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司法部查10大行操控貴金屬定價 匯控又上榜
鉅亨網新聞中心
市傳滙控及摩通等至少10家大行,因涉嫌操控貴金屬市場而被美國司法部調查。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滙控(0005-HK)(HBC-US)(HSBA-UK)、巴克萊及摩通等至少10家大行,傳因涉嫌操控貴金屬市場,正被美國司法部調查,目前調查仍處初步階段。
《星島日報》報導,《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指,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TFC),正調查至少10家跨國大銀行有否涉及操控貴金屬價格的行為,除了滙控、巴克萊及摩通外,其餘受查銀行包括德銀、瑞信、瑞銀、高盛、法興、加拿大豐業銀行和南非標準銀行集團。
據悉,司法部反壟斷部門正徹底調查倫敦黃金、白銀、白金和鈀金的定價流程,CTFC則已展開民事調查。歐洲監管當局早前亦曾作過相關調查,但最終因找不到罪證而結束。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引發美國當局擴大操控市場調查範圍的是摩通、花旗和美銀這3家銀行,去年11月該3行與美國監管機構就匯市操控調查達成和解,當中的和解條款包括審查,並識別其他可能導致同類不當行為的交易活動,因此觸發今次的貴金屬市場交易調查。
滙控周一(23日)曾於年報披露,已收到CTFC要求提供貴金屬交易文件的傳票;司法部去年11月亦要求該行交出與反壟斷調查相關的資料,目前兩項調查都處於初步階段,滙控會全力配合當局的調查。其他銀行和監管機構則未見即時作出回應,或不願置評。
目前滙控及德銀等大行已因操控金價而面對超過25宗訴訟。滙控早前因和解洗黑錢調查,與司法部達成為期5年的押後起訴協議,並承諾會協助其他方面的調查。
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去年11月與瑞銀和解外匯操控案時,曾指發覺瑞銀員工曾在貴金屬交易當中,有搶先交易某客戶做交易的嚴重的不道德行為。
另外,巴克萊去年亦因旗下交易員3年前涉罔顧客戶利益,並企圖操控黃金定盤價,被英國金融業操守監管局罰款2600萬英鎊(約3.11億港元)。
這宗調查是美國監管機關繼操控銀行同業拆息和匯市後,另一宗針對金融業的刑事調查。
香港《文匯報》報導,匯控流年不利,醜聞一單接一單。據《華爾街日報》昨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司法部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正對至少10家大銀行展開調查,矛頭直指其涉及操縱貴金屬市場的定價。這10家銀行中,匯控榜上有名。
匯控剛公布的去年度純利131.2億美元(約1016.8億港元),按年倒退16.1%。匯控業績大倒退,主因旗下瑞士私人銀行協助客戶避稅,連同為其他罰款、和解開支、英國客戶賠償及相關撥備,該行總計撥備37億美元作罰款及賠償開支。
美國法院去年起訴幾家銀行,指他們涉嫌在每日貴金屬定價過程中合謀操控了黃金、白銀、鉑金、鈀金和貴金屬衍生品的定價。匯豐是被訴銀行之一。
參與貴金屬定價的銀行曾在去年表示將不再涉足該過程。
ICE Benchmark Administration自3月20日起將實行電子黃金價格指標,以取代現有的倫敦金定盤機制。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