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為什么行:新舉措助力新常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05 11:11
書名:《中國經濟為什么行》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曹立 主編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發展所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剖析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舉措和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分別從“三雙”戰略、培育和催生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推倒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互聯網+”行動計劃、建設美麗中國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地解讀了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經濟熱點和經濟政策。本書觀點正確、論述深入、通俗易懂,對於廣大黨員干部和從事經濟學專業研究人員深入理解、準確把握新常態經濟發展趨勢極具參考價值,對企業經營人員和普通讀者了解經濟形勢也有積極參考意義。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皆為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的教授、博導。主編曹立系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年來主編有《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國經濟新常態》等通俗經濟讀物。
如何理解“雙目標”“雙結合”“雙引擎”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們要把握好總體要求,著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階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雙目標”、“雙結合”和“雙引擎”是對2015年任務的總概括、總要求,為我們在新常態下,準確把握短期增長與長期發展和短期調控與長期政策的關係指明了方向。
一、 實施“三雙”戰略的背景
從國際、國內環境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世界經濟呈現溫和復甦格局,國內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宏觀經濟有條件保持穩定發展。
(一)國際背景
1.全球經濟呈現復甦態勢,但步調不一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5年世界經濟增長率達3.6%,全球經濟呈現復甦態勢,但主要經濟體的增長趨勢並不統一。美國由於消費者信心提升和企業投資意愿上升,經濟復甦勢頭強勁,預計2015年gdp增長率將達3%。但歐元區由於財政節支和高失業率,2015年經濟仍將呈微弱增長態勢。而日本由於擴張性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應減弱,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新興經濟體則由於內部結構性矛盾依然凸出,經濟增長仍將乏力。
2.全球宏觀政策分化,政策協調困難
各國經濟增長形勢的分化導致宏觀經濟政策分化。美國經濟復甦形勢樂觀,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歐元區國家則由於經濟增長乏力,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日本由於通脹水平上升,擠壓了寬鬆貨幣政策空間。各國貨幣政策的分化,將導致全球資本的無序流動,加大金融波動風險。
3.國際經濟格局進入深度調整期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經濟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世界經濟進入低速增長期。發達國家經濟、社會和政治環境都受到較嚴重的打擊,目前歐洲國家、美國和日本的總體負債率高企,高企的政府負債率極大地降低了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能力。盡管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不均衡,但是隨著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的比重不斷增大,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逐漸提升,世界治理呈現多元化格局,世界各國對資源、市場、資本、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制高點和國際規則制定等方面的競爭不斷加劇。
(二)國內背景
1.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經濟進入新常態
自2010年,我國經濟增長率持續下降,2014年我國經濟增長率下滑至7.4%。2015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長率為7%,創近6年新低。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逐步由過去三十多年平均9.8%的高速增長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轉變。
2.我國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與挑戰
2014年,我國的人均gdp達到7485美元,達到世界銀行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標準。當前是我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關鍵時期。我國面臨科技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經濟結構調整緩慢、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體制機制不完善、社會矛盾凸顯等一系列風險與挑戰。能否化解這些風險與問題,對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民族復興至關重要。
3.“劉易斯拐點”到來,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挑戰
我國剩余勞動力無限供應的情況正在改變,已經迎來“劉易斯拐點”,傳統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2012年,我國首次出現勞動年齡人口下降,2012年比2011年勞動年齡人口減少345萬。伴隨國內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我國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指出,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3%。報告還特別指出,我國高齡老年人口將繼續增長,2013年較2012年上升100萬人,至2300萬人,並且高齡老年人口年均增長100萬人的態勢將持續到2025年。2014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人口的老齡化將引發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對社會經濟發展將產生巨大影響。
