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成法國旅游消費冠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29 12:08
中國游客2009年在法國的旅游購買力超過俄羅斯人,成為法國的旅游消費冠軍。不僅僅是在法國,中國游客在其他歐洲國家也很活躍。
中新社援引中央電視臺《新聞1+1》1月28日報道稱,根據環球退稅公司最近公布的調查報告,2009年中國游客在法國的旅游購買力超過俄羅斯人,成為法國的旅游消費冠軍。
主持人(董倩):這些年兩隨著我們國家不斷發展,中國在世界上創下了不少第一,而昨天《新聞聯播》提供給了我們這樣一條信息,那就是去年中國人在法國旅游買東西買下了一個第一。
(播放短片)
解說:根據環球退稅公司最近公布的調查報告,2009年中國游客在法國的旅游購買力超過俄羅斯人,成為法國的旅游消費冠軍。
中國游客加冕法國購物之王,21號,法新社刊出一份調查,這份調查來自于全球最大的消費退稅運營商環球退稅公司,調查顯示,在法國購買退稅商品排行榜上,2009年,中國游客在法國購買的免稅品總額達1.58億歐元,比排在第二位的俄羅斯多出0.47億歐元,成為世界冠軍。有媒體評論稱,這一次研究再次說明,就推動奢侈品業增長而言,中國游客已經成了無可置疑的領頭羊。
蔣依依(中國國際旅游研究所副研究員):環球退稅公司它是瑞典的一個公司,它是一家專門負責消費退稅的一個非金融機構,主要合作對象包括一些指定商戶,然后也包括一些設立了一些代理的退稅點,環球退稅公司這幾年也和中國銀聯,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也進行了相關合作。
解說:1.58億歐元,按照今年最高的匯率,相當于人民幣15億元,這樣一個不小的數字也僅僅只是在法國免稅店的一個消費統計,這份調查還指出,每個中國游客的平均購物額達1071歐元。
中國游客:就是品牌的可能就便宜一點,頂尖品牌的更便宜。
中國游客:買了酒,買了個包。還有買了一些巧克力之類的,回去送人。
李曉彤(法國文化旅行社董事長):現在我們接到很多的客人,他們到法國來,對于一些專題旅游,像紅酒呀,城堡呀,還有一些休閑度假式的,這些旅游的產品反而認知性更多。
解說:在巴黎,有近十家的免稅店,主要以經營品牌香水,品牌化妝品,品牌服裝等時尚類產品為主,因為免除稅金,價格相對較低,統計數字表明,在中國游客的平均總花費中,這類商品在他們所購物品中所占的比例達到87%,此外93%的中國游客也把購物活動集中在大巴黎進行。
提埃里•瓦尼耶(老佛爺百貨公司推廣部總監):我們這兒有中文翻譯,中文版的商場地圖,可以讓中國游客節約很多時間,我們還給提供了眾多高檔商品,讓他們可以在商場里一次性購買到。
去年我們在接待中國游客方面成績不錯,中國游客在我們商場的消費,也是(外國游客中)最多的。
解說:事實上近兩年中國游客在法國購物總額一直在持續增加,2007年增加了39%,2008年增加了23.3%,2009年猛增了47%,一直到目前為止,中國游客的購物占全部營業額的15%和交易總數的13%,這樣的一個增長趨勢也被很多媒體評論為井噴式的增長,不僅僅是在法國,中國游客在其他歐洲國家也很活躍,據環球退稅報告稱,中國購物者1月至10月,在意大利的消費同比增長34%,在瑞典,中國購物者增長消費32%,再次取代俄羅斯,成為瑞典最大的旅游消費群體。
尼古拉•布多(法國旅游市場署市場部副主任):2009年來法的中國游客數量與2008年相比有所增長,當然,之前在2007年,中國游客的數量,曾創下記錄達到70萬人次。據我們估計,2009年法國接待的中國游客數量有望達到50萬到55萬人次。
解說:隨著境外旅游的逐步開放,中國去國外旅游的游客也越來越多,境外游消費自然也會呈現增長趨勢。
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指出,2008年中國出境游規模達到4584萬人次,2009年這一數據有望達到5000萬,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統計,2009年中國游客出境旅游的消費總量上升了20%,增長幅度居全球第一。中國旅游研究院也預測,2009年的中國的出境消費總量將達到420億美元,中國游客的境外消費究竟消費的是什么?面對不斷攀升的數據,我們又該怎樣看待?
主持人:我們這個節目的名字叫“奢侈的第一”,當中國人在法國購物,買下一個第一的時候,這個本身是奢侈的行為嗎?
