國際金融體系中穩定的一員,這允許它們依賴其自身力量去追求它們的利益,而對其他事務則表現的比較冷漠。(翻譯:趙戈翰)
附:米羅斯拉夫·辛格,前捷克央行行長,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顧問委員會委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