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惡之源到復蘇萌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14 08:04
摘自《新經濟學:解讀現代經濟》作者:理查德-戴維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08年的經濟危機是經濟學中的重大事件,盡管已過去多年,大家為復蘇全球經濟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銀行運營不佳、國家高額負債等問題仍給人們帶來了頗多困擾。《新經濟學》一書第一篇探討今天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及其背後的原因。為什麼債務對購物者和政府的誘惑力如此之大?為什麼銀行承擔如此巨大的風險?歐元區如何走出災難性蕭條?
有些答案源自看似最簡單的事物:貨幣。貨幣由人類發明,有時也被稱為「萬惡之源」,但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清瀧信宏(NobuhiroKiyotaki)認為此話應該反過來說,甚至可以說,「邪惡才是金錢的根源」。清瀧信宏所理解的邪惡實則是信任缺失。如果你拿捏不准自己的交易伙伴,那麼金錢可以緩解這一問題。第一章講述貨幣的起源,從中可見從監獄里的現鈔替代物到非洲使用的移動貨幣都是千奇百怪的貨幣形式。這一章最後評估了未來我們會使用的兩種貨幣:比特幣等電子貨幣和中國的人民幣,這兩種貨幣的崛起都會帶來挑戰和機遇。
金融危機和貨幣一樣,也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第二章探討了1792~1933年的五次金融危機,有助於讀者理解為何會產生今天的金融系統。這一章追溯了銀行家、監管者和幕後罪犯的活動,並提醒金融家幾個世紀以來其一直都在犯的錯誤——高槓杆、低流動。
只可惜人們並沒有吸取歷史的教訓,從而導致了另一場房貸危機。盡管美國和英國都是危機的「晴雨表」,但歐元區受創最嚴重。第三章開篇即述歐元區債台高築,追溯歐元區的衰退,說明危機的深度如何徹底改變貨幣政策,還針對緊縮政策的正反兩派提出了平衡觀點,同時客觀地提出政府如何能夠在不損害經濟的情況下迅速減少開支。
歐元區最大的希望在於:其薄弱的競爭力也意味着廣闊的提升空間。這個統一市場應該為其成員國提供良機,但抓住這些機會需要做出艱難的抉擇,經常會引起企業和政府的對立——從葡萄牙的港口工會到歐洲勞動市場的破壞分子都說明了這一點。盡管歐元區遭受重創,但我們仍有理由保持樂觀。正如第四章有關出租車市場和港口經濟的文章所述:一旦私有經濟被放開,價格就會暴跌,產值也會飆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