白巖松:首先我覺得我們先應該高興一下,因為證明中國國力的增長,人們的確富裕起來的,錢包里是真有錢,越發地覺得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去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趙本山的小品叫《不差錢》,真是具有預見性。的確這證明了一個國力的增長,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表達一下被第一之后的矛盾感慨,是誰給我們爭得了這個第一,其實有幾個高,第一個是高學歷,第二個是高收入,第三個是高消費。
這一部分人形成了在很多國家,把我們所有的人的印象都買成了全世界第一,中國人的購買力真強,但是其實相當多的中國人連買一個假的名牌的包可能都買不起,甚至根本就不知道這些奢侈品,這是第二個因素。
第三個,到底能力有多強,去年在法國2009年,中國人的消費占整個到法國游客消費15%,近六分之一,據官方世界奢侈品方面報告顯示,再過五年,中國將成為全世界最的的奢侈品消費市場,我們不知道該怎么面對那個第一,是高興,還是覺得這里有很多隱藏的問題,只有一句話,我覺得當做這段話的結尾,當我們擁有了這個第一之后,是否該去考慮,如果要是像去年我們在法國那樣,中國游客消費增長了47%,如果中國國內的消費要能增長47%的話,不用政府花四萬億那么多的錢刺激消費。
主持人:我們老說拉動內需,拉動內需,內需結果都跑到國外去了,面對中國人在法國這樣非常熱的消費,法國人怎么看?接下來我們連線中央電視臺駐法國的記者李玲玲,玲玲你好。
李玲玲(駐法國記者):董倩你好。
主持人:中國游客在法國進行的是非常旺盛的消費,你在當地有什么體會沒有?
李玲玲:首先當然我們必須承認長期以來法國一直是中國游客首選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來法國的中國游客非常的多,這一點我在法國是深有體會。每次走在香街、凱旋門、鐵塔,包括一些大型的百貨公司,都會遇到來自中國的旅游團,而且很多中國游客是在購物。
另一方面,從2007年到2009年,中國游客購物總額以及人均購物額是不停地在持續快速增長,主要的原因首先法國的商場為中國游客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比如說在老佛爺,在巴黎春天這些大型的購物商場,在一些大型品牌專柜都會設中文的導購,有中文的營業員直接為中國游客來介紹商品,另外他們也都提供非常簡便地一個退稅手續來吸引中國游客的消費。
另外,銀聯卡的引入也方便了中國人的消費,在法國目前是有兩萬臺的ATM機,可以接受銀聯卡的業務,有很多的特約商戶是直接可以讓中國游客用銀聯卡來直接刷卡消費,應該說是非常得方便。像在巴黎的老佛爺百貨公司,每天都會遇到很多的中國旅游團來法消費。
據他們介紹,在下個月,也就是中國的傳統農歷春節前后,會出現一個中國游客購物的高峰。
主持人:玲玲剛才你說,法國很多商店給中國消費者提供了很多方便,這是一方面。但是我們通過數字也看到,中國消費者在法國消費的很多都是奢侈品,對這個現象你們怎么看?
李玲玲:首先是這樣,在法國確實是擁有很多的大品牌,包括時裝、香水、箱包之類的,這些品牌也都是國際上認可的一個一線大牌,這些商品的價格在法國購買確實是比在中國購買會便宜很多,中國游客還可以享受大概12%到13%退稅,加上退稅的額度,這個價格,一般在法國購買可能是只有在中國購買的60%、70%左右,所以說中國游客可以享受到非常大的一個優惠。
另外,商品的價格越高,在國內購買和在法國購買的差價就越大,因此才會有那么多的中國游客來法國購買一些奢侈的品牌。
另一方面,對于奢侈品牌的一個認可程度,必須說在法國有很多的奢侈品牌,是非常受到中國游客的一個偏愛,有一些品牌在法國當地可能銷售得并沒有那么好,并不是有那么多人認可,但是對于中國游客來說,這個品牌就是他們覺得最好的一個品牌,每次他們過來可能都會去專柜購買,可能自己用,可能送給親友,這樣的一個消費就促使這個品牌在法國…
主持人:謝謝玲玲給我們帶回來的報道,非常感謝玲玲。巖松,剛才玲玲說在法國買東西是便宜,你覺得便宜能夠解釋這么多錢花在法國嗎?