4.宏觀經濟形勢總體穩定,我國仍然處於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雖然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凸顯,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很大,但宏觀經濟形勢總體穩定,我國經濟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具體而言,我們將迎來基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制度紅利”期、基於高素質勞動者“新人口紅利”期、基於創新驅動的“新資源紅利”期、基於“一帶一路”的“新全球化紅利”期。
目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下降,且很可能進一步下降,但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提高、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經濟發展動力轉換卻尚未實現。這樣,原來由高速增長所掩蓋的矛盾就會凸顯,進而造成經濟增長的大幅波動,影響社會發展的穩定。參見吳敬璉:如何確立合意的中國經濟新常態,人民論壇,2015(02)下。因此,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我們必須要著眼“雙目標”、 堅持“雙結合”、打造“雙引擎”。
二、“雙目標”“雙結合”“雙引擎”的內涵與要求
(一)“雙目標”:經濟發展要兼顧速度與質量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經濟發展要同步實現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階水平兩個目標,體現了經濟發展要兼顧速度與質量的發展思路。中高速增長是增長目標,中高階水平是發展目標,雙目標體現了短期增長與長期發展的統一。
所謂中高速是相對的,不同的速度對不同國家以及同一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一樣的內涵。同一個經濟增長速度,如4%的增速,對我國則是低速,對美國則是高速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國有(2015)根據改革開放36年的經濟發展狀態來看,應將10%以上的速度視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區。以此為指導,用“50%”的降次分割法解數學題時,把某個高次冪整式用一個低次冪整式去代替它,從而使整式的次數降低,達到簡化問題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將“高次”問題化為“低次”問題的方法,它在解題中有化繁為簡的功能,同時能使思路更加明快、簡捷。,劃出由高到低的邏輯界限。以2007年的14%的高速為線,下行“一半”,到7%,可將7%和6%視為中國經濟的中速增長區。以7%為線,再下行“一半”,到3.5%,可將4%和3%視為中國經濟的低速增長區。張國有:《中國經濟中速增長仍有卓越表現》載自《人民論壇》2015(02)上。對於我國增長速度的劃分,學者們普遍認為9%以上為高速區,6%—8%為中高速區,3%—5%為低速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綜合各種因素研究后認為,在今後10—15年的時間內,中國經濟仍然具備實現6%—8%中高速增長的潛力。
經濟發展的中高階水平,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層面理解。狹義是促進產業鏈和經濟結構的中高階化。重點是發展高階產業和服務業。廣義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現代經濟發展理論認為,經濟增長不等於經濟發展,如果經濟增長沒有帶來社會經濟的普遍進步,雖然經濟增長速度很高,也會導致“有增長無發展”的現象。經濟增長主要指一國國內生產總值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而經濟發展除了包括經濟增長外,還應包括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勞動力就業結構的優化、勞動力質量的提高和國民福利水平的提高等。
(二)“雙結合”:推動經濟穩中求進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穩政策、穩預期與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這是一個新提法,既回應了外界對政策走向的疑問,也確立了當前經濟調控的政策和手段。新常態下,宏觀調控的新特征將是既保持政策定力又堅持改革動力。
堅持穩政策、穩預期與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的實質就是宏觀經濟管理要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求進。所謂穩中求進,“穩”就是穩增長、穩政策、穩預期。“進”就是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穩中求進,一方面宏觀調控政策要保持戰略定力,要在把握好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的基礎上,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不對經濟進行強力干預,而是突出預調、微調,強調定向調控和精準發力。只有政策穩才能預期穩、只有預期穩才能人心穩。但是“穩”絕不是一成不變,“穩”是為了“進”,只靠“穩”無法化解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各種矛盾,無法破解各種阻礙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也就無法實現經濟發展的提質增效升級。因此,要獲得經濟發展的長期動力必須依靠“進”,必須促改革、調結構。
正如李克強總理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指出,2014年面對巨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沒有采取短期強刺激政策,而是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強力推進改革,尤其是政府帶頭改革,大力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全年gdp增長7.4%,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高;城鎮新增就業1300多萬人,在經濟增長放緩情況下不減反增;cpi上漲2%,低於年初預期目標。事實證明我們的宏觀調控政策是正確的、有效的。他還指出,2015年,中國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我們仍然不會追求短期的高速增長,而是會選擇長期的中高速增長以便提升發展質量。我們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力干預,將更加注重預調微調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著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穩”和“進”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係。穩政策、穩預期為當前的促改革、調結構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基礎,促改革、調結構則促進經濟長期穩定發展,進而有利於形成良好的長期預期,為長期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三)“雙引擎”:打造經濟增長新動力
