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國政策轉向?CBO:貿易協定好處不多,勞工受重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04 15:01

MoneyDJ 新聞 2016-10-04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美國的貿易政策是否會從跟各國合作共榮、逐漸轉為壁壘分明?立場中立的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CBO) 週一 (10 月 3 日) 出具了一份最新報告,直指各種貿易合作協定,最多只能稍稍提振美國的貿易,但國內遭到取代的員工,卻因而受到重創。

MarketWatch 3 日報導,美國跟前 20 大貿易夥伴當中的 14 國,曾簽訂各種大大小小的貿易合約,其中最具知名度的要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

CBO 在檢視過這些合約後發現,這些協議帶來的利益其實不多,因為大都是跟經濟規模小於美國的國家簽訂,且此前的關稅壁壘早就沒剩多少。在簽訂合約後,美國的進出口僅小幅上揚,進口、出口的增幅還相當類似。報告稱,在 1992-1998 年期間增加的貿易活動中,NAFTA 的貢獻度最大、約佔 34%。

雖然市場普遍認為,貿易擴張對美國就業僅有小幅度的影響、卻能拉高勞工的平均實質薪資,但 CBO 認為低技術勞工和製造業卻因此付出龐大代價,不但飯碗因此不保,一生的所得也因此下降 (如果還有所得的話)。

德意志銀行 9 月 9 日曾發布研究報告示警,宣稱全球經濟已接近「轉折點」,過去數十年來的全球化進程即將逆轉,貿易保護主義蠢蠢欲動,而債市長達 35 年的多頭行情也即將告終,接下來 35 年,通膨、債券殖利率恐將翻轉往上走。

MarketWatch、路透社等多家外電 9 月 9 日報導,德銀分析師 Jim Reid、Nick Burns 與 Sukanto Chanda 在最新發表的年度長期資產報酬報告中指出,自 1980 年代起,全球化、人口結構改變左右了資產表現,然而隨著保護主義興起,延續至今經濟、政治和資產價值恐全面逆轉,全球秩序即將重塑。

報告稱,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在實施數年後,如今幾已彈盡援絕,但財政撙節、薪資停滯引發的政治風暴才正要展開,貿易保護主義也將順勢崛起。

過去幾年間,美國民眾對移民的疑慮日益升溫,恐怖攻擊、政客對移民議題的爭論、疲軟的經濟成長讓事態更加惡化,調查顯示,美國人對移民的恐懼程度已接近 2001 年 911 恐攻事件爆發以來的紀錄。

Business Insider 6 月 29 日報導,德意志銀行首席國際經濟學家 Torsten Slok 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以「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衡量的「恐懼移民指數」過去一年間驟升,這項指標是以新聞中與移民有關的字眼 (如移民、邊境管控、開放邊境) 和恐懼相關的詞彙 (如焦慮、罪犯、擔憂等) 同時出現的頻繁度來計算。

誠然,這僅能粗略看出民眾內心想法,但指標驟升仍然引人關注,畢竟前一次指標跳升,得追溯到科索沃戰爭 (Kosovo War) 和隨之而來的難民危機。不過,美國人對移民的恐懼,還比不上英國人,調查顯示英國民眾的恐懼移民指數已經飆至歷史高。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