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局長鄭宇民:浙商式慈善符合中國現實
鉅亨網新聞中心
浙江省工商局長鄭宇民稱,慈善的關鍵在于“自覺”,真正的善行是施為與施行,是惠及他人。并且,慈善是功能而決不是功利,關鍵在于“持續”。因此,在他看來,浙商所表現出來的對于慈善的務實方式,也符合中國當下的現實,值得肯定。
據中新社10月30日報道,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孟子就提出了“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的主張,希翼達者能夠幫助天下人民,能夠行善道。2000多年后,來自大洋彼岸的股神巴菲特和世界前首富比爾·蓋茨攜手來到中國,引發了國人對慈善的密集關注。一時之間,有關中國富豪有沒有做慈善、如何做慈善的討論甚囂塵上。
在這場論戰中,有的富豪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有的則在洶涌的論戰中暗自深思……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場論戰中,它引發了中國人(包括中國富豪在內)對慈善的思考。而被譽為中國第一商幫的浙商也在這場論戰中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有浙商稱,“做大、做強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就是最大的慈善”;有的浙商則表示,“管好用好手中的上億資產,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就是慈善”;也有的浙商表示慈善首先要從照顧、善待自己的員工開始再延伸出去;更有浙商認為,不管是陳光標式的裸捐,還是細水長流式的持續做慈善,都是慈善的不同方式,最后都會殊途同歸,促進社會的和諧。
浙江省工商局長鄭宇民,對中國民營經濟研究頗深,對于浙商這一特殊群體,也有著自己的見解。28日下午,他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慈善·社會和諧專題研討會”上表示,慈善的關鍵在于“自覺”,真正的善行是施為與施行,是惠及他人。并且,慈善是功能而決不是功利,關鍵在于“持續”。因此,在他看來,浙商所表現出來的對于慈善的務實方式,也符合中國當下的現實,值得肯定。
“慈善不是請客吃飯” 浙商慈善重務實
除阿里巴巴馬云外,浙商幾乎集體缺席9月萬眾矚目的“巴比之宴”,有人說浙商“摳”。但事實上,浙商在慈善事業上從不吝嗇。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歷屆《胡潤浙商慈善榜》顯示,2005年至今,30位上榜浙商慈善家共捐贈16億元,人均捐贈額5333萬元。在這張榜單上,浙商曾經蟬聯五屆“最慷慨群體”,上榜人數國內第一。
而近幾年中國面對災難時,浙商也都積極響應,交出一份份感人的數據單。據浙江省民政廳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浙商捐款34.6億元,物資價值6.5億元;2010年甘肅玉樹地震,浙商捐款達2.3億元。
就是這樣一個兼濟天下的“中國第一商幫”浙商,為何沒給股神巴菲特和曾經的世界首富蓋茨面子赴此慈善之宴呢?
“慈善不是請客吃飯,不是身后裸捐。”在繼成為最新胡潤排行榜內地首富之后,再次以534億人民幣的身價成為福布斯內地首富的宗慶后沒有出席巴比之宴。那段時間他去了臺灣考察。他對同行的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說,慈善是潤物無聲,是細水長流,是持續不斷,是生前時時刻刻要履行的責任,而不是死后才能兌付的期許。
宗慶后表示,相比捐獻資產的慈善行為,當下中國更大的慈善是做大、做強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持續地為社會創造財富。所以他沒去吃飯,他要去賣水,他要讓純凈的水源源不斷。因為在他看來,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從未間斷過慈善事業,只是由于制度、文化的差異,方式方法跟國外不同而已。
即使是前去赴“巴比之宴”的馬云,也在此前表示慈善不應該被放在閃光燈底下,而應該是默默無聞的去做。“當你有100萬元的時候,這個錢是你的,你可以花。當你有一兩千萬元的時候它就變性質了,變成了資本,你得想辦法投資;當你有上億元的時候,它就是社會資源,你就要替社會花好這些錢。”在他看來,其他人不一定能比他更好地管好這筆資產。所以他自己管理,比捐出去會更好。
杭州綠盛集團董事長林東則表示,慈善要從自己的身邊做起,要從善待員工做起,因為這是作為一個企業家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在他看來,不管是陳光標式的裸捐,還是持續不斷地做慈善,最后的結果都是殊途同歸,都是為創建和諧社會作貢獻。
鄭宇民:浙商式慈善符合中國現實
而浙商務實的慈善觀與美國慈善先驅人物鋼鐵大王卡耐基等人的看法也有著不謀而合之處。
卡耐基曾表示,“與其把富人的百萬家財拿去鼓勵懶惰、酗酒和下流行為,不如把這筆錢扔到海里,這于人類反而更有利。”在他看來,未經出色謀劃的捐贈,效果適得其反。為此,他把自己的身份定位為“窮人的信托人”,將自己的財富視為窮人托他保管的“社會財富”,并將“為社會管好用好這筆財富,使之發揮比公眾管理更大的效益”,視為“富人的責任。”
前段時間,鄭宇民帶著浙江的民營企業家們去了臺灣考察,在參訪佛光山時,浙商們本想對佛學院的孤兒作一點捐助,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些孤兒竟然不要受捐:“我們不收你們的錢是因為我們不需要那么多的錢,同時也希望你們不要在員工身上賺錢,把你們的錢用到員工身上去,把你們的心用到員工身上去,我們不要施主,我們請求你們施為,首先要在你們的企業內施為,然后在社會上施為。”孤兒們的這番話讓現場所有的人感慨萬千。
而在“中國慈善·社會和諧專題研討會”上,鄭宇民引用了臺灣佛光山星云大師的一句話“擁有不如享有,享有不如共享,有錢人其實就是社會財富的管理人,法律意義上財富私有,但在道德和價值層面上超過個人生活需要的財富就是社會財富。”所以,在他看來,處置多余的財富惠及眾人是一種更高智慧的展現。
他表示,慈善的關鍵在于“自覺”,真正的善行是施為與施行,是惠及他人。并且,慈善是功能而決不是功利,關鍵在于“持續”。 對企業家來說,慈善就是善待員工權益,珍惜自然環境,恪守合同信用,保障經濟福利。
“面對如今還不夠完善透明的慈善,浙商著眼于企業自身發展創造社會財富,從為員工謀福利做起,不失為更符合目前中國現實的慈善方式。”鄭宇民表示。
(程曦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