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主要指消費、投資和凈出口,這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傳統引擎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正在減弱。消費需求雖然趨勢向好,但在短期內不可能大幅增加,投資增速正在下降,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轉為負。為適應和引領新常態,保持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我們必須打造新的增長引擎,要更加注重綜合供給、多重動力的結合。
面對經濟新常態,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打造“雙引擎”的實質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讓市場在資源設定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引導政府與民間形成合力,推進社會經濟發展。
打造新引擎,就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7000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如果把全社會每一個細胞都激活,就會使整個經濟肌體充滿生機,進而匯聚成巨大的推動力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蘊藏著無窮創意和無限財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礦”。
打造新引擎的實質是要實現創新驅動,實現經濟增長動力的轉型,使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一概念,由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m.索洛(robert m.solow)最早提出,即總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反映的是生產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全要素生產率是資本、勞動、土地等生產要素投入量不變,而生產量仍能增加的部分,增加的這部分主要來自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等。,而不再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因此打造新引擎,關鍵是全面深化改革,釋放創新創業的激情和活力。2014年,我國大力開展商事制度改革,簡化便利工商注冊程式,大大激發了市場活力。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達到1293萬戶,其中新登記注冊企業增長45.9%,形成新的創業熱潮。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成長,眾多“創客”脫穎而出,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
改造升級傳統引擎,主要指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體現了新常態下政府職能的轉變。投資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傳統動力。雖然我國的經濟結構存在投資率過高的問題,但不能輕易否定投資對經濟發展的作用,關鍵是要優化投資的結構,提高投資的效率。
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投資的主體是政府。長期以來,我國公共產品和服務嚴重不足。目前,中國人均公共設施資本存量僅為西歐國家的38%、北美國家的23%;服務業水平比同等發展中國家低10個百分點。政府加大對城市公共設施、教育、衛生等方面的投入,既能補足社會經濟發展短板、改善民生,又能在短期擴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贏得空間和時間。當政府投資投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如道路、能源、城市運行基礎設施等,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一方面對私人投資產生“擠入效應”,這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與擠出效應(crowding-out effect)概念相對應,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可以導致投資增加的情況。從而為創新和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引導創業投資方向,提高民間投資信心;另一方面能對居民消費產生“擠入效應”,增加居民消費量,提高居民消費水平,進而改善我國的投資與消費關係,優化需求結構。
打造“雙引擎”是新常態下形成我國經濟增長新動力的關鍵,在打造雙引擎的過程中,政府和企業要發揮好各自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職能是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強制度建設、改善市場環境。企業則要抓住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自身轉型升級。
(四)“雙目標”、“雙結合”和“雙引擎”之間的關係
“雙目標”、“雙結合”和“雙引擎”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構成一個整體發展戰略。 三者分別從目標、政策、動力三方面,勾勒出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路線圖。王宇等:《從“三雙”坐標看經濟新走向》載自《新華每日電訊》,2015年3月7日,第003版。
雙目標是核心。雙目標的設定,既考慮到短期增長,又指向中長期發展,是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新指針。“雙目標”中,中高速增長是增長目標和短期目標,中高階水平是發展目標和長期目標,前者為后者提供手段、條件和前提,沒有一定的增長速度,就不可能有發展;后者為前者提供保障,沒有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就不可能有穩定持續的增長。
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是實現雙目標不可或缺的政策保障和支撐。精準定向、力度適宜的宏觀政策經濟是新常態下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的必要保障,多變的政策和不穩定的預期會導致投資和消費的波動,影響市場信心,降低市場活力,進而加大經濟增長波動的幅度。同時,只有不斷深化改革和優化經濟結構,才能成功推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階水平。
“雙引擎”是實現“雙目標”的手段和方法。通過打造“雙引擎”,一方面使市場在資源設定中起決定性作用,促進政府簡政放權和市場化改革,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活社會細胞,讓整個經濟體充滿生機,進而真正引領中國經濟邁上提質增效的新臺階。另一方面,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政府逐步退出市場競爭領域,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三、 如何實施“雙目標”“雙結合”“雙引擎”戰略
