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科普必讀】三個案例告訴你香港老千股的造假套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2 20:26


致同會計師事務所今天公布了懷疑造假的香港上市公司個案調查報告,報告中列出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間涉嫌造假的公司特征,此類造假公司即是港股市場所謂的臭名昭著的「老千股」。

致同咨詢服務合夥人湯?介紹,2016年涉嫌造假個案有40家,與2015年相若。

調查對涉嫌造假上市公司總結一下特征:

總部較多設于北京;
行業以工程建築行業居多;
首席財務官于公司服務時間少于3年,且年齡多低于40歲;
59%的造假公司上市時間長達5年(年期較長的上市公司也不能完全放心);
出事前多會聘用國際核數師,出事後則會轉聘用本地核數師;
出事後一般要停牌,35%于3年後能成功複牌,2/3仍然停牌;
 大多是由沽空機構揭發(筆者在此有疑問,老千股全靠沽空機構揭發,要香港的監管機構有何用?!!)


湯?介紹,這40家涉嫌造假數公司,18%總部設于北京,位列榜首;去年排名首位的福建則跌至第二位(15%),第三?廣東和江蘇省(13%),香港亦占8%。涉嫌造假的公司,以行業計以工程建築?首(38%),其次是物料化工行業(21%)。

他分析因?這些行業涉及合約金額較大,以及行業較複雜,容易造假。而這些問題企業,逾6成的財務總監和首席財務官于公司服務年期少于3年;另三分之二的年齡?40歲或以下。(雖然不排除有青年才俊年少有?,但是資曆經驗這東西在財務金融投資領域還是十分重要的,不夠火候也擔不起一間上市公司的CFO大權)
 
其中,59%涉嫌造假的上市公司上市時間達5年,他分析主要因?經濟環境轉差,或受沽空機構狙擊所致。而市值超過50億的企業亦占38%。

而被揭發的途徑,44%?沽空機構狙擊而曝光,38%由核數師所揭發;被監管機構揭發只占10%,而因股東或管理層內部糾紛而遭揭發的也占了8%。(再次重複,監管機構在幹嗎?!!)
 
出事前這些問題公司85%會聘用國際核數師,出事後30%的公司會轉聘用本地核數師。

出事後公司一般要停牌,而35%于過後3年能成功複牌,2/3仍然停牌。能夠成功複牌的公司,他認?主要是靠盡快披露相關財務資料,響應市場質詢,成立專責小組成調查,委任法證核數師審核問題賬目,建立內部風險管理系統,防範問題再發生。
 
要避免投資到這些涉嫌造假公司,他提出五大黃金定律:
一,要觀察相關業務模式是否合理,美好的財務數字是否可信;
二,了解財務總監,了解公司財務狀況;
三,跟公司的市場推廣部、行政總裁、倉務等部門接觸,更全面了解公司;
三,要了解集團的子公司,供貨商,客戶狀況;
四,在法律、財務和商業活動方面作盡職調查。

以下用三個案例來詳細介紹一下「老千股」的造假套路。

案例一
X公司去年被核數師發現銀行一筆20億元賬目不翼而飛,核數師辭職,X公司因未能如期發出業績公告而停牌。最後要找來法證核數師核賬,提出的解釋是公司將20億提取作抵押進行投資,期後已將錢再存入銀行。雖然核數賬目獲港交所通過,但最終仍過不了證監會那一關,事件仍在調查中。

有些公司?了業績亮麗,會誇大收入;然而這筆賬在應收賬款內卻找不到,公司要?這20億元填數,則會在銀行賬單中做手腳。投資者若留意此類款項是否長期存在于銀行賬戶中,如果時間很短,便可窺得其中貓膩。

 
案例二
Y公司醫療保健公司涉4億人民幣問題賬目而停牌。

Y公司于2013年底與第三方簽訂金融合同,向對方借出4億元人民幣,2014年3月對方才會還款。核數師在2013年度賬目作相關撥備,並在2014年6月,公司發通告指已收回有關款項。

然而在去年底被發現涉嫌造假,銀行相關賬目有問題(可能並沒有此筆款項入賬),公司要停牌,但管理層未有積極應對,結果遭第二大股東抨擊並成功奪權。前管理層亦遭港交所譴責。

案例三
此案例?成功複牌案例,Z公司?健康保健公司(又是醫療保健公司,這也是高危行業),被沽空機構狙擊,指誇大資?、銷售和現金流,停牌後兩個月內公司作出積極響應,獲成功複牌。並控告位于美國的沽空機構誹謗,雙方最終和解收場。

張偉倫,香港財華社資深財經記者。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注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