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化軍:玉米期貨發揮配合宏觀調控作用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日前大商所與中國玉米網于大連召開的“玉米產業市場信息需求座談會”上,大商所副總經理劉化軍指出,近年來玉米期現價格相關性趨強,國家玉米臨儲政策執行以來,玉米期貨市場及時反映和強化了國家調整政策,進一步凸顯了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配合服務國家宏觀調控等功能。
劉化軍說,2004年9月22日大商所恢復上市玉米期貨以來,玉米期貨交易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市場運行穩健,發展空間巨大,玉米期貨上市后體現了大品種特點,運行穩健,在較短時間內即成為大連期貨市場支柱性品種之一,其2009年1.02倍的期貨、現貨規模比與CME21.09倍玉米期現規模比相比預示著大連玉米期貨市場面臨巨大發展空間;二是市場參與結構較為合理,2010年來玉米法人交易量占總交易量的17%,持倉占44%,基本與國際市場商業機構在玉米市場40-60%的持倉相當;三是期現市場緊密銜接,交割保持暢通,2008年以來期現貨的相關系數呈現明顯上升趨勢,今年上半年玉米期現價格相關性達到0.96,期現市場銜接緊密,交割暢通;四是市場功能作用發揮較好,市場主體利用較為積極,大連期貨市場的價格已經貫穿了整個玉米產業鏈的定價,企業避險效果良好。
他說,2009年以來,國家對玉米品種實行臨時收儲政策,對玉米市場帶來了深刻影響,玉米期貨市場運行及企業經營都面臨著新的形勢,玉米期貨國內市場特征明顯、及時反映和強化國家調控政策的新特點。由于國內玉米供需基本平衡,玉米進出口實行配額管理,玉米市場價格形成更多受國內因素影響,國內市場風向標的特點突出。國家臨儲政策出臺后,國內期貨市場快速反應了調控意圖,以超前、權威的價格信號強化了國家調控效果,體現了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發揮了配合服務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
劉化軍說,2010年玉米臨儲政策執行后,在市場供求關系變化下,玉米市場價格走出了持續上漲行情。近期在進口啟動、國家檢查打擊糧食囤積等政策干預下市場正在尋找新的平衡點。新的形勢下,國內外玉米市場的聯系將趨向于緊密,玉米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新形勢下,大商所也希望通過推動市場信息交流溝通,使各類主題能夠更為充分和及時地把握市場新形勢,更好服務產業企業對期貨市場的參與利用。他透露,今年9月15日大商所將在大連舉辦第四次國際玉米產業大會,將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動玉米市場信息的集中交流溝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