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是當前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要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就要落實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著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階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發展戰略。要完善和穩定宏觀調控,深化改革,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
(一)如何實現“雙目標”
西方經濟學分析經濟增長有短期和長期兩種理論分析框架。凱恩斯主義短期分析框架認為一國經濟增長速度取決於消費、投資、凈出口等需求的大小,即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三駕馬車”的拉動作用。長期分析框架則認為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是勞動力投入、資本形成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根本問題是支撐前期經濟高速增長的短期和長期因素都在縮減,甚至消失,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正在迅速減弱,經濟潛在增長速度已經不可避免的降低。實現雙目標是經濟新常態的核心,要實現雙目標關鍵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實現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1.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長期依靠投資,動力機制單一,原有的動力已經無法承擔持續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任務,保持中高速經濟增長,必須要推動增長動力由一元向多元轉變。一要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增加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充分發掘居民消費潛力,鼓勵健康消費、教育文化旅遊體育消費、資訊消費、綠色消費等。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促進新型消費形式發展。加強立法與監督、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讓城鄉居民放心消費。二要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優化投資結構,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投資還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投資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投資主體是誰、投資方向是什么、投資效率是高還是低?我們要注重繼續發揮投資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要通過深化改革,激活民間投資活力,提高民間投資比重。同時政府投資要精準,要集中到社會短缺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上,要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要利用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給予穩定的收益預期,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進而提高政府投資效率。三要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提高人力資本質量。作為世界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仍然是我國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新常態下,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廉價勞動力資源優勢逐漸減少,傳統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為此,我們要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力技術水平,以新的技工優勢替代舊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以勞動力質量的提高應對勞動力數量的減少,以新人才紅利替代傳統人口紅利,以適應下個階段的經濟結構調整,為經濟發展提供長期動力。
2.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產業邁向中高階水平
產業結構邁向中高階水平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動力。一般認為,所謂高階產業是指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等屬性,高階人才聚集,知識含量高,對產業鏈具有主導作用和帶動作用的產業。同時,學術界普遍認為高階產業具有相對性和先進性。本質上,高階產業的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都來源於創新。因此,創新是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階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20世紀70年代,隨著美國等發達國家服務業比重上升,進入“后工業”時代,發達國家老工業基地在經歷了重工業化時期的繁榮后紛紛走向衰落,大量工廠破產倒閉,許多廠房和設備被遺棄和閑置。其后這些老工業基地被統稱為“鐵銹地帶”,那個時期則被稱為“鐵銹時代”。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實行“再工業化”戰略,依托創新驅動推動轉變工業發展模式。六年后,美國制造業呈現出1990年以來的最快發展速度,隨著先進制造業的相繼建立,美國傳統制造業的“鐵銹帶”轉變為“科技帶”。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成功為美國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以創新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階水平,要建立企業主導、市場導向的科技創新體系。要鼓勵創新要素和資源向企業流動,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援力度,完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向企業轉移的機制。要深化科技體制和人才體制改革,建立有利於創新潛能充分發揮和創新人才培養與成長的體制機制環境。一方面,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另一方面要重點通過產業融合,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制訂“互聯網+”行動計劃,進一步推動傳統產業與物聯網、互聯網的結合,促進產業鏈邁向中高階水平。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