白巖松:便宜是一個問題, 因為差價自然會導致我們由內需變成了外需,這個一會兒我們會談到。但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有人說中國未富先老,也是老齡化的問題,其實也在面臨另外一個問題,叫未富先奢,我們現在對奢侈品占有的沖動,高過很多的國家。我舉一個例子是很有意思的,這一次在法國,原來排第一是誰,是俄羅斯,這一次中國取代了俄羅斯,現在是中國排第一,俄羅斯排第二,日本排第三,美國排第四,而美國排到第四所消費的數額只大致相當于中國的零頭,是6000多萬歐元,中國是1.5億多。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我們現在還存在一個剛富起來,大家對牌子非常在意,很多牌子在我們心中被無限地放大,覺得它是身份等等這樣的標志,因此我們現在有點未富先奢的意思。
主持人:剛才你說了,高學歷、高消費的這些人,他們有了足夠的錢,可以支配的時候買奢侈品,我覺得沒有什么不好。
白巖松:是沒有什么不好,任何一個個體的這種選擇你無可指責,但是當他形成一個群體,形成一種現象的時候,背后反映這一個民族在走向富裕過程當中的一種心理,這一點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說當你真的富裕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有可能會走向一種返璞歸真,而我們現在正處在剛剛富裕起來,需要用很多東西來證明自己,我覺得有一個小故事很有意思。有一個學者,在北京的,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電視學者,他有一天跟哥哥聚會,結果哥哥穿了一身名牌,他媽就在說,你看你哥哥穿了一身的名牌,你看你弟弟,就是這個著名的學者,他這一身就非常普通,你應該學學你哥哥,沒想到他哥哥說了一句話,“媽,您甭這么說,我肚子里沒有,所以我得靠外面穿著,哥哥肚子里都有,外面穿什么不重要了”,我覺得這句話挺有意思。
主持人:這是不是也是一個,比如說中國現在不斷地在發展過程中,體現在旅游上,它是必不可少這么一個階段。
白巖松:對,但是這里會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去反思,不僅僅說我們現在對奢侈品有一種追求,對個體來說太正常了。但是這里需要有很多的政策相關進行調整,慢慢把它常態化,把它正常化,更重要的一點大家會開個玩笑說,咱擴大內需,現在變成擴大外需,一會兒會有數字證明這一些。
主持人:今天我們在演播室里面關注的是,逐漸加溫的中國人奢侈品的消費,節目稍后繼續。
(播放短片)
解說:1979年,北京民族文化宮12個洋模特,中國的第一場時裝表演。30年前,當中國人下定決心推開窗戶看世界的時候,第一眼看見的牌子就是皮爾卡丹,心中產生的疑問就是,衣服還能這樣穿。
這是當時美聯社記者拍攝的一張具有時代標志性的照片,當設計師皮爾卡丹瀟灑地漫步長安街上,四周投來的是行人們像看外星人一樣的眼光,此后,皮爾卡丹成為了第一個進入中國世界的國際品牌,成為中國人心目中頂級、奢侈、身份的標簽,如今時過境遷,當皮爾卡丹已經被很多追求奢侈品的消費者認為有點老朽,有點過氣時,更多的像范思哲、古奇、阿瑪尼、路易維登、江詩丹頓等等無數的奢侈品品牌逐漸被消費者所熟知,并且洶涌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幾個月前出爐的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追尚潮流的報告顯示,過去兩年間,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牌熟悉度增加,認識的品牌平均達到60多個。
(播放小品《鐘點工》片斷)
解說:這是2000年春晚小品的一個片斷,調侃的背后暗含的卻是很多人對于奢侈品的追求,看看我們周圍的生活中,不少人都成為了追逐奢侈品運動的參與者。
2007年,南京,一家奢侈品專賣店開業,引來無數的品牌支持者。
2009年,類似的場景,動輒上萬的包,竟然出現搶購的畫面,更有不少人一買就是兩三個。
香港購買奢侈品的長隊排到了店外,網友調侃,不知道這是在領政府救濟還是在買大白菜。
上海車展價值200萬到1000萬不等的豪華汽車,觀眾開放日第一天,就有部分車型被搶購一空。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全球四分之一的奢侈品都是由中國人購買的,中國消費者強大的購買力也使得全球一百個知名奢侈品品牌在中國星星燎原般開設起專賣店。
據估計,今年的市場規模可能增至96億美元,但即使這樣,中國消費者60%的奢侈品卻是在國外購買。這是在網絡上流傳深廣的一篇帖子,網友用相機記錄了下中國人在國外的購物場景,大街上是免稅店醒目的中文提示牌,百貨公司外到處可以看到中國人的身影,走進其中,像是進了小商品批發市場,店內是中文導購,一個個的品牌柜臺前,站滿了前來購物的中國游客,身上背的,手上拿的,眼里看的,想要買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奢侈品,對于這張照片,網友記錄了當時的對話,現場的女士表示,要買一個1400歐元的皮包,男士表示,不是剛剛買過一個嘛,女士說剛買的那個沒有拉鏈,這款有拉鏈,于是又一個皮包被中國游客買下。
一個柜臺前,兩位游客向導購人員遞上了這次的采購清單,出來一趟不容易,親戚朋友的要求都得考慮到,而這張圖片上站在窗口上的都是開退稅單的游客,因為可以退稅,所以這次購物可以省下不少錢。
如今,臨近新年,可以預見的是,不少消費者已經在醞釀走出國門,掃購奢侈品了。從服裝到手表,從香水到珠寶,中國人購買奢侈品的觸角早已延伸到了國外,成為一道風景,甚至是一個現象,中國人似乎一腳就踏進了奢侈品消費的大門,但是在邁進這座大門之后,我們該怎樣理性看待中國奢侈品消費的瘋狂增長,這背后留給我們的又究竟是喜還是憂?
主持人:我們一直在說要拉動內需,但是我們通過剛才的數字看到,在法國一個國家,就花費15個億,為什么這么多的消費的需求都放在國外了?
白巖松:這個大家還不能理解,這僅僅是在免稅店里頭來購買的,大家在其他的品牌店里加起來,中國人在法國還不知道花了多少錢呢。
其實這里還有一個除了我們現在有一種未富先奢,有很多年輕人不要光盯著他在供房供車,還有好多人寧可犧牲幾個月的工資去買一件奢侈品,為的是自己很有面子,有需求。
但是另一方面回過頭,畢竟我們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現在值得思考,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先來看一個數字,2009年我國出境旅游消費總額420億美元,入境旅游外匯收入為380億美元,也就是說在旅游方面我們已經出現了逆差,預計在今年的時候,我們逆差會60億元,也就是中國人出去花的錢,花給別人的錢,已經不如人家進咱們國內花在這兒的錢,咱逆差60來億,這是一個數字。
還有一個數字,奢侈品在中國現在要交很多的稅,加了半天之后要33%,這就導致中國人購買奢侈品60%以上是在國外買,因為嫌國內太貴了嘛,到國外一看真便宜。人家說在美國就流行三句中國話,第一句話是真便宜,第二句話是我都要了,第三句話是還有嗎?就這三句中國話說美國人都能聽懂,開個玩笑。
因此現在有人建議,國內對于奢侈品所謂征稅可不可以降下來,這樣的話,把它變成內需的一部分。
主持人:這能解決什么問題,比如說這筆錢在國外買也是花,在國內還是為同一個品牌花。
白巖松:那不一樣,首先我們現在由于稅變得很高了之后,很多的人選擇不在國外去買,把它變成國外的GDP,如果要在內的話,會在解決就業等很多方面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層面。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層面,國內其實所謂的奢侈品也魚目混珠,有很多人利用這種心理,賣的貴,在好地段,我跟那個大牌子挨在一起,反正也可以賣得很貴,讓大家覺得它也是奢侈品,使很多在國外也不過就是洗的比較干凈的白菜,在這兒一樣賣出人參的價格來,我覺得這一點也是不合理的,因此現在有很多人在思考,我們針對,表面上出發點是好的,我們之所以對奢侈品征收消費稅,是為了把貧富差距解決一下,可是現在真正富的人到國外去買去了,還有很多其實不太富裕的人,買完之后,多交了很多的稅,為什么不能讓他在國內直接就去購買呢,如果這個情況解決了的話,也會有助于大家慢慢對奢侈品也沒那么高奢侈的需求,原來一看,也是白菜,這是洗的比較干凈的白菜,就像我們著名的豪華的車在德國或者怎么樣,可能只比其他的品牌才貴10%左右,不像我們這兒一下貴一倍,越發勾起了人們要購買的欲望。
主持人:當我們這么多的消費者在法國一擲千金的時候,似乎你買來的僅僅是第一,并沒有買來更多的尊重,你怎么看這個現象?
白巖松:如果有一天我們更多的不是到外面去購物,甚至會拎著包去到他很多的小巷,去山上,去穿越,去他的圖書管,去他的書店,這樣的一群中國人走到哪兒都不扔垃圾,很低聲喧嘩,那個時候我覺得會獲得更大的尊重,也有更大的收獲。
(郭建英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